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地质局长会议期间,孙大光同志代表部党组提出:“地质工作是探索性很强的调查研究工作,更要依靠科学技术”.他还指出:“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地质找矿,集中主要力量研究解决有重大地质、经济效益的关键性科学技术课题,并且组织成果的推广应用”.这是地质战线贯彻十二大精神应当遵循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导思想.作为  相似文献   

2.
从1985年第一届全国煤田地质科学技术大会以来,煤田地质战线广大科技人员继续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工作方针和上级部门的科技会议精神,结合煤田地质工作的实际情况,继续执行“以煤炭工业的战略布局和规划为指导,采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勘探方法,讲求经济效益的科学管理,按时提交优质地质报告,为煤炭工业的生产建设提供可靠资源”的煤田地质工作方针,在煤田地质工作战略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3.
《地质论评》1986,32(2):143-143
由全国储委、地质矿产部、冶金部、有色金属总公司联合筹办的全国第一次跨系统的金矿地质工作经验交流会10月7日—10月12日在北戴河召开。会上成立了全国金矿地质工作领导小组。代表们充分交流了金矿地质工作的经验,从不同方面探讨了我国不同类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为今后开展金矿地质工作开阔了思路。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认识。 1.找矿范围不断扩大,跳出单纯寻找石英脉型金矿的圈子,在老的金矿类型区寻找新类型金矿是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陆克 《物探与化探》1986,10(4):320-321
1985年物化探局根据“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面向地质找矿”的方针,安排了各类项目39项。主持评审物探化探科研成果18项,鉴定新仪器9项,并颁发了评审证书和鉴定证书。  相似文献   

5.
加速科技进步,推进煤田地质事业现代化建设──在第三届全国煤田地质勘探科技大会上的讲话倪斌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八日同志们:刚才,群生局长结合全国煤田地质系统的实际情况,就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煤炭工业部党组的“科教兴煤”战略,依...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谈话,再一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要求我们树立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加快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的步伐,为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多做贡献.邓小平同志语重心长的重要讲话,对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对开创地质科技工作的新局面,实施地矿部“科教兴地计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要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  相似文献   

7.
《地质论评》1991,37(5):478-479
为贯彻“科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的战略方针,促进地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地质科学的学术水平,由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主办的”全国‘七五’地质科技重要成果学术交流会”于1991年4月18日至4月2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地质矿产部、冶金部、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煤炭部、有色金属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化工部、水电部、国家地震局、  相似文献   

8.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煤田地质工作发展的战略对策研究刘崇礼,田山岗(中国煤田地质总局琢洲市072750)我国的经济正沿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前进。当今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必须依靠科学和教育。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说“...  相似文献   

9.
1988年,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方针问题.深刻地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神实质,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方针,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作用,对于振兴我国地矿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年来,江西地质科技工作又取得了新的进展:1993年全局共安排科技项目34项,验收科技成果18项;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面积10500km~2;完成各类固体矿产储量8种:有3个固体矿产勘查矿区取得了重要新进展;新发现5处重要矿产地,其中包括金矿3处、锡矿1处、铜矿1处。科技工作在面向地质找矿、面向经济建设方针、保证国家、部攻关项目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1.
禹启仁 《地质论评》2004,50(4):425-425
20 0 4年 6月 7日 ,在黄汲清先生诞辰 10 0周年纪念大会上 ,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宣布了《关于颁发第二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决定》,并由曾培炎副总理等向获奖者颁奖。大会由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代理事长孙文盛同志主持。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孙枢院士宣读了《关于颁发第二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决定》。决定说 ,本次评奖工作得到广大野外地质工作者、地质科研工作者、地质教育工作者和各地质部门的大力支持。经专家评审 ,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金矿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 1.必须加强基础地质和科研工作我国的黄金地质工作,作为一项全国范围的找矿部署,实际上是从1979年开始的.与黑色和有色金属相比,除最近几年,金矿地质勘查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较少,因而其基础地质和科研工作也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在某些地区,由于民采金矿点较多,找矿回旋余地较大,寻找小型金矿的机率较高,也容易产生忽视或放松基础地质和科研工作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由江苏省地质局区调队编制的我国第一份省、市、区区域地质志——《江苏省及上海市区域地质志》,已于一九八二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由江苏省地质局主持召开的公开出版审查会议审查通过。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程裕淇同志及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司、地质出版社和国家测绘总局、江苏省测绘局、南京大学以及江苏邻省地质局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出版审查工作采用以评审员和与会代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4.
热烈祝贺全国第四届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术年会召开!此次大会是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召开的,云集了全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及相邻学科的专家、学者,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大会。通过这次大会提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共识,全国同行专家团结起来,利用国际国内的大好形势,为推进我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议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祝贺大会圆满成功! 预祝全体与会代表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陆春榕  艾惠珍 《地球学报》1991,12(1):197-206
本文主要从区域地质与基础地质、矿床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矿产综合评价与综合利用、岩矿测试技术与方法、地质科技情报与图书工作6个方面较系统地论述了建国40年来我国地质科学的光辉成就;各类地质专业研究机构由解放前屈指可数的几个发展到今天的100多个,从事地质科学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人员已达约2万人,建立了一支专业学科比较齐全、能够联合攻关、独立作战的地质科技队伍,取得各类地质科技成果80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级成果奖750多项、省和部级成果奖2500多项。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地质找矿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推动我国地质科学技木进步建树了历史性的功绩。  相似文献   

16.
罗镇宽 《地质论评》1984,30(1):91-92
全国金矿矿床矿物学、成因矿物学学术会议于1983年10月5日至10,由矿床矿物成因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与山东省地质学会联合在山东掖县召开。会议正式代表100人,列席代表30人,分别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86个生产、教学和科学研究单位。大会由陈光远教授和山东地质局曹国权总工程师共同主持。会议收到论文共99篇,从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我  相似文献   

17.
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将于1995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为了迎接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促进青年地质工作者早日成才,走向世界,提高我国地质科学研究水平,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国地质学会决定,由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组...  相似文献   

18.
河北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于1989年10月25日至28日在邢台市召开了“公司第二次科技大会”,大会由公司经理吕溧主持,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丁致中做了工作报告,总结了近年来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煤田地质工作发展所取得的可喜成绩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持的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于1984年4月30日—5月7日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共486人。还有近百名在蜀工作的同志到会听了学术报告。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083篇,会上宣读了202篇。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地矿部、冶金部、中国有色总公司、核工业部、化工部、建材部、中国科学院、有关大专院校等八个系统。其中在矿床地质界长期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科技人员、学部委员达150多  相似文献   

20.
地矿部于1987年12月16—21日在杭州召开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1977年召开的水文地质工作会议十年来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会议由地矿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张宏仁同志主持,他代表地矿部作了题为“加快和深化改革开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年来地矿部在水文工程环境地质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科技进步,提出了新一轮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