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
  张某为河南省某县A村居民,去世后留下一处占地300余平方米老宅。大儿子张甲一直在外务工,老宅由小儿子张乙居住。2001年张乙因成家在该处宅基地上翻建新房,并申请办理了宅基地变更手续。2005年张甲回村居住,向村委会申请分配宅基地。村委会因其父亲留下的原宅基地超出规定标准,要求甲乙二人将原宅基地分户使用,而乙却以宅基地上房屋为自己建设为由拒绝分户。  相似文献   

2.
[案情]张某和李某虽经村、组同意分别于1985年、1989年建成房屋,但都没有宅基地使用面积的合法证明。两宅之间3.2米宽空地上的土方为张某所垫,并种植树木。由于两户之间界址不清,李某遂要求镇政府处理土地使用权争议。根据1992年镇土地管理所征收宅基地有偿使用费所依据的统计表显示:李某宅基地东西宽13米、南北长22米;张某宅基地东西宽13.3米、南北长22米。1998年12月,有关李某的宅基地地籍调查表只在“宗地草图”栏标明了李某的东邻是王某、西邻是张某,宗地四至、界址使用面积等均未标明;有关张某的宅基地地籍调查表在“宗地草图”栏仅标…  相似文献   

3.
案例 张某和李某同为豫北莱县人,在县城居住.张某于2003年通过出让方式取得了一宗国有土地使用权,面积约200平方米,批准用途为住宅用地,出让年限为70年,并依法办理了国有土地登记,取得了国有土地使用证,但没有进行房屋建设.  相似文献   

4.
某村村民李某与妻子张某,生有一双子女,均未成年,现有宅基地一处,占地面积为140余平方米,房屋4间,符合当地宅基地用地标准.2005年,夫妻二人因感情不和提出离婚,在调解达成财产分割协议后,经法院审理判决离婚,子女由男方李某抚养,房产全部归女方张某所有。2006年,李某以没有住宅为由向村委会提出宅基地申请。相关部门答复是:“单身不符合宅基地审批条件,不予批准。”  相似文献   

5.
案件原由 某村村民李某与妻子张某,生有一双子女,均未成年,现有宅基地一处,占地面积为140余平方米,房屋4间,符合当地宅基地用地标准.2005年,夫妻二人因感情不和提出离婚,在调解达成财产分割协议后,经法院审理判决离婚,子女由男方李某抚养,房产全部归女方张某所有.2006年,李某以没有住宅为由向村委会提出宅基地申请.相关部门答复是:"单身不符合宅基地审批条件,不予批准."  相似文献   

6.
案例 张某和李某同为豫北某县人,在县城居住。张某于2005年通过出让方式取得了一宗国有土地使用权,面积约200平方米,批准用途为住宅用地,出让年限为70年,并依法办理了国有土地登记,取得了国有土地使用证,  相似文献   

7.
<正>土地改革后,张某的父亲分得房产一处。1953年,当时的人民政府为其颁发了土地房产所有权证,1971年经所在地人民公社同意由该公社的邮政所占用该房产办公,张某一家由所在大队的专业队为其异地盖了两间草房居住,1995年县政府又无偿为张某划拨宅基地302平方米并办理了集体土地使用证。后邮政所将所使用的草房翻修改造成两层平房一直使用至今,并办理了房屋所有权证。20世纪80年代末,张某以1953年所持有的土地房产所有权证为由,申请并主张原四间房屋的土地使用权归自己。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土地所有权和所有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  相似文献   

8.
<正>案例2015年7月,张某与房主吴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协议,约定吴某将其拥有的一套房产出售给张某,售价300万元。协议签订后,张某按约定支付了首付款210万元,双方于当日办理了二手房买卖网上签约备案手续(以下简称“网签”),又于8月办理了房屋交付手续。在网签后、产权过户前,吴某以上述房产作抵押,向赵某借款280万元并在房产部门办理了抵押登记。张某获知已购房屋因被抵押无法过户后,于2016年1月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其与吴所签的房屋买卖协议有效,  相似文献   

9.
某市木材检查站未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于2000年12月28日,将位于市城区界山口路段临街楼房中占地83.22平方米土地使用权及一层房屋,以12万元价格转让给居民李某作为摩托车行的经营场地。房产已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市国土资源局在整顿土地市场过程中得知木材检查站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实情后,于2003年4月29日向李某下达了《限期补办土地变更登记手续通  相似文献   

10.
案由与评析2004年5月,某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拆除了李某265平方米的房屋,并收回了其房屋占用范围的土地410平方米,用于广场建设。根据现行的房屋拆迁补偿规定,市政府对李某给予了货币补偿。但李某对此很不满意,多次找市政府讨说法,要求市政府对其土地使用权给予补偿。双方各  相似文献   

