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FFⅡ的城市旅游景观塑造:伊春市案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光全 《热带地理》2001,21(3):251-256
城市景观是城市旅游的重要依托。文中应用旅游景观、旅游规划、景观生态和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从发展城市旅游的角度,提出了城市旅游景观塑造的FFⅡ概念体系,并对伊春城市旅游景观整治的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广州城市旅游品牌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讨论了城市旅游与城市旅游品牌的密切关系,给出了城市旅游品牌的定义,认为不断创新城市旅游品牌是城市旅游竞争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文中以广州市为例,比较全面、客观地分析广州城市旅游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优势条件,提出建设广州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国际岭南文化之都"强势品牌的构想.强调城市旅游品牌创新要"把旅游与城市建筑、景观道路、广场绿化等城市环境要素结合起来,做到城市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同时从复兴历史文化名城、塑造国际旅游都会、打造岭南海滨城市品牌3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旅游品牌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和日本两国都市旅游街区的商店招牌为研究对象,以北京琉璃厂、东京浅草寺作为传统旅游街区,以北京王府井、东京新宿作为更新型旅游街区,以南京新街口、东京银座作为都市现代商贸旅游街区,设计了特定的书法景观指数从不同空间尺度探讨了两国书法景观空间分异特征及文化认同的异同。结果表明:全球化背景下中、日两国对书法文化仍然存在的较强文化认同,书法景观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标识了城市内部象征空间的形成,表征着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与文化过程。虽然两国文字、民俗和书法传统的差异性导致两国在书法艺术的认同角度和形式上的差异,但两国书法景观在整体上具有城市空间分异规律和文化认同的一致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旅游街区的书法景观较之传统旅游街区已经弱化;书法景观在不同类型业态之间的差异则揭示了这种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城市旅游环境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大小,因此,对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进行测评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征求专家和旅游者的意见及参考相关文献,构建了一个由旅游景观环境、旅游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服务设施环境、旅游地信息环境5个城市旅游环境子系统组成的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城市旅游环境各指标发展水平和旅游环境协调发展度两方面考虑,通过确定指标权重、获取单项指标评分、构建协调发展度矩阵等步骤以测定出城市旅游环境质量等级。文章最后对开封市和洛阳市的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测评,得出开封市旅游环境质量水平是中等偏下,洛阳市旅游环境质量水平是中等。  相似文献   

5.
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景观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君亮  叶茂业 《热带地理》2000,20(4):286-290
阐述了景观学和生态学结合后的景观生态学在生态农业工程、城市景观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的应用研究成就,认为应用景观生态学正在萌芽。并从当前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讨论了生态旅游的含义和特征。提出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有两种不同模式:1)回归大自然的中长线旅游;2)人工自然景观的短线旅游。文中以较大的篇幅结合作者的研究实践,提出了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景观建设中的4个应用研究领域:(1)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2)城市郊野公园;(3)农业观光园;(4)城市生态公园、绿化广场、斑块和廊道。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的城市旅游开发评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业是加拿大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加拿大也是国际上开展城市旅游比较成熟的国家,其城市和地方政府都把旅游业看作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税收的源泉。加拿大的城市旅游开发包括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会议旅游三个主要方面。文章指出加拿大城市在城市吸引旅游者方面采取和其他商业活动类似的竞争手段,如参与市场促销、创建城市形象和建设基础设施等。30多年来城市增加了博物馆、体育运动场、会议中心和大型节事活动等项目吸引旅游者。这些投资重新塑造了城市结构,城市旅游景观也已经有了雏形。本文对此作出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杰  宋立中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0):1399-1406
城市内河由于具有文化遗产承载、生态环境调节和城市形象构建等多元功能, 逐渐成为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向, 是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相关文献的梳理, 发现国外研究主要涉及内河旅游产品类型、旅游影响、旅游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而国内研究则主要趋向于城市内河沿岸景观布局、内河水体旅游规划设计、城市内河旅游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 缺乏系统的阐述。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研究的评述与展望, 希望对国内城市内河旅游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南京江心洲旅游景观健康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佳雪  沙润  周年兴 《地理研究》2010,29(4):748-756
在对景观健康理论和旅游景观特征分析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主线的旅游景观健康评价体系。参照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生态城市以及旅游景区评定标准等确定了相对健康的目标值。设计采用熵权-灰色关联模糊评价法,依据评价对象与目标值序列的相似程度,将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整合遥感和统计调查数据,对南京江心洲2001~2007年旅游景观健康进行了跟踪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2001~2002年旅游集中开发建设时期,研究区旅游景观综合健康指数下降;随着响应的健康指数持续上升,2002年后下降速度减缓,2005年后开始逐渐上升,但一直处于亚健康水平(≤0.7),压力健康指数持续下降限制了旅游景观健康综合水平的提高;旅游景观状态的健康指数在短暂下降后呈上升态势;设施用地的无序扩张、化肥施用量居高不下、林地减少和破碎化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北方中小滨海城市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北方中小滨海城市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其作为旅游城市同南方滨海城市在城市景观、适宜旅游期和旅游市场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分析了其与大城市相比在旅游发展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制约因素,认为,北方中小滨海城市的资源和市场条件较好,接待和推广条件不足。  相似文献   

10.
