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衡水湖湿地科普宣教功能提升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衡水湖湿地具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和难得的发展机遇,生态旅游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科普宣教工作显得较为薄弱。介绍了衡水湖湿地科普宣教的优势条件,分析了目前湿地科普宣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衡水湖湿地科普宣教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衡水湖湿地水环境分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惟一保存完整的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本文通过对衡水湖湿地水环境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了衡水湖湿地水环境质量现状。结果表明:衡水湖在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通过实施一系列严格的保护措施,目前水质仍保持较好。为了进一步保护衡水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衡水湖的生态功能,结合衡水湖的实际,提出了水环境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斑块密度、形状指数、聚集度指数等景观指数和景观开发强度指数、景观压力指数,分析了2004年、2010年和2016年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保护成效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2010年和2016年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都是西部主要为耕地和东部主要为自然湿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地、草地和道路的面积在明显增大,尤以草地的面积增幅最大;虽然该保护区的保护性景观面积所占比例增大,但是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该保护区的景观破碎化;该保护区的景观开发强度有所减弱,总体景观保护成效较好,但是自然湿地周边局部的景观开发强度增大;耕地、林地、草地、鱼塘和公园绿地面积的变化决定了2004年、2010年和2016年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的变化;耕地面积减小和林地面积增大使该保护区的景观压力减轻,自然湿地萎缩及其周边鱼塘和公园绿地面积的增大导致该保护区景观压力增大,影响了其保护湿地的成效。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周边人类活动的管理和控制,充分考虑野生动植物的生境需求,禁止不必要的设施建设和园林绿化等;在保护湿地的前提下,开展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4.
辽西走廊拥有丰富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在辽宁省政府发布《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辽西走廊可通过积极挖掘丰富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旅游扶贫战略实施,逐步实现区域均衡格局。辽西走廊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落实和生态文明建设。辽西走廊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数量、类型以及地理位置都具有非常突出的生态旅游发展优势。为了促进辽西走廊地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未来需要采取5项对策:(1)政府重视、扶持;(2)地区、部门联合发展;(3)生态旅游精品打造;(4)客源市场开拓;(5)生态信用管理。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最主要的实践场地。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全球各地大量的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态旅游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中的主要经验包括:建立生态旅游认证体系,成立促进社区参与的管理机构和构建生态旅游实践标准。本研究中以辽宁省的白石砬子、医巫闾山和海棠山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田野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当地居民、游客、景区工作人员、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当地媒体等群体进行调查,获取一手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发现,当前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两大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普遍性阻碍因素,具体包括:(1)环境教育的缺失;(2)社区参与的不足;(3)游客管理的不规范;(4)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当地政府的矛盾冲突(条块矛盾)。第二个方面的阻碍因素是由于每个自然保护区具体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不同而引起的千差万别的各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具体性阻碍因素。针对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实践面临的阻碍因素,本研究提出了五项措施:(1)正确认识并且尽力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合理利益诉求;(2)完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协调机制体系;(3)增加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社会效益职责;(4)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经营权、监督权分离;(5)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游客的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6.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实现查干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查干湖的生态保护与治理以及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渔业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根据查干湖的保护现状和发展需求,提出了查干湖生态保护、渔业和旅游发展等可持续发展途径,以期为查干湖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长江新螺段白鱀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于1988年建立,1992年国务院【国函(1992)166】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最早在长江干流建立的就地保护白鱀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3年7月被接纳为首批"中国人与生物圈"成员单位,2004年进入湖北省湿地网络。1保护区基础条件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江汉平原东南部,位于长江中游新滩口至螺山江段,跨两省4县市,北岸属湖北省洪湖市,南岸分属湖北省嘉鱼县、赤壁市和湖  相似文献   

8.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了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对三江平原9个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9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影响指标社会属性差异比自然属性差异明显;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基础和湿地的重要性、知名度直接影响着湿地生态旅游的需求潜力和供给潜力,湿地的边远区位和严格保护弱化了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保障力差异,湿地周边城镇发展水平决定了对湿地生态旅游潜力支持力的大小;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区的整体生态旅游发展潜力不大,研究对象中只有兴凯湖和三江自然保护区潜力较大,这与该区域的区位条件、产业发展模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止2012年,中国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国土面积14.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态资源迎合了生态旅游需求,在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为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论文集中在这些旅游活动,通过中国知网,对2000~2012年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经整理获得相关文献1 673篇,其中核心期刊414篇.在此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理论、开发、管理、环境问题、社区参与及国外经验研究方面进行综述.就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概括出4点成就并提出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衡水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当前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流域尺度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流域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将为流域的规划、管理和保护以及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回顾了国内外流域生态健康评价的历史和现状,阐述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主要理论与方法。以衡水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该流域进行了生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衡水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处于中等或者亚病态,最后提出衡水湖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