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地方     
《地球》2012,(12):8-9
湖北成立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11月21日,湖北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召开,14位占生物专家出席会议并就古生物化石的保护与科学研究、数据库的建立及科普宣传应用等进行了交流座谈。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一是为本省制定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技术措施提出建议;二是负责建立地方级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的咨向指导工作;三是负责一股古生物化石发掘、出入境申请的评审;四是负责省内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的鉴定以及分类定级和价值评估工作;五是开展学术研究,推广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鉴定经验,培训普及占生物化石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古生物化石大国和恐龙王国,是迄今发现恐龙化石种类最多的国家。在四川、云南等近20个省(区、市)都发现有大量的恐龙化石,恐龙足迹化石分布非常广泛。2021年新年伊始,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过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派出的专家组现场鉴定确认,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城镇龙翔村发现了大规模晚白聖世恐龙足迹群。  相似文献   

3.
黄新燕 《地球》2011,(11):44-45
2011年10月22日,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在贵州省关岭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和第一届专家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于10月23日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开展科普放映公益活动。有1000余名学生和当地群众热情参与了这次重要的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地处华北、华南板块的交变地带,沉积单元和生物群落均非常复杂,自晚太古代以来的各时代地层发育较全并含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植物化石和遗迹化石等。该省的古生物化石资源以分布广泛,类型众多,保存完好,科学意义重大为主要特征。本文重点探讨了安徽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分布特征、赋存特征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生物化石类型,对该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意义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安徽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5.
岳尚华 《地球》2012,(11):72-73
古生物化石是大自然留下的宝贵遗产。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为寻找矿产资源、掌握地球环境演变规律作出重要贡献。我国是古生物化石大国,多年来,国土资源部一直高度重视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工作,在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的大力协助下取得了长足进展,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律化。但我国古生物化石保护起步晚,任务重,很多方面还没有相应的规范和制度,亟待进一步细化。初步实现制度化、法制化一是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走向法治化轨道。2002年7月,国土资源部发  相似文献   

6.
郭金生 《地球》2011,(11):52-52
地球上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吸引着不怕艰难险阻的科学研究人员。近期,一些隐藏于多米尼加水下洞穴的古生物化石,包括鳄鱼、树懒、蝙蝠、鸟类以及其他动物的骨骼化石被科学家找了出来。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1,(4):172-175
1973年,在朝阳大地上,发现了第一块恐龙化石;1987年,这里发现了鸟类化石。从此,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化石宝库开启大门。到目前为止,朝阳境内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几乎囊括了中生代向新生代过渡(距今约1.5-1.2亿年)的所有生物门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朝阳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特优势。尤其是朝阳的文物古迹,不但以源流长、分布广、类型多、价值大而成为本地悠久历史的标志,而且为中华民族源流及其文明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泓 《地球》2010,(3):50-53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带羽毛恐龙化石——“中华龙鸟”,为何被世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1.25亿年前盛开在辽西大地世界上最旱的第一朵花——“辽宁吉果”,是如何呈现星火燎原之势、绚丽绽放的?由国土资源部、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国地质博物馆、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辽宁省世博办共同承办的以“中华龙鸟飞进世博会”为主题内容的中国古生物化石精品展,向世人揭开了这个谜底。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6,(6)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辽宁西部的朝阳市,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化石展示地,公园占地面积70公顷,主要地质遗迹面积207平方公里,是依托朝阳出土的具有时代最久、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层位最多、科研价值最高五个"世界之最",系统完整的"热河生物群"珍奇古生物化石资源,建设的集科研、科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地质遗址性主题公园。公园由上河首古生物化石园区、四合屯古生物化石园区、凌源大杖子园区、AAA级的凤凰山园区及槐树洞风景区组成。  相似文献   

10.
正3月1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馆和建昌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建昌化石特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幕,进行为期一月的展览,这是世界最早的带羽毛恐龙首次集结北京。国土资源部原部长孙文盛,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陈晓宁,国家古生物化石办公室主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中科院院士吴新智,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孙革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1.
岳尚华 《地球》2013,(8):107-109
正2016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将迎来百岁生日。7月19日,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播科学精神"为主题的"百年地博讲坛"系列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国家古生物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主持了首讲并致辞。首次讲座由中国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家胡承志主讲。96岁高龄的胡承志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老研究员,从博物馆建馆伊始就在馆里工作。他还  相似文献   

12.
王丽霞 《地球》2010,(2):104-104
辽宁省古生物资源丰富,其数量品种之多、保存状况之好、科研价值之高、经济潜力之大,举世罕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止独一无二的“身披羽毛的恐龙化石”,以及原始的早期鸟类、被子植物,早期哺乳动物等,堪称石破天惊,为华夏而栩栩生辉。  相似文献   