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匹配程度是城市旅游形象建设与宣传效果的重要评价,景观尺度下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特征可以有效评估游客对城市旅游意象的感知偏差,以此把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景观偏好,更好地提升旅游地形象建设。本研究以五大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为例,以Flickr网站的地理标记照片数据和政府旅游网站宣传的旅游信息为数据源,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要素构成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的差异既体现在要素构成的偏差上,也体现在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方面。除东京旅游感知与投射意象要素结构基本一致以外,其他城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局部空间聚集异常值可视化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布偏差,相比城市旅游投射意象的空间集聚,城市旅游感知意象的范围更为离散。同时,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指数分析结果验证了五大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均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但是相关程度和依赖度并不高,说明了从感知与投射视角进行旅游意象空间特征分析的重要性,应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城市旅游景观规划与宣传。结合地理标记照片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为城市旅游感知意象与投射意象的空间分异研究提供了普适性的方法,以服务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以南京夫子庙为例,从文化景观感知角度出发构建都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者文化景观感知指标体系,探讨其对重游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游客文化景观感知分为四个维度:“曲艺表演和手工艺品文化景观感知”、“儒学建筑和名人故居文化景观感知”、“饮食文化和交通工具文化景观感知”、“节庆民俗活动文化景观感知”。(2)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对于文化景观感知的四个维度的认同度均和游客的重游意愿之间都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3)旅游者对夫子庙节庆民俗活动文化景观以及夫子庙饮食文化和交通工具文化景观的感知到的认同度越高,则其重游的意愿也就越强烈。  相似文献   

12.
李华  刘敏 《热带地理》2022,42(4):642-658
恐惧景观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景观,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恐惧景观在生物系统中有巨大的生态效应,同样在人-地系统中深刻影响物质景观和集体记忆等各个方面。景观知觉、景观态度以及景观与人类的互动影响是当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但对恐惧景观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文章对恐惧景观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并探讨其在旅游地理学中的应用。主要结论包括:1)恐惧景观在生态学研究中已经形成恐惧生态学,相比而言,其他学科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2)生态学对恐惧景观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是动物的捕食风险感知,在其他相关研究学科上则主要从人与地方/空间之间的恐惧景观的呈现形式和景观感知进行研究。3)从恐惧景观、游客及情感三者的关联看,可以发现恐惧景观在旅游地理学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情感地理、黑色旅游和情感特性3个方面。最后,提出未来可以跨学科多角度、情感心理及以黑色旅游为切入点对恐惧景观进行探索,深化旅游地理学领域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王云才 《地理研究》2003,22(3):324-334
城市化是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城乡一体化整合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战略主题。面向都市圈的游憩产业和游憩景观成为郊区发展中最活跃的经济成分和景观要素。科学合理地利用郊区开放空间和进行游憩景观规划对保护都市圈景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市郊区为例,在典型研究郊区景观利用与景观生态破坏和定量评价景观行为相容度的基础上,论述了都市郊区景观开发与游憩景观规划的规律、游憩景观区域规划和乡村游憩景观规划,并提出了建设北京市郊区完善的游憩景观体系和景观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文本的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者偏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宝清  吴晋峰  刘佳  吴玉娟 《中国沙漠》2015,35(4):1041-1047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号称世界上最美的沙漠。本文基于网络游记文本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者偏好特点。结果表明:(1)旅游者对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和旅游活动方式的偏好既丰富多样,又具有相对一致性,特征词汇频率分布拟合曲线服从幂律分布,基本符合二八规律。(2)旅游者偏好的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吸引物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并以自然景观为主。(3)旅游者偏好的巴丹吉林沙漠旅游活动以徒步、越野、探险等三大类活动为主。(4)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者偏好自助旅游活动方式。(5)旅游者对巴丹吉林沙漠旅游的情感体验不仅丰富多样,而且以美好震撼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   总被引:84,自引:4,他引:84  
现代地理学与生态学结合下产生的景观生态学,正在不断地发现和拓展其应用领域。目前其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从旅游供给方、旅游需求方和二者的综合层次三个方面定义生态旅游的基础上,强调生态旅游的空间范围和生态内涵,初步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在生态旅游上述三个方面尤其是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景观的结构与功能、生态整体性与空间异质性、景观多样性与稳定性以及景观变化等景观生态学理论,可以作为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6.
