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地层岩性,构造因素对3号主矿体形态的控制作用,认为原5号矿体与3号矿体应为同一矿体,构成了主矿体“h”型的平面形态特征,并对矿体深部的形态变化进行预测来指导探矿工作。  相似文献   

2.
晋红展 《江苏地质》2017,41(1):129-133
克孜勒布拉克煤矿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拜城煤田中部。矿区地质构造类型复杂,褶皱构造对深部煤层形态影响较大,煤层深部形态受褶皱构造控制,致使深部煤层控制难度大。通过对矿区构造特征及深部煤层赋存规律的综合研究分析,根据探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矿区深部探矿工作采用坑探结合巷内钻探的思路,既可以有效控制矿体的空间形态,又可降低探矿成本、减小探矿工作对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赵东明 《吉林地质》2019,38(3):52-54
在地质勘探的基础,采用加密法对矿体进行基建探矿。进一步查明矿体底板标高、产状、厚度、包裹体含量、宝石粒度等特征,进行储量升级。并对地质勘探和基建探矿进行矿体面积、厚度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矿床的成矿深度和剥蚀程度是矿体定位预测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矿区深部探矿的重要参数和依据,如何准确地估测矿床成矿深度和剥蚀程度是矿体定位预测中的难点。在阿希金矿床空间定位规律研究中,根据对控矿断裂构造性质、矿体的产出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矿化类型变化以及黄铁矿热电性和石英流体包裹体实验参数等微观信息的综合分析,确定了阿希金矿床的成矿深度和矿体的底部标高;认为矿体形成后经历了平衡剥蚀和差异剥蚀两次改造过程,并计算了矿体南北两段的剥蚀率,建立了阿希金矿床剥蚀改造过程模式。这些认识和结果对阿希矿区深部探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挝他曲钾盐矿山采掘方式的特殊性,使其对探矿任务的要求不仅是对开拓、采准范围内矿体的控制和保证生产矿量的储备,还要求能够及时的指导施工,保证生产安全。传统探矿手段效率低,时效性差,难以满足生产探矿及指导施工的需求。通过与传统探矿手段的对比及相互验证,在坑探钻探的基础上结合利用拉脱维亚ZOND-12e型探地雷达辅助探矿,在缩短探矿周期,及时指导施工,节约探矿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武晗 《地质找矿论丛》2017,32(3):505-508
固体矿产勘查储量计算过程中,矿体圈连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矿体外推的地质问题。其中,矿体外推的介质为储量计算剖面图和矿体中段水平投影图,矿体外推方式根据外推介质的不同分为沿走向外推和沿倾向外推。此外,根据有无探矿工程的限制可分为有限外推和无限外推,矿体外推起点为有探矿工程控制的矿体边缘样品工程,矿体外推长度分为"尖灭1/2工程间距、尖推=1/2工程间距、平推=1/4工程间距",外推矿体任何部位厚度必须小于矿体外推起点处矿体厚度。矿体外推与资源/储量分类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外推矿体的资源量类型应为333。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苇厦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矿体产出规律的分析,总结了地层、构造、岩浆对成矿的控制作用,为本矿床深部探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甘肃早子沟特大型金矿探矿工程控制程度的简要分析,认为矿区勘查程度整体达到详查,这些勘查资料为主矿带、主矿体特征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基础。通过对NE向、NW向、SN向和叠加于其上的NWW向4组断裂带所控制的4个矿带的矿化规模、矿化强度等特征的对比分析,认为NE向矿带为矿区的主矿化带。在分析主矿体确定要素的基础上,从矿体规模、平均品位、厚度及品位变化系数、金属量等方面对比评述了各矿带主矿体的特征。本研究利用矿区普查、详查成果,通过对主矿体数量、金属量等在各矿带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初步评价了主矿带、主矿体的勘查效果和勘查、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生产探矿实践总结出上庄金矿床 号矿体在平面上、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及成矿地质特征 ,认为 号矿体主要受上庄 -望儿山断裂带的次级构造控制成矿 ,是由一系列小矿脉组成的矿体群 ;并提出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夹皮沟地区红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矿体产出规律的分析,总结了地层、构造、岩浆对成矿的控制作用,为本矿床进一步探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三合金矿位于河南省栾川县境内,主要矿体产于NW—SE向构造矿化带内,通过地表及坑道探矿工程的控制,大致查明了中浅部矿化蚀变带的地质特征、含矿性和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矿石类型和结构构造等特征,总结了矿床成因及金矿体的赋存规律,同时进一步指出了本区的探矿方向,即扩大向深部和外围空间的找矿,结果表明本区具有形成大型金矿的资源潜力,对延长矿山年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生产探矿实践总结出上庄金矿床Ⅸ号矿体在平面上、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及成矿地质特征,认为Ⅸ号矿体主要受上庄一望儿山断裂带的次级构造控制成矿,是由一系列小矿脉组成的矿体群;并提出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生产探矿实践总结出上庄金矿床Ⅳ号矿体在平面上,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及成矿地质特征,认为Ⅳ号矿体主要受上庄一望儿山断裂带的次级构造控制成矿,是由一系列小矿脉组成的矿体群,并提出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台金矿高村矿床11^-1矿体富矿段的富集特征及赋存状况的研究,分析了富矿段的形成与构造,重熔花岗岩,成矿热液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富矿段的成因及经济意义,同时指出与主矿体平行侧列的小矿体的探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矿山生产探矿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一整套多快好省的勘探方法,探明供开采的矿量.为此,要在矿床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探工程综合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设计.采用坑探和岩芯钻探进行综合勘探是符合我国金属矿山地下探矿和开采的具体要求的.经过几年的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用人造金刚石小口径岩芯钻探作为矿山辅助探矿手段比完全采用坑道掘进探矿具有一系列优点: 1.矿体揭露点多,由30米加密控制到10~15米,有利于控制矿体边界、降低矿石损失和贫化. 2.平均台班进尺5米以上,平均时效1.87米,比坑探提高四、五倍,从而加快勘探进度. 3.岩(矿)芯采取率平均80%以上,有时达  相似文献   

