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别对1989年5月8日太阳西南边缘爆发了一个SN级的圆形耀斑部分和柱状物质抛射部分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讨论。耀斑圆形直径增大过程的膨胀速度较大,最大为110km/s,时间非常快,从开始产生至膨胀到最大直径15500km仅用了4min时间;减小收缩的过程速度缓慢,为-20~-10km/s,时间过程相对长,从最大直径开始减小到完全消失用了17min时间。柱状物质抛射部分的直径从开始膨胀到最大9060kin用了7min时间,最大速度为35kin/s;收缩过程用了14min时间,收缩速度在-15~-5km/s左右。柱状物质抛射部分的升降速度,在耀斑极大以后的时间仍在上升,并仍以很高的速度向上喷射,到耀斑极大后3min才开始下降。柱状物质抛射部分到达最大高度22000km的时间与其直径膨胀到最大的时间同时,上升的速度100~130km/s,下降的速度在-20~-5km/s,抛射物质下降到16000~15000km的高度缓慢消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了1982年2月9日同时观测到的两个爆发日珥及一次白光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比较表明,在研究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与爆发日珥的关系时,爆发日珥的形状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体现了局部区域磁场结构的变化。作者提出了一种可能的磁场结构模型,对观测结果给以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80年10月15日产生在小黑子区的3级大耀斑作了详细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1)耀斑无闪相,耀斑的最大强度为周围来扰区的2.4倍。2)耀斑有M带结构,双带的分离速度为5公里/秒。3)和耀斑有关的暗条位于大尺度磁场的极性分界线上,它在耀斑前和耀斑期间有明显变化,最终全部消失。4)耀斑的微波爆发增量小,上升下降缓慢,米波段有Ⅱ、Ⅲ、Ⅳ型爆发。5)耀斑的x射线辐射引起电离层2级骚扰(SLD)。耀斑无地磁暴对应。6)产生耀斑的活动区在日面存在3周,耀斑产生在活动区的衰亡阶段。以上结果基本与文献相同。 在本文的最后一节,对无黑子或小黑子区的耀斑形成作了简短的讨论,指出由日珥物质下落形成大耀斑所遇到的能量亏缺;日珥物质下落形成的激波,由于磁场的存在而强度削弱,磁场不能通过激波转化为辐射能;无黑子(或小黑子)区的耀斑的形成,在机理上可能与黑子区形成的耀斑类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1991年3月5日一个与3N级光学耀斑伴生的喷泉状爆发日珥。用Hα线观测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共持续约50分钟时间,日珥的最大投影高度15.9万公里,视向速度分布表明,日珥主要以较大的速度向着观测者的运动,最大速度每秒120公里。  相似文献   

5.
1991年3月5日的喷泉状爆发日珥及视向速度分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介绍了1991年3月5日一个与3N级光学耀斑伴生的喷泉状爆发日珥。用Hα线观测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共持续约50分钟时间,日珥的最大投影高度15.9公公里,视向速度分布表明,日珥主要以较大的速度向着观测者的运动,最大速度每秒120公里。  相似文献   

6.
1989年5月8日耀斑及其抛射的光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介了1989年5月8日的SN级耀斑及其抛射活动全过程的光谱特征。(a)耀斑核的强度在Ha、Hα和Hγ三条谱线中依次减弱;(b)运动形式。在耀斑极大时向日边外抛射的物质呈麻花状扭曲旋转上升;(c)抛射速度。上升很快,下降缓慢,上升的平均速度V_u120kms~(-1),下降的平均速度V_d12kms~(-1)。抛射的最大投影高度达22000km。  相似文献   

7.
在大量的 H_α边缘耀斑电影胶卷中,为了精炼起见我们选取了15套.电影胶卷是在1959年—1960年期间用紫金山天文台的利奥型色球望远镜拍摄的.边缘耀斑的光度和定位测量得出下列结果:(1)在耀斑的闪光阶段存在着剧烈的径向物质抛射,常常耀斑的一部分被抛射到色球层之上高达2·10~4公里到2.5·10~5公里处.(2)抛射的平均速度是30公里/秒—400公里/秒的数量级,最大的速度出现在抛射的初始阶段,抛射的加速度是超引力的.(3)耀斑的抛射运动是有规则的,且明显地与活动区的磁场有关.(4)在耀斑闪光阶段,抛射速度直接地随亮度增加的速率而变化.最后,注意到了射电事件的出现与抛射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太阳黑子活动和太阳爆发的研究一直是太阳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太阳黑子的形成及其磁场的演化和太阳爆发的关系存在很多秘密.太阳活动区中的磁流浮现、磁流对消和黑子运动都会对太阳高层大气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耀斑、日冕物质抛射、日珥(暗条)、日浪等爆发,特别是对地的大的太阳爆发会给日地空间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国际上,对太阳的观测已经从原来的单一波段的地面观测研究发展到地面和空间相结合的多波段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1991年3月7日太阳东北边缘一个拱桥状爆发日珥上升、下降和半径膨胀的运动情况。该日珥的上升阶段和下降的开始阶段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比较迅速,而且基本是线性的变化,但在下降的结束阶段则比较缓慢,也基本是线性的变化。它的下降运动不仅受到重力作用自由下落,而且还受到不均匀的大气阻力,磁场等力的共同作用而下落。而速度,喷射出以后总的在逐渐减弱,上升阶段减弱较快。下降阶段初期有一次跳跃式的变化,先迅速减弱,然后又很快增加,在下降后期速度减弱较慢。日珥到达最大高度的时间比日珥半径膨胀到达最大尺度的时间早4min左右。上升下降速度最大时半径膨胀速度最小,而上升下降速度最小时半径膨胀的速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根据 1 984年 5月 5日土墩日珥D3线的拟合结果 ,本文分析了该土墩日珥的物理特性。结果发现 ,形成活动边缘的物质呈间歇性抛射 ,抛射物质的密度、温度在观测前期有显著变化 ,湍流速度异常之大 ,达 30km/s。土墩日珥的物理特性较一般 ,其D3线可用微观湍流 3~ 8km/s和低温 50 0 0~ 80 0 0K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