13.
李敦景 《地球》2011,(11):40-43
山东诸城地区有着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经过三次恐龙化石普查与发掘,发现恐龙化石点数十处,产出恐龙化石若干,其中鸭嘴龙类化石数量最多,并装架起数具鸭嘴龙骨架,“巨型山东龙”和“巨大诸城龙”已被誉为世界之最;其次还产出了许多其它类型的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14.
集中黄土高原有古地磁, 古生物资料的红黏土-黄土风尘土状地层剖面, 对比并归并到一个相对完好的红黏土-黄土基础剖面上, 得到一个含有大约从8.0 Ma B.P. 晚中新世中期到第四纪晚期各时段含哺乳动物化石序列的综合地质剖面. 根据有关资料, 将该综合剖面划分为12个地层段, 除两个段缺化石外, 其余的皆含其特有的化石组合, 从下向上依次为含第一化石组合的第一地层段到含第十二化石组合的第十二地层段. 逐个分析所含哺乳类化石的特征, 恢复其生活时的气候环境. 黄土高原红黏土-黄土沉积时的气候环境从老到新大致是: 由晚中新世中期起的热-半干半湿、较暖半湿、暖较湿→上新世的微暖湿、凉干、较暖湿→第四纪冷干与温半湿频繁交替; 有从晚中新世中期起的稀树灌丛草原、多树灌丛草原、亚热带森林草原→上新世的稀树草原、干草原及第四纪的灌丛草原、干草原、荒漠的变化. 新近纪期间的气候环境是在暖湿背景上的变化, 波动幅度不很大, 高原各地的情况基本一致; 第四纪期间的则是在冷干背景上的变化, 波动幅度较大. 由新近纪进入第四纪气候是一个较显著的突变. 从更新世初期起黄土高原的气候环境就明显地显示了东南较西北暖湿的地域差别.  相似文献   

15.
王连勇 《地球》2009,(4):92-95
加拿大成立联邦政府后.向西部开拓、兴修太平洋铁路等立国伊始的这些大事,都是伴随着在西部落基山地区的地质勘察活动而展开的。这导致西部地区一些重要古生物化石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各地大学对地质史的系统探索,重是大力推动了加争大古生物学的发展这些有计划的政府行为、学术研究和偶然的个人活动,在最近几百年间创造了一部生动有趣的加拿大古生物学编年史。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河南南阳西峡盆地含恐龙蛋化石的阳域-丹水剖面的岩石磁学与古地磁学研究表明,该陆相沉积地层的特征剩磁载体以赤铁矿与磁铁矿为主,特征剩磁通过了倒转检验,表明其很可能为岩石形成时期获得的原生剩磁.结合该剖面古生物资料,磁性地层学结果表明,剖面上部2973~3023 m处年代为83~79 Ma;该剖面蛋化石所在最高层位年龄不晚于83 Ma,暗示该地区大型爬行动物的绝灭可能与西峡地区当时的气候、环境变化有关.此外,自晚白垩世以来,该剖面所处位置相对华北和华南地块发生了约18°的顺时针旋转,可能由该地区的局部构造活动引起.  相似文献   

17.
保存有解剖构造和系统学信息的紫萁根茎化石对于探究地史时期紫萁科植物多样性特征以及起源演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我国冀北辽西地区是北半球为数不多的侏罗纪紫萁根茎化石产地之一,但目前我们对其化石多样性的了解还处于积累阶段.本文报道辽西地区新近发现的解剖特征保存完好的紫萁科矿化根茎化石新类型——王氏阿氏茎Ashicaulis wangii sp.nov.化石采自北票市长皋地区中侏罗统髫髻山组.标本呈近圆柱状,由髓、木质部圆筒、皮层及叶柄基外套组成.髓部异质,木质部圆筒由约15~17个木质部束组成,外韧网管中柱,具明显完整叶隙(即时型或延迟型);皮层分内、外两部分,含叶迹数目相对较少.该种具有异质叶柄基硬化环且叶柄基内部皮层含大量厚壁组织.在目前已知紫萁科Ashicaulis属具异质硬化环的5个种中,有4个种报道于中国,而南半球材料多以同质硬化环为典型特征,因而中国材料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新材料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紫萁科根茎化石的属种类型,而且由于其在解剖特征上与产自北美古新统的Osmunda pluma Miller存在较高的相似性,对探究紫萁科植物的多样性特征、起源与辐射演化,以及该科在北半球的古生物地理学意义和宏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18.
正自2008年3月诸城进行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恐龙化石保护性科学发掘以来,我们先后在全市七处集中化石暴露点进行了发掘工作。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主要在七处化石点发掘出了1.5万块化石,化石主要以鸭嘴龙化石为主,其他还有暴龙、角龙、甲龙、虚骨龙、蜥脚类恐龙等。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发掘出的大部分化石  相似文献   

19.
隐生宙     
《地球》2012,(8):85-85
在前古生代时期,也就是从地球诞生到6亿年前的这段时间,被叫做地球历史上的隐生宙。尽管早在30多亿年前生物就已经出现,但其进化却长期停滞在很低级的阶段,主要是些低等的菌藻类植物,它们留下的化石说明的情况不多,而且保存这些化石的岩层又大多经过不同程度的变质,更使得地球的早期历史不易被了解。这段时间延续了40多亿年,一般分为太古代和元古代。当地球上的古生物从以低等植物为主,演变为以有  相似文献   

20.
孙业君  崔卫生  牛涛 《地球》2023,(3):55-59
<正>遥远的东方有巨龙,巨龙的故乡在诸城。诸城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隶属于潍坊市,境内恐龙化石资源蕴藏丰富,是罕见的同时出土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的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以大型鸭嘴龙为代表的脊椎动物化石产出地。不论是数量、规模,还是种类,诸城可被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2013年底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