16.
一、探矿坑道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的作用坑道施工在地质勘探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矿山的规模、矿山的服务年限、开采条件、开采时涌水量的确定等起着主导作用。有些金属矿山为了获取高级储量,必须采用坑道揭露矿体,需要布置大量的沿脉和穿脉坑道。采用大量的坑道揭露矿体,其优点很多,能直接观察矿体的形状和矿体深部的变化情况,对地质取样也方便准确,有些探矿坑道还可供采矿利用,起到探矿和采矿相结合,加速矿山建设,节约国家资金的显著作用。可是探矿坑道也有不足之处,每米成本为钻探的4—5倍,掘进时间长。总的来讲,坑探对某些矿种由  相似文献   

17.
庙山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西秦岭中部花岗岩带,属北中秦岭陆表海盆中段。赋存于高桥—洮坪大断裂西段。通过对金矿体地质及矿带特征较为客观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矿体控矿因素指导深部探矿。经深部坑探,矿体氧化深度较深(最深178m),矿体向深部有变富变厚的趋势。庙山金矿属断裂破碎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8.
水银洞金矿上二叠统龙潭组一段(P_3l~1)中矿体主要为生产探矿中新发现,地质勘探中未发现该类金矿体的大规模存在;主要以构造控制的白云石石英脉粉砂质粘土岩型为主,灰岩类及白云石化钙质砂岩类含金矿体为辅,白云石石英脉粘土岩型矿体是以品位高、厚度薄、稳定为特征,该矿体受灰家堡背斜轴附近的东西走向隐伏逆冲断层控制,主要分布于F_(301)断层上下盘,含金热液沿东西走向隐伏逆冲断层向上运移(刘建中.2003)、再向有利的层间滑动及北东向陡倾斜次级隐伏逆冲断裂构造富集成矿,东西走向隐伏逆冲断层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其上盘层间白云石英脉为明显找矿标志,对灰家堡背斜深部找矿及和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胶东金矿集中区深部找矿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省金成矿带深部地质勘查成果、科研成果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区的成矿规律为:第一矿化富集带绝大部分在-400m标高以上尖灭,经过100~200m(垂深)左右的无矿间隔,第二矿化富集带出现,矿体形态更趋简单,矿体延深大于延长,金品位偏低,倾角渐趋平缓。根据已知矿体产出规律,找矿方向应放在Ⅰ级控矿断裂控制的已知矿床深部主矿体两翼并在深部布设探矿工程;对勘查时期的深部远景控制资料要深入研究,充分利用其敏感点,用以推断深部矿体再现的可能性;应用物化探工作对构造变化等特征进行探测,以提供矿体空间定位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0.
采用3D Mine矿山建模软件,综合云南省马关县万龙山锌锡铜矿山所属的地物化遥及各种探矿工程数据,在三维环境下建立了矿山的探矿工程数据库和矿体模型,并指导找矿圈矿工作。根据矿区基本地质统计,进行资源储量估算和相关综合研究。建模工作与万龙山生产勘探保持同步,在前期的探矿工程数据质检和见矿工程统计数据提供方面、中期的协同矿体圈连和直观反映各矿体三维空间形态及数字特征方面、后期的矿体资源量估算与应用等方面使地质勘探工作更为高效、便捷,有效促进勘查工作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