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王铸金 《地球》2012,(10):24-29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的重要成果,它记录了某一区域的地质情况,包括水文、旷产、物化遥资料,地震地质、海洋地质等诸多方面,是我们认识自然的成果,也可以说是珍贵的家底簿。保存好地质资料,并加以妥善利用,对地球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国防建设、基础建设、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自1952年至今60年间我国地质资料的各方面工作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  相似文献   

2.
马云川 《地球》2012,(10):56-57
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它是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源,且具有可以被重复开发利用,能够长期提供服务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马云川 《地球》2012,(10):30-33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和资源,但在地球内部究竟蕴藏着多少资源,却无法获知。为了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地质工作者们在长期的地质工作中,默默地积累和整理着地球内部的信息,为人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建立起了一份份档案。而这些档案便是地质资料。地质资料主要分三种,第一种是原始地质资料,指的是地质队员在野外勘察作业的时候,随时记录下来的地质信息,包括笔记、照片、手绘地质图等等;第二种是实物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4.
马云川 《地球》2012,(10):48-50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体现,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60年来,我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社会服务和制度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形势下,要继续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持续拓宽服务领域,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袁立明 《地球》2012,(10):64-67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地质资料信息为主要载体的传统纸质地质资料,已经难以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地质资料基层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我国基层地质资料现状如何?据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谢丽华透露,以广东省为例,广东有色地质局局属基层单位资料室保存的地质档案信息形式,主要以纸质载体形式保存。这些地质资料大多数是20世纪60~70年代,甚至有的还是50年代形成的。大多数地质资料为纸质蓝图和铅字打印文稿,随着时间的流逝,蓝图正在逐渐褪色,字迹正在消失,铅字打印  相似文献   

6.
岳尚华 《地球》2012,(10):68-69
为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的资源建设,国土资源部于2010年3月下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2号),提出了"将地质资料管理职能向市(地)、县(市)延伸"的理念和目标。这一理念顺应了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积极开展了相关的探索与思考,论证了这一理念的必要性,并根据现存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更好地落实这一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焕启 《地球》2012,(10):58-59
地质档案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具有可被重复开发利用,能够长期提供服务的重要功能。截至2011年底,全国各省(区、市)累计完成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总量为23.9万种,数字化的比例为59%,其中,全国地质资料馆累计完成6万种,数字化率为48%。然而,地质档案信息资源能发挥的作用与应发挥的作用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资料信息分散,综合研究不够,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不高,服务渠道不畅,服务能力不强,地质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7,(7)
实物地质资料作为国家重要的资料,对其进行妥善高效保管,可以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在以往的管理工作中,每个区域分别对自己区域内的资料进行管理,管理的效率较低,没有真正体现出资料的最大作用。而物联网作为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能够自动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并快速、有效地对数据进行传输,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对物联网技术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进行了探究,以期为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认识,探讨目前这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认为有必要加强地质资料社会服务工作的宣传与管理,并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贾飞龙 《地球》2012,(10):40-47
在全国地质资料馆的一号库房,于瑞洋副处长小心翼翼地把一本边沿略有破损的黄色小册子展现到《地球》记者面前。这本编号为328的小册子,封面上用毛笔提写着"沙河煤田东北部报告"几个简单清晰的小楷,而它的作者正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于瑞洋告诉记者,这正是全国地质资料馆收藏的李四光先生珍贵的地质资料手稿。全国地质资料馆不仅收藏着1921~1949年间,我国地质工作草创或初创时期,老一辈地质学家诸如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王烈、叶良辅、谢家荣、李四光、冯景兰、  相似文献   

11.
岳尚华 《地球》2012,(10):18-23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重整我国地质资料的工作也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地质钻孔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地质钻孔资料是工程地质、矿产勘察等报告中广泛使用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二次开发和使用价值,对于工程项目的启动如:规划、设计、施工等具有重要意义。搜集河北省现有地质钻孔资料,给出该省钻孔分布图、场地类别分布图、各市等厚线图;以钻孔资料中剪切波速作为液化判别指标,判断场地液化情况;以邯郸地区钻孔资料为例,进行三维地层划分,与磁县断裂结合分析,发现断裂在地下的分布状态直观可见,从而为断裂分析提供一种直观手段。  相似文献   

13.
岳尚华 《地球》2012,(10):19-23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重整我国地质资料的工作也提上议事日程。从1952年8月31日原地质部成立地质资料组开始,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自地质资料馆成立60周年以来,我国地质资料工作随着时局变化,在起伏中不断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起步与发展阶段、动荡阶段、恢复发展阶段、馆藏与行政分开管理阶段、全面发展阶段。起步与发展阶段1952年9月6日,地质资料组设  相似文献   

14.
蓝颖春 《地球》2012,(10):34-39
全国地质资料馆自1952年设立以来,走过了60年风风雨雨。60年一个甲子,在这一个甲子,全国地质资料馆与时俱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完善。作为国家地质行业中馆藏最多、最全的专业技术档案馆,收藏着自20世纪初以来我国及周边国家的地质资料,其中包括外国学者在我国从事地质调查形成的各种外文资料4450余种,最早的馆藏资料可以追溯到1907年。这些珍贵的地质资料,在全国地质资料馆的库房里小心翼翼的存放,  相似文献   

15.
刘焕启 《地球》2013,(5):72-75
正地质信息技术是找矿、建设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地质工作勘探、研究、控制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矿产资源的生产发展,地质信息技术工作贯穿于矿产开发、利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我国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石油、天然气、煤、铀等能源矿产有较大找矿潜力,铁、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很大。近年来,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有所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地质找矿新机制探索初见成效,以社会  相似文献   

16.
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是地质工作准确定位,统一部署,解决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从国家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定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大区中心的定位与职责问题和统筹规划地质工作三方面探讨了制约地质找矿实现突破的主要问题。从找矿思路、找矿方向、找矿工作的部署及资金的投入,地质工作的部署和组织实施以及矿业权的设置和配置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关键因素。并从加强基础地质工作,拓展地质服务领域,做好统一部署整合勘查工作和矿业权配置政策研究方面,提出了初步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钻孔数据是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钻井测井和地震勘探等各项地质工作开展的基础资料.钻孔数据能够提供地质(地层)构造和矿产资源的分布信息,完整准确地表达复杂地质现象的边界条件及地质体内含的各种地质构造,直观地再现地质单元的空间展布及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地提高地质分析的直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地质雷达技术在巴彦查干地区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简要介绍地质雷达技术原理,利用大庆探区巴彦查干地区地质雷达实测资料进行解释,并结合微测井资料进行地区地震波表层层速度的教育处和静校正量的提取。结果表明,地质雷达能获得连续浅下地剖面,可弥补微测井资料的不足,因而在地震勘探表层地质调查和静校正量提取等方法方面上的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魏成林 《地球》2012,(5):79-79
随着城市地质工作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确立,城市发展对地质勘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质勘查管理将向发挥地质信息和技术优势、拓展服务领域、加强部门合作、实现地质资料共享机制等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的小波变换算法和小波基函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适用于地震资料处理的最佳小波基函数,并用Visual C 语言开发了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下的地震资料小波剖面制作系统。利用小波剖面制作系统和最佳小波基函数对煤田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