11.
正豫西北某市,张某和宋某是同事加朋友关系,2002年9月初,张某与宋某经口头协议,宋某将其妻子名下的一套房产出卖给张某。2002年10月张某将5万元人民币交付给宋某,宋某给张某出具收据一张并载明"今收到购房款人民币五万元整"。2004年宋某的妻子将本案所涉及房屋的土地证、房产证及交房款手续一并交给张某。2004年张某向该市地产交易部门交纳了33元登记费,进行土地过户手续办理。该市地产交易部门工作人员告知张某首先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手续后,再办理土地使用权转移手续。2009年张某要求宋某配合去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手  相似文献   

12.
<正>案例2003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张某从城中村村民李某手中,以市场价格购买了一处宅基地,该宅基地上盖有两层房屋,李某于2000年领取了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和房产证。2005年,张某向国土部门申请进行土地变更登记,请求补缴土地出让金。  相似文献   

13.
案情2012年10月,张某购买了甲公司开发的一套商品房,并于2015年6月领取了房屋所有权证。2016年1月,甲公司开发的该小区商品房全部销售完毕后,市国土资源局注销了该公司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并在登记材料中注明“原证收回注销”。2017年12月,张某向市国土资源局提交申请,申请查询甲公司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土地登记资料中的界址点坐标成果表。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某村村民张某擅自占用公路沟渠建房被国土部门发现,但是执法人员在勘察现场时却发现,张某采用打12根直径80厘米圆形地桩做支撑的方式建房,建筑物面积为南北8米,东西10米,共80平方米,房屋下部悬空在沟渠平面以上。调查中村民张某认为,对沟渠排水问题已经经过充分的考虑,又采用地桩做支撑的方式进行处理,不影响沟渠的排水,反而是  相似文献   

15.
案例2014年10月,王某以其所有的A房产作抵押,向杨某借款200万元,但由于A房产价值低于借款额,双方在借款合同及抵押合同中约定用张某的B房产作余额抵押。合同订立后王某与杨某共同向不动产登记机构提出抵押登记申请,登记机构收取了双方登记申请、身份证明、A房产所有权证、抵押借款合同等材料后为其办理了抵押登记(以下简称诉争抵押登记),不动产登记证明中除记载了抵押权人杨某、抵押人和房产权利人王某、A房产坐落、债权数额等内容外,还在附记中载明:“余额抵押,根据抵押合同约定,另有张某的B房产共同为200万元债权担保。”  相似文献   

16.
张某系甲行政村村民,其姑父王某在乙村有自留地200平方米,因为县城规划开发道路拓宽,其姑父王某在乙村自留地紧临公路。张某认为其姑父王某自留地有商业价值,便同其姑父王某商量使用土地建饭店,王某由于不愿意再投资建房,要求由张某垫资建房屋三间,建房费用抵租赁费5年,张某同意此意见。  相似文献   

17.
<正>案情简介张某系甲行政村村民,其姑父王某在乙村有自留地200平方米,因为县城规划开发道路拓宽,其姑父王某在乙村自留地紧临公路。张某认为其姑父王某自留地有商业价值,便同其姑父王某商量使用土地建饭店,王某由于不愿意再投资建房,要求由张某垫资建房屋三间,建房费用抵租赁费5年,张某同意此意见。2019年2月,张某建房屋时被群众举报,某县自然资源局经调查后认为:自留地虽然是王某的,但房子却是张某负责建的,用于张某以后经营饭店,  相似文献   

18.
正案例2014年10月,王某以其所有的A房产作抵押,向杨某借款200万元,但由于A房产价值低于借款额,双方在借款合同及抵押合同中约定用张某的B房产作余额抵押。合同订立后王某与杨某共同向不动产登记机构提出抵押登记申请,登记机构收取了双方登记申请、身份证明、A房产所有权证、抵押借款合同等材料后为其办理了抵押登记(以下简称诉争抵押登记),不动产登记证明中除记载了抵押权人杨某、抵押人和房产权利人王某、A房产坐落、债权数额等内容外,还在附记中载明:"余额抵押,根据抵押合同约定,另有张某的B房产共同为200万元债权担保。"  相似文献   

19.
案例 2005年6月,A县B镇居民杨某认为,A县政府于1996年给居民曾某颁发的国有土地使用证,侵犯了自己于1991年经A县政府颁发的国有土地使用证的确权界线,造成了面积重叠,由此引发纠纷.A县国土资源局受理后,于2005年7月依法向A县政府提出了调查处理意见.2005年8月,A县政府对该土地权属争议作出处理决定,撤销了居民曾某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曹某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20.
案例
  2013年,李某用自己名下的2处独立房产(不同地段)作为抵押物在某银行抵押贷款,并签订了一份总的《抵押合同》和《借款合同》。李某带着一份房地产评估报告(每一宗地及房产的评估价款都是分别注明的)到房产管理部门做抵押登记,该部门受理后,进行了并案处理,核发了一本《房屋他项权利证书》。近日,李某向国土部门提出土地抵押登记申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