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云川 《地球》2012,(10):56-57
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它是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源,且具有可以被重复开发利用,能够长期提供服务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2.
马云川 《地球》2012,(10):48-50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体现,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60年来,我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社会服务和制度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形势下,要继续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持续拓宽服务领域,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地震局研制的一套软件解决了地震前兆数字化和大华北资料共享后的大量数据在分析预报中的快速应用问题。内容有“九五”、“十五”、模拟和大华北资料的下载、处理、保存、计算、统计和制图等功能。采取了简化操作、成批处理、自动成图等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分析速度,与Mapsis互相兼容,取长补短,能在20分钟内完成地震趋势会商前的准备工作,在震情分析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猛 《地球》2012,(10):51-51
政府开展地质资料信息开发服务只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是整个地质资料服务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政府不能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既不与市场争夺发展空间,也不与社会主体争夺利益,坚守无偿或非盈利底线。政府一方面要提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作为产业化发展和商业性集群开发服务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产业政策调控、引导、培育和扶持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发展。产业化是企业等社会主体做大做强本服务业的过程,产业化的发展体现出目前单一的政府  相似文献   

5.
袁立明 《地球》2012,(10):64-67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地质资料信息为主要载体的传统纸质地质资料,已经难以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地质资料基层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我国基层地质资料现状如何?据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谢丽华透露,以广东省为例,广东有色地质局局属基层单位资料室保存的地质档案信息形式,主要以纸质载体形式保存。这些地质资料大多数是20世纪60~70年代,甚至有的还是50年代形成的。大多数地质资料为纸质蓝图和铅字打印文稿,随着时间的流逝,蓝图正在逐渐褪色,字迹正在消失,铅字打印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5,(8)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5年)》,为我国耕地质量提供了一份"健康体检表"。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发挥地质调查基础性、公益性作用,服务土地资源的质量和生态管护,从1999年开始,在国土资源部领导下,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全国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历时15年,组织协调全国77家单位10万余人次。截至2014年底,已经完成调查面积150.7万平方公里,含耕地面积13.86亿亩,累计测试水、土、生物样品60余万件,获得原创性数据3000余万个。  相似文献   

7.
多尺度地震资料在油藏地球物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单程波正演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偏移,有利于深入剖析多尺度地震资料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正演模拟表明,地面地震资料、VSP资料和井间地震资料三种尺度的地震资料都是相同地下地质体对应于该观测尺度下的地震波响应特征,差异在于由于观测方式的不同,资料所包含的波场信息丰富程度不一样,反映地质体信息的范围不一样,在分辨能力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地面地震资料具有较强的横向连续性但纵向分辨率低,VSP资料具备比较精确的时深关系,井间地震资料分辨率高但是覆盖范围小,对三种多尺度地震资料开展综合研究有利于更好的揭示地下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8.
马云川 《地球》2012,(10):30-33
我们都知道,地球上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和资源,但在地球内部究竟蕴藏着多少资源,却无法获知。为了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地质工作者们在长期的地质工作中,默默地积累和整理着地球内部的信息,为人们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建立起了一份份档案。而这些档案便是地质资料。地质资料主要分三种,第一种是原始地质资料,指的是地质队员在野外勘察作业的时候,随时记录下来的地质信息,包括笔记、照片、手绘地质图等等;第二种是实物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9.
从山东省地震局数字信息服务的沿革、数字科技信息网的建设、及对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再认识等方面,展示了山东省地震局数字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突出防震减灾和地区特色,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了更加完备的数字化信息网站,全面提升了山东省地震局数字科技信息的服务水平,以全新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信息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认识,探讨目前这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认为有必要加强地质资料社会服务工作的宣传与管理,并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铸金 《地球》2012,(10):24-29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的重要成果,它记录了某一区域的地质情况,包括水文、旷产、物化遥资料,地震地质、海洋地质等诸多方面,是我们认识自然的成果,也可以说是珍贵的家底簿。保存好地质资料,并加以妥善利用,对地球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国防建设、基础建设、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自1952年至今60年间我国地质资料的各方面工作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  相似文献   

12.
蓝颖春 《地球》2012,(10):61-63
从2012年8月30日起,国土资源部将通过馆藏、网络等多种途径,首次向社会普通公众推出中比例尺公开版数字地质图1600多幅;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明确的47个整装勘查区地质资料目录。所发布的1:20万地质图1016幅和1:25万地质图330幅是完全的实测  相似文献   

13.
岳尚华 《地球》2012,(10):68-69
为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的资源建设,国土资源部于2010年3月下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2号),提出了"将地质资料管理职能向市(地)、县(市)延伸"的理念和目标。这一理念顺应了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积极开展了相关的探索与思考,论证了这一理念的必要性,并根据现存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更好地落实这一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岳尚华 《地球》2012,(10):52-55
实物地质资料包括岩心、标本、副样、光薄片等,是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地质工作取得的最客观的成果,可以随着测试技术的进步进行多次利用,取得新认识,具有重要的保管意义和利用价值。保存实物地质资料的目的,不仅是做好实物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给实物资料一个良好的保存条件,更重要的是对既有的实物资料做好研究,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为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为此,《地球》记者专门采访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主任张新兴。  相似文献   

15.
小波分析在电磁数字化资料分析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小波变换理论,分析了数字信号f(x)近似地表示为近似部分ak^jf(x)与分解(或细节)部分dk^jf(x)的理论,建立了数字化资料的干扰识别与消除、高频信息与低频信息提取的分析方法。本给出了小波分析方法应用于电磁数字化前兆的实例,说明小波变换可作为电磁数字化资料分析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蓝颖春 《地球》2012,(10):34-39
全国地质资料馆自1952年设立以来,走过了60年风风雨雨。60年一个甲子,在这一个甲子,全国地质资料馆与时俱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完善。作为国家地质行业中馆藏最多、最全的专业技术档案馆,收藏着自20世纪初以来我国及周边国家的地质资料,其中包括外国学者在我国从事地质调查形成的各种外文资料4450余种,最早的馆藏资料可以追溯到1907年。这些珍贵的地质资料,在全国地质资料馆的库房里小心翼翼的存放,  相似文献   

17.
聊古1井数字化观测资料数据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多年来数字化观测资料的系统整理、分析、数据处理,及各测项仪器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简单阐述,为以后的地震前兆异常提取,更好地捕捉地震前兆信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震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样率的增加是数字化观测的优势和特点。本文针对数字化资料具有高频信息特征,利用原始曲线法和异常频次法处理分析了河北省数字化流体资料在2002年4月22日隆尧ML5.4级地震、2002年8月3日怀来ML4.4级地震和2004年1月20日滦县ML5.0级地震前后高频信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异常频次法是地下流体数字化资料高频信息特征分析及其应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需要及时、快速掌握震情、灾情和辅助决策信息,将(区域)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产出信息进行面向对象分类和模块化,为各服务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能够更好发挥(区域)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作用,对于(区域)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应用和完善具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魏成林 《地球》2012,(5):79-79
随着城市地质工作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确立,城市发展对地质勘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质勘查管理将向发挥地质信息和技术优势、拓展服务领域、加强部门合作、实现地质资料共享机制等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