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刘焕启 《地球》2012,(10):58-59
地质档案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具有可被重复开发利用,能够长期提供服务的重要功能。截至2011年底,全国各省(区、市)累计完成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总量为23.9万种,数字化的比例为59%,其中,全国地质资料馆累计完成6万种,数字化率为48%。然而,地质档案信息资源能发挥的作用与应发挥的作用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资料信息分散,综合研究不够,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不高,服务渠道不畅,服务能力不强,地质  相似文献   

2.
马云川 《地球》2012,(10):56-57
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它是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源,且具有可以被重复开发利用,能够长期提供服务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王铸金 《地球》2012,(10):24-29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的重要成果,它记录了某一区域的地质情况,包括水文、旷产、物化遥资料,地震地质、海洋地质等诸多方面,是我们认识自然的成果,也可以说是珍贵的家底簿。保存好地质资料,并加以妥善利用,对地球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国防建设、基础建设、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自1952年至今60年间我国地质资料的各方面工作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  相似文献   

4.
李猛 《地球》2012,(10):51-51
政府开展地质资料信息开发服务只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是整个地质资料服务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政府不能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既不与市场争夺发展空间,也不与社会主体争夺利益,坚守无偿或非盈利底线。政府一方面要提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作为产业化发展和商业性集群开发服务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产业政策调控、引导、培育和扶持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发展。产业化是企业等社会主体做大做强本服务业的过程,产业化的发展体现出目前单一的政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认识,探讨目前这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认为有必要加强地质资料社会服务工作的宣传与管理,并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传统地质编图重复性工作量大、生产周期长、数据质量难以保证.为了提升地质编图的工作效率、提高数据质量,中国地质调查局瞄准国际地质信息化领域一直关注的智能地质编图问题,将MapGIS、制图标准、计算机软件、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机融合,研制了一款地质调查综合智能编图系统——智绘地质(iMapower).智绘地质以地质专家知识为主线,通过专家有限参与的人机交互处理模式,对原地质图数据进行多种智能化的地图综合处理(如合并、简化、融合、圆滑等),能辅助快速完成大数据量的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缩编及专题图制作.智绘地质在新版150万和250万地质图生产中使用,经实践证明该软件可至少节省65%~75%的编图工作时间,能极大减轻编图人员工作压力,有效提高成果的数据质量.MapGIS版的iMapower已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可为地质调查、资源规划、灾害应急及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多功能图件编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袁立明 《地球》2012,(10):64-67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地质资料信息为主要载体的传统纸质地质资料,已经难以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要求,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地质资料基层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我国基层地质资料现状如何?据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谢丽华透露,以广东省为例,广东有色地质局局属基层单位资料室保存的地质档案信息形式,主要以纸质载体形式保存。这些地质资料大多数是20世纪60~70年代,甚至有的还是50年代形成的。大多数地质资料为纸质蓝图和铅字打印文稿,随着时间的流逝,蓝图正在逐渐褪色,字迹正在消失,铅字打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宣风图组1:5万区调为将层序地层研究成果用于填图而形成的以岩石年代、层序为主的多重地层划分研究及“岩组-层序”填图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比单纯的岩石地层单位填图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表现在研究程度和制图水平显著提高,地质图具有岩石、层序双重含义,为海平面升降、全球对比、盆地充填等重大地质基础问题及地质找矿和成矿预测提供了更多更广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9.
马云川 《地球》2012,(10):48-50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体现,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60年来,我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社会服务和制度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形势下,要继续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持续拓宽服务领域,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82年6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制的1:50万陆地卫星假彩色影象图。它是地质工作者了解中国各省区地质构造、地貌及地理环境的重要参考图件。其特点是图幅大,许多地质构造细节较清楚。它与“中国活动构造典型卫星影象集”配合,可以对大震发生的地质背景、地震地质条件及地基情况等获得较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1:5万瑞金市幅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填图采用了数字填图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数字填图的前期准备工作、野外PRB过程、PRB数据室内资料整理操作过程、成果表达等内容。我们的实践表明,数字填图技术实现了矿产地质调查填图野外观察图、文、像的数字化,改变和优化了传统的矿产地质填图的精度和资料整合方式,大幅度提高了矿产调查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找矿填图周期。  相似文献   

12.
应用卫星照片编制地震构造图在中国是一种新的尝试。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及地震研究所合编、并有全国各省市地震部门参加、于1980年编绘的1:400万“中国卫星影像地震构造图”,是一幅应用卫星影像判读、分析与地震活动有关的活动构造现象的全国性图件。卫星影像判读的主要断裂构造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地质构造轮廓,特别是反映了影像信息清晰的活动断裂构造。通过与地震震中分布的对比提出,强震多半发生在下述地段:活动断裂强烈  相似文献   

13.
新编中国南部海区及邻域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与"中国东部海区及邻域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为一套系列成果,包括空间重力异常图、布格重力异常图、磁力异常图、沉积物分布图和区域构造图五种专题图件.这五种图件采用统一的地理底图,根据不同专题的技术要求,利用当代先进的编图方法和成图技术,综合已有资料、前人成果和近年实测数据编制而成.本文在充分阅读新编图件的基础上,对中国南部海区的地球物理场特征、沉积物分布规律、区域构造演化等基本地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加强了对南部海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张永强 《地球》2011,(11):90-91
世界各国和国际地质组织历来十分重视地质编图工作,地质图件不但是集中反映一个国家地质工会工作成果和地质研究程度的重要载体,而且是体现一个国家地质科学技术总体水平和科学文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岳尚华 《地球》2012,(10):68-69
为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的资源建设,国土资源部于2010年3月下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2号),提出了"将地质资料管理职能向市(地)、县(市)延伸"的理念和目标。这一理念顺应了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积极开展了相关的探索与思考,论证了这一理念的必要性,并根据现存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更好地落实这一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均衡重力异常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重力异常图等有关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均衡重力异常的分布特征与地质构造、地壳新构造运动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原内各块体的均衡状太民并不均一,而且异常幅值大小与地壳的相对隆起或沉程度相关;(2)高原均衡异常同强地震分布有较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岳尚华 《地球》2012,(10):52-55
实物地质资料包括岩心、标本、副样、光薄片等,是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地质工作取得的最客观的成果,可以随着测试技术的进步进行多次利用,取得新认识,具有重要的保管意义和利用价值。保存实物地质资料的目的,不仅是做好实物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给实物资料一个良好的保存条件,更重要的是对既有的实物资料做好研究,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为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为此,《地球》记者专门采访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主任张新兴。  相似文献   

18.
张八岭岩群的地质特征及其划分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中晚元古代张八岭岩群的原岩、变形变质、岩石化学、同位素年龄,沉积-火山喷发旋,岩石能士性差异及与上覆、下伏层位接触关系等方面讨论了其地质特征、并在与现有文献资料对比的基础上,根据1/5万张八岭幅、珠龙幅区域地质调查路线和剖面资料,提出了对张八岭岩群重新划分建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岳尚华 《地球》2012,(10):19-23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重整我国地质资料的工作也提上议事日程。从1952年8月31日原地质部成立地质资料组开始,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自地质资料馆成立60周年以来,我国地质资料工作随着时局变化,在起伏中不断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起步与发展阶段、动荡阶段、恢复发展阶段、馆藏与行政分开管理阶段、全面发展阶段。起步与发展阶段1952年9月6日,地质资料组设  相似文献   

20.
岳尚华 《地球》2012,(10):18-23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重整我国地质资料的工作也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