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资讯     
《地球》2012,(9):6-13
中央"海洋六号"第三航段任务启航执行关岛当地时间8月20日下午2时,执行中国大洋科考27航次任务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驶离关岛码头,前往太平洋结壳调查区开展最后一个航段的调查任务。据悉,大洋第27航次主要调查任务是在中西太平洋开展富钴结壳资源以及环境、生物调查;在特定海域为"蛟  相似文献   

2.
李明明 《地球》2013,(8):23-25
正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就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纵观世界历史,大国无一不是崛起于海上。党和政府近年来的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国已经决心要成为一个海洋强国。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就建设  相似文献   

3.
马云川 《地球》2012,(10):14-17
6月2日,我国综合调查船"海洋六号"慢慢驶离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远赴太平洋开始执行中国大洋第27航次的科学考察任务,科考时间为今年6月至10月,约120天。其间,科考船将在美国关岛、夏威夷等地进行补给休整。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介绍,本航次"海洋六号"主要承担三项任务:一是开展海山区富钴结壳资源调查,积累基础资料;二是开展  相似文献   

4.
中央     
《地球》2012,(9):6-9
"海洋六号"第三航段任务启航执行 关岛当地时间8月20日下午2时,执行中国大洋科考27航次任务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驶离关岛码头,前往太平洋结壳调查区开展最后一个航段的调查任务。据悉,大洋第27航次主要调查任务是在中西太平洋开展富钴结壳资源以及环境、生物调查;在特定海域为"蛟  相似文献   

5.
岳尚华 《地球》2013,(8):41-43
正海洋的开发离不开高新技术,高新技术的应用也离不开海洋这个领域。要开发海洋,发展新兴产业,海洋科技必须迎接21世纪世界海洋大开发和新技术革命的双重挑战,使我国的海洋科技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海洋是地球表面资源与环境的最大载体。海洋资源的开发,需要获取大范围、精确的海洋环境数据,需要进行海底勘探、取样、水下施工等。完成上述任务则需要一系列海洋开发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3,(8):22
正前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避免地要与海结缘。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离不开辽阔的海洋。传统中国是典型的大陆国家,这与自古以来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的自然生产有关。这种生产的整个过程可以在自家一亩三分地里完成。从世界范围看,近代以来先后崛起的世界强国无一例外都是海洋国家。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强国,是因为他们利用海洋,在越来越广的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5,(8)
海洋占到地球表面积的71%,是生命的摇篮,孕育了人类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一直与海洋息息相关。从英、美等大国崛起的道路来看,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也必然要走出大陆,深入海洋,发展海洋经济,融入全球化。全球航运史告诉我们,关键水路的开发决定着海洋强国的战略成败。那么,总体投资高达500亿美元、长度是巴拿马运河三倍多、土石方是三峡工程近五倍的超级基建大项目——尼加拉瓜运河,能否成为中国海洋强国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8.
资讯     
《地球》2012,(6):6-9
国土中国首部海洋经济地图在粤发布为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地图编制质量,发挥海洋经济地图的专业性及科普性,5月4日,中国首部海洋经济地图——《广东海洋经济地图》正式发布。据了解,《广东海洋经济地图》共分为海情篇、战略篇、发展篇和畅想篇等四大篇章,集中展示了广东优越的区位条件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广东海洋经济地图》的编制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融汇了地理信息、地图编制、  相似文献   

9.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对调节气候变化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厘清"蓝碳""海洋碳汇""海洋负排放"等概念的科学内涵和实用意义,回顾我国在海洋生物储碳过程机制方面的科学成就及其对该领域国际发展趋势的影响,展望我国领衔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支撑碳中和战略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资讯     
《地球》2019,(7):5-9
首批海洋观测业务卫星投入业务化运行6月28日,自然资源部在北京组织海洋一号C卫星及海洋二号B卫星在轨交付。这标志着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立项批准的首批海洋观测业务卫星实现业务化运行,也代表着目前我国民用遥感海洋观测卫星发展的最高水平。海洋一号C卫星于2018年9月7日成功发射,是接替海洋一号B卫星的业务卫星,寿命5年,卫星可获取全球24小时水色水温信息、全球海岸带和内陆水体50米分辨率高精度多光谱信息及全球大洋船舶识别信息。  相似文献   

