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V型河谷地应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河谷地应力研究现状 ,利用弹性理论和变分原理 ,研究了V型河谷岩体地应力问题 ,得到了河谷岩体中由于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引起的复杂应力场。应用本文结果 ,不仅可以方便绘制各种应力图件 ,而且可以较为精确地得到河谷区域任意指定点的应力值 ,从而为区域稳定性和岩体稳定性评价 ,为水电工程、地下硐室设计以及边坡工程等提供必要的岩体力学资料。本文方法数值实现简单 ,编程容易 ,计算快 ,精度高 ,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通常情况下认为碎裂结构的岩体具有非连续介质的特征。但是随着西部大量水电工程的勘查和建设,遇到了一类比较特殊的岩体,这类岩体中裂隙发育,结构面间距很小,按照国标划分为碎裂结构岩体,但是其本身又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质,表现为具有较高的变形模量、抗剪强度参数和完整性系数,并且具有似连续介质的特征,这与通常的碎裂结构岩体有本质的区别。本文将利用两个实例工程对这一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得到了水电工程可利用岩体的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河流下切作用是深切河谷区地貌演化的重要地质营力。它常常通过对河道的下切和侧蚀过程等影响着河谷两侧斜坡的稳定性状态和斜坡演化。目前,在河流下切作用下斜坡岩体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两者的定量化关系等方面研究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深切河谷区斜坡岩体稳定性预测及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发展。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依托青藏高原深切河谷区(澜沧江—金沙江)和G214左贡—虎跳峡段,基于岩体质量评价BQ系统和河流水力侵蚀模型,利用现场调查、统计和Matlab、Topotoolbox、ArcGIS、Origin等工具手段,研究了研究区河流陡峭指数(ksn)和岩体质量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关关系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岩体质量与断裂密度、ksn、工程岩组的皮尔逊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52、0.67、-0.11,即岩体质量与ksn的相关性程度最高。基于横剖面形态提取和河谷边坡应力特征区分析发现:本文所研究岩体质量的特征分布区主要为对河流下切作用作出实时敏感响应的斜坡段,即河流下切作用的强烈影响段。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在深切河谷区,ksn应该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在表征河流下切作用对崩塌灾害易发性评价中进行考虑和使用。  相似文献   

4.
渝利铁路青石岩段为深切河谷型边坡,该边坡表部岩体在风化缷荷作用下结构复杂且稳定性差。此外,浅表层岩体在降雨、地震及工程开挖等影响下,局部已经出现了不同模式不同规模的变形失稳现象,严重影响工程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安全。因此,本文根据边坡岩体结构特征及风化缷荷特征等工程地质条件,结合不同失稳模式的危岩体,提出了相应的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最后,针对不同规模和不同稳定状态下的危岩体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44-647
岩溶山区深切河谷河间地块,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表岩溶发育,缺水严重,但通过有效的找水方法,查明其岩溶发育规律、水文地质特征、岩溶水开发利用条件,有针对性地布置岩溶水开发工程,是解决此类区域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通过贵州晴隆县近年在岩溶山区找水的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及认识,可供类似地区找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电工程建设中,坝址区岩体风化特征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对大渡河中游某电站坝址区花岗岩岩体风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其风化特征的控制因素,并指出风化作用对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深切河谷谷底卸荷松弛带成因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深切河谷中大量钻孔等资料分析表明,西部深切河谷谷底浅表层普遍存在卸荷松弛现象。谷底卸荷松弛带一般厚10~20m,具有弱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强度较低、完整性差、透水性较高等特征。研究结果揭示谷底形成后岩体经历了谷底应力集中→谷底岩体变形破坏→表层岩体卸荷松弛→次生裂隙发育→长期水岩相互作用→形成现今谷底弱风化、弱卸荷带。室内物理模拟研究直观地再现了谷底岩体应力集中、变形破坏,形成卸荷松弛现象。  相似文献   

8.
