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岩心观察、大量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分析统计,确定了大路沟二区长6_1油层的沉积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分流间湾及河口砂坝四种微相,分析了各种沉积微相的特征。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长6_1油层的主要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同时对长6_1油层各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和砂体展布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油气的聚集主要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为长6_1油层良好的储集层,是研究区油气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安塞油田塞160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确定安塞油田塞160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通过岩心观察、描述和实验分析,对研究区长6油层的沉积微相类型进行细化,对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进行研究.塞160井区长6为湖泊河控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和前缘席状砂.研究区长6三角洲沉积体系代表了较完整的自旋回过程,长63沉积期,研究区的主体被向湖区方向推进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占据;长62期,研究区主体仍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但延伸较长63近;长621期维持与长62沉积模式;长611期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完整,分流相带相互叠置.  相似文献   

3.
对姬塬地区三叠统延长组长9油层组沉积体系的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姬塬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包括分流河道、决口扇、天然堤等微相。详细研究了长91、长92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建立了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岩心观察、大量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分析统计,确定了大路沟二区长61油层的沉积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分流间湾及河口砂坝四种微相,分析了各种沉积微相的特征.研究表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长61油层的主要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同时对长61油层各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和砂体展布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油气的聚集主要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为长61油层良好的储集层,是研究区油气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靖边油田L区块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展布及其演化规律的认识不清,长期制约着研究区的油藏开发.综合靖边油田L区块密井网资料、岩心资料以及粒度分析资料等,对研究区沉积相标志、沉积相类型、微相展布及微相演化规律进行综合研究,并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油层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沉积,沉积微相类型主要有分流河道微相、天然堤微相、河漫滩微相和沼泽微相.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2)
通过对佛古源区沉积相的研究,可以还原沉积古环境并给后期勘探开发部署井位提供依据。运用野外剖面露头和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发现研究区长6油层主要发育结构成熟度高、分选较好的灰色细粒长石砂岩;长6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中四支北东向南西展布的水下分流河道为主要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为研究区长6油层优势砂体,且砂体展布方向与水下分流河道展布一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研究区内12口钻井岩芯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等特征的综合认识,结合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及连井地层对比,对麻黄山西区块三叠系延长组长61油层组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识别出6种沉积构造,5种沉积微相,总结出6种微相接触样式.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组长61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垂向上表现为以反韵律为主伴有短期正韵律的沉积特征,体现了三角洲前积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延长组长6油层是研究区主要目的油层,因此了解其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探讨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对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以岩芯及野外剖面观察为基础,通过岩石相、测井相、粒度和薄片鉴定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出研究区长6油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并可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席状砂、水下决口扇和水下天然堤6个沉积微相,分析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首次将定量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含油砂体沉积微相的分析,研究表明,长6油层的油气主要赋存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砂体中,在层位上又以长61为主,是下一步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长6属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泊发育中期,接近湖盆最发育的长7油层组,是研究区的主力层位。通过野外剖面沉积相的识别和大量测井资料,对子长油田长6沉积体系进行小层识别与划分,确定子长地区长6期为三角洲沉积体系,掌握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沉积微相与油气富集规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精准地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华庆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_2-6_3油层组储层特征,运用岩心照片、测井数据、粒度分析、录井数据等资料,对延长组长6_2-6_3油层组的岩性、碎屑颗粒、构造、测井响应、生物标志以及接触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识别出该沉积时期半深湖-深湖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两类沉积亚相,半深湖泥、浊积岩、砂质碎屑流砂体、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和席状砂6类沉积微相,并分析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_2-6_3期沉积相发育演化过程。沉积微相精细化描述揭示了华庆地区延长组6段油层组沉积环境,为精细化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秦敬  张金亮 《西北地质》2004,37(4):15-21
在岩心描述的基础上,对杏河地区长6油层沉积相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区主要沉积相为湖泊环境的河控三角洲体系,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口砂坝、前缘砂席和分流间等,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该区长6油层的三角洲体系是安塞三角洲体系最早发育的一支,早期分流来自于北部,后期分流转由东北方向进入,由于各期分流河道迁移、袭夺、决口以及因压实的均衡调整等,从而形成三角洲复合体内部各分流三角洲砂体的相互叠置交错。根据岩心微相分析、小层砂体形态和测井剖面对比分析,对该区长6油层砂组及小层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6,(1)
劳山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对长6沉积体系、沉积相和储层的展布、油气富集规律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岩心、测井曲线等资料,对研究区内岩性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及沉积微相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劳山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主要由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构成。进一步分为2种亚相和4种微相。  相似文献   