11.
马云川 《地球》2012,(7):42-43
2012年6月30日,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7000米海试第六次下潜的"蛟龙"号成功返回母船。此次下潜深度达7062米,不仅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也使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成为继美、日、法、俄之后第五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7,(12)
<正>中国正处于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型的过程中,海洋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又是海洋治理的重要一环,是当下海洋治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国家海洋局近日印发《关于开展"湾长制"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在海南省海口市、河北省秦皇岛市、山东省胶州湾、江苏省连云港市和浙江省试点实行湾(滩)长制。实行"湾长制"是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创新形式,更是落实"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  相似文献   

13.
温越岭 《地球》2013,(8):26-29
正600多年前,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就曾率领庞大船队远渡重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如果当时中国人以掠夺资源的心态航海,那么中国可能很早就是第一殖民大国。但是,中国的航海家是带着"和"文化出海的,从不掠夺资源,从不掠夺土地。直到今天,我们中国人还是以这样的心态,认知占地球表面80%的海洋,敬畏养育地球生命的母亲。自古以来,华夏文明的辞典中就不乏"海国"一词。虽然我们的祖先世代在陆地上繁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海的地球物理监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筑中国海地球物理三维立体监控体系,建立海防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实现基于地球物理的监控、预警与预测的战略部署与方法研究,是海洋军事地球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强,国则强.要建设海洋强国,首先要"知海、懂海".只有认识海洋,才能从战略上部署好海洋,才能因势利导,走向海洋,开发海洋.推动海洋地球物理场的研究,拥有详细...  相似文献   

15.
徐行 《华南地震》2021,41(2):1-12
海洋地球物理场是一个四维的动态复杂变化系统,涉及多物理场、多界面和多尺度问题,受内外因素的共同制约.基于海洋地球物理场特征,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是揭示地球内部构造与性质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回顾国内外海洋科学研究历史以及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现今的技术发展受科技进步驱动,反映国家与时代发展的需求.探讨了技术发展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依据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及其探测平台的特点,提出了以下技术展望:优化传统的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加速并完善多样式探测平台的建设和科学载荷的研究;构建"空-天-海-潜"海洋地球物理立体探测体系;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6.
“龙王”台风期间高频地波雷达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OSMAR2003岸基高频地波雷达系统由武汉大学电波传播实验室研制并于2005年应用于福建沿海,能够全天候、大面积探测台湾海峡内海洋表面动力学要素. 本文首先将0519号台风期间高频地波雷达的测量数据与局部点的浮标数据对比,然后又对大面积海域内雷达测量风场与uikSCAT卫星遥感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高频地波雷达较好地反映了台风期间台湾海峡内风场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具有一定的灾害性海洋天气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海洋地学编图现状、计划与主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工作起步晚,整体调查程度较低,进一步加强我国海洋地学编图显得十分必要.我国实施的"海洋地质保障工程",将分"中国海陆"、"中国海及邻域"和"中国各海区"三个层次来进行地学编图.第一层次编制了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地震层析成像图、莫霍面深度图、地质图、大地构造格架图和大地构造格架演化图等8种图件.编图反映出中国海陆重力异常是"线性异常带纵横交错,块状异常区坐落其间"、重力梯级带主要为块体结合带;陆地磁力异常大致正负磁异常相间分布,海域北部为沟-弧-盆相关异常、南部磁条带异常;莫霍面总体特征为"东西分带,南北分块";地震层析成像反映出中国东部和西部岩石层厚度的差异以及上地幔软流层的分布特点;大地构造格架和演化图再现了块体体制向板块体制的转换过程.本次编图强调地球深部结构的变化对表层构造的关联,重视地球物理资料与地质构造的结合,以深-浅层结合来划分中国大地构造格架.已有成果表明,中国海陆大地构造格局可以用"块体构造学说"来描述.  相似文献   

18.
李秋香 《地球》2012,(6):78-79
鲨鱼早在恐龙之前就生活在地球上,被认为是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有"海中狼"之称。1975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大白鲨》,片中令人战栗的场景不仅赢得空前的票房收入,也给人们留下了鲨鱼"残暴""血腥"的形象。就是这样的海洋霸王,在人类面前却是脆弱不堪的,早已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目前,深圳"零鱼翅"活动正在推广进行中。中国香港、杭州等城市的多家高级酒店宣布拒绝鱼翅,多家环保组织发起过"2012年夜饭零鱼翅"活动,人大代表将"禁止鱼翅贸易"列于  相似文献   

19.
随着陆上煤、石油、天燃气等化石燃料储量不断减少,各国将资源开发的目光转向了海洋。甚至有人提出,21世纪世界将全面进入海洋经济时代。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将“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作为独立章节,明确提出要制定和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姬玮 《地球》2011,(5):51-55
【名词解释】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