岩溶山区深切河谷河间地块,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表岩溶发育,缺水严重,但通过有效的找水方法,查明其岩溶发育规律、水文地质特征、岩溶水开发利用条件,有针对性地布置岩溶水开发工程,是解决此类区域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通过贵州晴隆县近年在岩溶山区找水的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及认识,可供类似地区找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裂隙岩体水力劈裂研究综述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谢兴华  速宝玉 《岩土力学》2004,25(2):330-336
作为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研究的一个子课题,岩体水力劈裂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许多基本的理论问题尚待深入研究。当今许多大型工程的建设已经在向地下发展,建设在地下的各种建筑结构离不开水压的作用。工程建设的需要正在推动岩体水力劈裂理论的研究。水力劈裂作为一种技术最初在石油工业用来增加油井产量,后来逐渐用于初始地应力测量等其他工程项目。随着水电工程建设、地下核废料储存、地热开发、井工矿产采掘等岩体工程越来越多的处于高水头、大埋深等恶劣水文地质条件下,水力劈裂作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工程岩体稳定性研究者的关注。通过对水力劈裂研究的现状作较为详细地综述,列举了当今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以及目前水力劈裂研究的热点问题,并作了简单评述。最后,指出了目前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种高边坡岩体卸荷分带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岩体卸荷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高边坡岩体卸荷的背景条件、作用机理、卸荷岩体特征以及常见的卸荷带划分方法。针对河谷斜坡岩体从表部到深部 ,岩体裂隙发育程度、张开程度逐渐降低的特征 ,以黄河上游某水电站高边坡印支期花岗岩体的现场调查资料为依托 ,应用岩体裂隙发育程度、张开程度量化指标对斜坡岩体卸荷进行分带 ,较好地将岩体卸荷分带与岩体结构、岩体工程特性紧密结合起来 ,为以后其它边坡岩体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古水水电站工程区域堆积体边坡工程地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地区水电工程中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问题研究对水电工程建设极为重要。堆积体边坡研究中比较关键的问题包括:堆积体的历史成因、不同条件下的力学参数取值和稳定性分析。本文通过对古水水电站坝址区域内下覆为板岩、上覆为堆积体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到了该区域上覆堆积体和下覆板岩倾倒变形的历史演化过程:在冰水的携带作用下,边坡顶部的岩土体逐步向下迁移而形成堆积体,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层状效应;板状岩体在构造运动、河谷下切和风化卸荷等共同作用下,加之上覆堆积体重量的不断增加,从而发生折断并导致倾倒变形。在对冰水堆积体物理力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场的工程地质调查,得到了区域内堆积体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表现为顺软弱面整体滑动破坏和局部圆弧型滑动。  相似文献   

12.
延安市城区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河谷区域,地势平坦而狭长的河谷地带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建设不得不向周边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扩展。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工程建设必然会进行"削坡填沟"或"削峁填沟"造地,而该区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大规模的"削坡填沟"或"削峁填沟"造地工程面临众多的因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通过对延安市区周边丘陵沟壑区的水文地质调查、钻探及试验,总结分析了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地下水类型、地层的渗透特征、各地貌特征下的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的含水系统及补给径流与排泄特征,构建了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其成果可为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及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削坡填沟"或"削峁填沟"造地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岩区悬托河谷的水文地质结构比较复杂。当修建水库时,渗漏常是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作者对悬托河谷的水文地质结构进行了划分,并对悬托河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探讨,这对选择良好的库坝位置,指导工程地质勘察,评价水库渗漏,合理制定开发方案、工程规模及防渗措施,都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国西部某水电工程岩体结构特征的研究,从岩体结构的构造演化,岩体构造结构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结构面工程地质特性的构造控制及构造改造对岩体浅表生改造的控制等方面,探讨了构造改造对岩体结构形成的重要控制作用;并简要讨论了岩体结构的空间分布规律对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和水电工程设计布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拉西瓦工程河谷区高地应力场反演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拉西瓦水电工程坝址区为高山峡谷地貌,受地质构造应力、自重、地表剥蚀和河流侵蚀卸荷等多因素影响而赋存有高地应力,河谷区钻孔岩芯饼化与探洞片状剥落现象明显。由于该区地应力场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多期地质构造运动及河谷演化历史等因素密切相关,要合理确定其三维地应力分布状况与大小具有较大难度和复杂性。采用多元回归与逐步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区域初始地应力场进行了详细反演,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河谷区地应力场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并就其形成机理开展了多因素影响效应分析,为我国西部强烈地质作用区高地应力研究及水电工程建设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成果和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16.