13.
在岩芯观察描述的基础上,依据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及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等标志,对大庆长垣以东朝长—双城地区扶余油层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扶余油层(Kf)发育浅水三角洲相和曲流河相两种沉积相类型,进一步可以划分为5种亚相和11种微相,主要砂体类型为河床边滩沉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将扶余油层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编制了层序地层格架内研究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并分析了其平面展布和垂向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垂向上沉积水体表现为由深逐渐变浅再变深的过程,在MSC4下降半旋回至MSC5上升半旋回沉积时期,达到最浅。该时期全区范围内发育河床亚相和三角洲平原亚相,河道砂体规模最大,为储集砂体发育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4.
杏子川油田主要产层为长6油层组,研究油区内储层沉积特征对油田的开发和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以沉积岩石学、储层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油田开发地质学等学科为理论指导,通过岩心相标志、测井相标志对研究区长6储层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沉积因素对油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的主要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是水下分流河道。  相似文献   

15.
冯旭东  林春明  张霞 《江苏地质》2016,40(3):493-500
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异常复杂,GPTMap软件帮助构建一体化数据库,在识别沉积微相类型、录入沉积微相代码、绘制平面图层等工作基础上,以松辽盆地大庆杏树岗油田杏三区东部白垩系姚家组一段葡萄花Ⅰ组油层1—3小层(葡Ⅰ1—3小层)为例,进行了沉积微相类型、特征、组合模式和不同地质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精细研究。结果表明,葡Ⅰ1—3小层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内前缘2种沉积亚相,含11种沉积微相类型;建立了测井微相模式,总结了7种沉积微相组合模式,绘制了平面底图、砂厚等值线图、沉积微相平面图等基础图件,丰富了地质数据库,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油田进一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华池油田H152区开发中后期储层地质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池油田H152区为低孔低渗油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本文分析了华池油田长_3储层地质特征和沉积微相特征,认为其属于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亚相沉积,并详细分析了区内出现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湾、河口坝、远沙坝和前三角洲泥等微相的岩性和电性特征.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了研究区沉积微相,应用序贯高斯方法建立储层参数模型,为成功挖潜剩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利用钻井岩芯、测井和岩矿分析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进行沉积相和基准面旋回划分,将其确定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划分为2个中期(MSC1和MSC2)和6个短期(SSC1~SSC6)基准面旋回。研究表明:长82沉积期研究区主要为湖域扩大的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沉积环境;长81沉积期,研究区主要为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分析了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叠加式样与沉积相展布、演化规律之间的关系,并与正常沉积的三角洲层序发育特征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以短期旋回为单元,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和编制了长81和长82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得出相对正常的三角洲而言,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A/S(可容纳空间/沉积物补给)较小、河口坝不发育、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为长距离延伸的分流河道砂体和分流河道砂体主要发育在短期上升半旋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结合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相类型和特征进行分析,建立长6油层组沉积模式,对其岩石类型、砂岩的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及测井相等相标志进行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冯地坑-洪德地区长6沉积时期发育着一套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曲流河三角洲发育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2种亚相;三角洲平原沉积砂体以细砂和粉砂为主,最粗可达到中砂级,其中可见到分支河道微相,陆上天然堤微相及沼泽微相。三角洲前缘砂体以细砂-粉砂为主,发育有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5种微相。  相似文献   

19.
确定鄯勒地区主力储层西山窑组2段沉积微相展布特征,为后期精细油藏描述提供地质依据.在岩石矿物、沉积构造、粒度分析和地震相研究基础上,对研究区砂体形成水动力条件及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确定该区西2段为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沉积微相包括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沼泽、分流间湾和决口扇,分流河道和决口扇微相构成本区骨架砂体.据单井沉积微相和小层砂体形态对比分析,对小层沉积微相进行研究,掌握了该区西2段内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李冰  李长政 《地下水》2013,(3):222-224
英旺地区储层属于典型的低渗砂岩储层,油气富集规律复杂,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资料、阴极发光和铸体薄片等分析化验方法对其沉积环境和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长2油层组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由分流河道微相、天然堤微相、决口扇微相、泛滥平原微相组成;同时三个小层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说明了沉积微相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沉积微相决定着砂体的成因,及砂体的几何形态,空间展布规律和内部特征,也是决定地下油水运动和富集规律的重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