区域旅游开发中的景观生态研究——以云南省安宁市为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王仰麟  杨新军 《地理研究》1998,17(4):383-388
新兴的景观生态学正在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区域旅游开发过程中,运用景观空间异质性理论,结合旅游活动的开展,对开发区域的旅游景观进行生态分类和区划,是将景观生态理论应用区域旅游开发的一个新尝试。文中以云南安宁市为例,在景观类型的基础分析和景观生态区划的基础上,进行区域旅游生态区划分。主要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进行景观类型和景观生态区的划分,同时考虑人类旅游活动对环境生态所带来的影响,并确定区域旅游的重点开发带(面)。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感知及旅游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基于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法,以南京市为例,从城市居民感知视角考察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从旅游偏好、旅游频率和空间分布等方面探讨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行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知晓度、居民对各乡村旅游点开发水平的感知与其空间分布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总体印象与旅游频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游客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把握游客在城市间流动特征是探究区域城市旅游联系、明确旅游影响区域发展的作用机制与优化未来城市旅游发展布局及策略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借助聚类法、挖掘算法与网络分析法,以地理标记照片为研究对象,对泛长三角区域52个地级城市入境游客空间特征从分布、类型、流动、意象等视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依据入境游客聚集程度泛长三角区域可被划分为入境旅游核心区、次核心区与边缘区,其中,核心区与区域经济中心高度吻合,次核心区旅游资源特色突出,边缘区旅游发展潜力较高。同时,入境游客流动网络密度由中部核心区向外部边缘区逐渐降低,形成一个包含四等级的网络层级结构。且各省市区域内部入境游客分布与流动也呈现差异化特征,并与各地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和服务接待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入境游客意象分析也在一定程度印证出目的地最本质的地方性特征对入境游客空间分布和流动特征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e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 (2000) had a stimulating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new systems of landscape classification and new methods of their evaluation and mapping. As an example,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physiognomic landscape types was developed in Poland in 2014. The objectives of the paper are to (1) popularize, on the international scale, the classification of physiognomic landscape types in a new, improved version, (2) present the original method of physiognomic landscape types mapping with the use of the system of basic landscape units, and (3)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esting of the method in the area of the Kazimierz Landscape Park, Poland. In the area of the Kazimierz Landscape Park, 491 basic landscape units were delimited, within which, on the basis of the leading traits of land relief and cover forms, the physiognomic landscape types were identified. Maps of this type can be important tools in implementing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 The total number of physiognomic landscape types identified within a specific area can be one of the key indicators of landscape diversity.  相似文献   

20.
洱海环境演变与大理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洱海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对大理城市发展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2002年通过实地环境调查和系列历史及动态资料分析进行了洱海和大理城市之问人地关系的互动研究。概括出大理城市发展的5个阶段,结果表明人类生存场所发展的总趋势是从高处往低处下移,从山前台地向下迁往山缘冲积洪积扇平原,直至湖滨平原地带。并着重分析了变迁的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状况,从而使人们在开发利用洱海的同时,促进人类活动和城市发展建设相得益彰,并建议选择旅游和供水为主的和谐可持续发展道路,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增大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