河谷区的地下水水位线形态表征着河谷区地下水的流场特征,其成因关系到水库渗漏和工程的可行性。岩土的渗透性对河谷地下水形态具控制性作用,在同一工程区内岩土体渗透性在空间上的分布也常常是不均一的,在我国西南部的高山峡谷地区,岩体的渗透性空间具明显的各向异性和分区分带特征,这使得地下水水位线形态在横剖面上呈现缓U型、斜W型和W型,在河流两岸产生地下水低凹带。通过对甘肃洮河九甸峡坝区地质条件的研究表明,河谷两岸地下水低凹带并非一定是存在强渗流通道所致,河谷区岩体渗透空间具有的分层分带和强各向异性特性足以使得河谷两岸出现地下水低凹带。这有效地解决了因坝区存在地下水低凹带而带来的疑虑和担忧,有力地推动了工程的进展,同时对于其他地区工程的开展具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大量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新立金矿的水文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指出新立金矿属于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裂隙充水矿床。根据矿坑渗水点分布特征、渗水强度及水力联系,将矿区整体划分为七大渗水区域。并基于矿区地质结构特征和岩体透水性的差异,建立了矿区岩体水文地质结构系统模型,对岩体结构类型、结构模型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最后提出了保障矿山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澜沧江某水电站右坝肩岩体倾倒变形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该水电站坝址区陡立反倾板状结构岩体而言,纵向河谷的地形特征,使坝址两岸边坡大范围发育倾倒变形。针对该水电站倾倒变形问题,在掌握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岩体倾倒变形基本特征及破裂程度分级等分析,建立边坡离散元的工程开挖和破坏机理的数值计算模型,得出了工程开挖边坡岩体倾倒变形特征和变形破坏机理发展过程为:初期弱倾倒变形岩体的层内剪切错动、强倾倒变形岩体的层内拉张变形、强倾倒变形岩体的切层张-剪破裂及极强倾倒破裂岩体的折断张裂(坠覆)破裂。研究结果为倾滑体的稳定性评价及工程开挖施工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荣冠  王思敬  王恩志  刘顺桂 《岩土力学》2009,30(10):3013-3019
详细分析了白鹤滩坝址河谷边坡柱状节理玄武岩岩体地质条件和特征,建立了合适河谷边坡演化离散元的计算模型,考虑坝址关键地层P2?3可能的岩体质量范围进行了多种工况河谷演化模拟计算。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各工况河谷现今阶段边坡应力分布、变形情况、屈服区及稳定系数等基本规律,并与目前河谷实际的地质条件及现状进行了全面对比。最后采用拟似度信息量评分法对P2?3岩层工程级别进行了初步评定,认为白鹤滩水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坝址P2?3岩层按III1类质量岩体来评估其工程性状和确定相应岩体力学参数较适合。同时,坝址河谷边坡岩体的工程特性可参考相应工况的模拟结果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对白鹤滩水电站坝址区河谷地质条件、地应力分布及左岸边坡深部破裂发育特征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软件UDEC以剥蚀法模拟河谷演化发育过程,分析白鹤滩水电站左岸边坡深部破裂的形成原因。模拟结果反映河谷应力场分布呈现出了典型深切河谷所具有的应力松弛、升高及原始三区以及谷底存在高地应力包的规律。同时对河谷边坡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现今河谷地质特征,认为该深部破裂是在河谷地层顺倾、区域高地应力、不对称V型河谷、下蚀迅速等特定条件下,在河谷演化过程中局部应力集中使岩体发生剪切屈服,并发育剪切破坏,河谷剥蚀卸荷后顺倾向错动带的出露使剪切破坏进一步发育成张性破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