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农业区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片面专门化的农业地区,也不同于封建制度的自然经济单元,它是按照国家经济需要,结合地方农业发展的自然与济条件而划分成的农业专门化地区。每个农业区都是全国农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个别环节,同时又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格局及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方 《世界地理研究》2019,28(5):130-140
将京津冀地区146个典型县域划分为京津近郊农业区(I)、冀东北农业区(II)、冀中平原农业区(III)、太行山农业区(IV)、坝上农业区(V)五大农业区,测算了2000—2015年京津冀及五大农业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检验了京津冀及五大农业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收敛性,揭示了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收敛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变化趋势总体较为平稳,五大农业区农业生产效率由大到小依次为:V>II>IV>I>III,Malmquist指数呈显著波动趋势,技术进步对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作用显著;在农业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等内源性因素与经济发展环境、技术进步与农业政策支持等外源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京津冀地区优化重组农业生产要素,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并通过要素流动与要素替代作用,缩小了不同农业区内部的农业生产效率差距,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农业区农业生产效率收敛于不同稳态水平;最后,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农业规模经营等角度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农业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王波儿  何美珑 《地理教学》2009,(10):19-20,30
一、教材分析 上海新课程初中教材在“农业及其地区差异”这一章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节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各具特点的四大农业区,②北方早地农业区与南方水田农业区,③西北干旱农业区与青藏高原农业区。教材中通过配置四大农业区的景观图以及“茶叶生长的气候条件”、“饮食与地理”、“辨证地看待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结合图表说一说我国北方和南方农业生产的主要差异,并讨论我国北方与南方农业生产差异在自然条件方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帅江平 《地理研究》1993,12(3):64-71
在我国乡镇企业发达的乡村地区,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的自我服务化,形成了三种选择机制,影响农业区位,使自然地理过渡带优势逐步丧失,农业区位转移,农业区位质量也下降。建议制定宏观农业区位政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探讨划分农业区的一般方法。文章介绍了逐步判别分析划分农业区的基本思想,模型结构,并以渭南地区为例,重点阐述了划区过程中选择因子和样本的二个关键问题。最后,对划区结果作了分析,将渭南地区分为五个一级农业区,十五个二级农业区,绘制了农业分区图。  相似文献   

6.
以大连市农业生产为例,分析大连农业专门化的特点及存在的重要问题,阐述当前影响大连市农业专门化水平提高的制约与促进因素,探讨提高粮食自给率和推进农业专门化水平及其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农业区最早的农业至少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在其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秦汉、隋唐、北宋是三个农业发展的高潮时期。复杂多样的农业自然条件使农业历史悠久且类型多样,而水利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开发和农业发展中,都起着先导作用。明末战乱和自然灾害将农业破坏几尽。清康雍时期,外省移民纷至沓来,促进了农业区的全面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大连市农业生产为例,分析大连农业专门化的特点及存在的重要问题,阐述当前影响大连市农业专门水平提高制约与促进因素,探讨提高粮食自给率和推进农业专门化水平及其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业区位是人文地理当中的重要内容,历来是教学和学习的重点;在高考考纲中就明确要求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具体还要求学生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分析影响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与限制区位因素、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运用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原则,分析具体区域的农业区位因素,掌握农业区位的分析方法。那么,如何突破农业区位重难点,使学生能轻松掌握并熟练应试呢?笔者总结归纳了农业区位分析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淮海平原人口众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它的合理开发和综合治理,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都有重要意义。原延封则是黄淮海平原旱涝沙硷集中分布一个地区,因此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对该地区农业翻番具有重大现实作用。为此我所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黄淮海”攻关研究项目,在封丘县设立了科学实验基点,并参加了原延封地区综合航空遥感试验。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黄河水灾对河南乡村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是中国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该省的大部分地区自古至今都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以洛阳为中心的大河南北地区是中国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起源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时期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很多的利益,但同时也给沿河居民带来了不少的灾难.民国时期,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灾害严重,给河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伟 《地理教学》2009,(7):16-19
一、农业区位论概述 农业区位理论认为区位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空间选择的重要因子,其创始人杜能认为成本和价格是农业生产布局的决定因素,其中运费起关键作用。随着与市场距离的增加,农业区位布局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6个农业地带,其中第一圈为自由农业带,生产易腐败的蔬菜、水果、鲜奶等新鲜产品。  相似文献   

13.
一、农业区划的客观基础及其重要意义 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是现实存在的,并有其客观的历史形成基础。最明显的象山地农业区与平原农业区就有着很大差别,又如棉花产区,稻麦产区及畜牧区等等也是各具特点,互不相同。因此,按农业分布的形成条件、地域特征以及它的表现形态,加以划分出不同类型和区域是完全有可能的。远溯两千多年前在我国古代名著的“禹贡”里,把全国领土分为九州,对各州土壤、物候、农产、田赋均有记载。就已具有农业地理分区的启蒙思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农业开发最早、垦殖程度较高的农业区。据统计:该平原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5,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棉花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大豆、花生和烤烟在全国也都占很高的比重。此外,黄淮海平原还是全国温带水果的集中产区。因而黄淮海农业区域开发对全国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该区同时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有名的多灾地区。干旱、洪涝、盐碱、风沙等多种灾害,发生频率大、范围广、危害重,  相似文献   

15.
试论农业区域的形成演变、内部结构及其区划体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一、农业区划的客观基础及其重要意义 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是现实存在的,并有其客观的历史形成基础。最明显的象山地农业区与平原农业区就有着很大差别,又如棉花产区,稻麦产区及畜牧区等等也是各具特点,互不相同。因此,按农业分布的形成条件、地域特征以及它的表现形态,加以划分出不同类型和区域是完全有可能的。远溯两千多年前在我国古代名著的“禹贡”里,把全国领土分为九州,对各州土壤、物候、农产、田赋均有记载。就已具有农业地理分区的启蒙思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农业资源开发优势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海霞  封志明 《地理研究》2007,26(5):1013-1020
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对农业资源优劣势现状的排序可以为有效地开发农业资源提供参考。本文提出了以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和利用效率为基础的农业资源开发优势度的概念和计算模型,并以甘肃省为例,分析计算了甘肃省各县市农业资源开发的优势序列。结果显示:农业资源开发优势度模型很好地拟合了甘肃省农业资源的现状和区域差异。作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优势度指标,陇南、陇东和陇中等雨养农业区以及甘南州光能资源优势区耕地资源开发优势度处于4~5级水平。河西绿洲灌溉农业区耕地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好的开发,耕地资源开发优势度处于1~2级水平,但是由于民勤、金昌两个地区生态系统的退化,耕地资源开发优势度处于3级 (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区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中的不发达地区,而在这一不发达地区中存在着一些分布于铁路沿线的相对发达的中小城市。从中、远期来看,特别是其铁路沿线一带应成为我国第二产业的重点投资带。本区自然结构兼有南北方特点,完全有条件发展为高产农业区,有条件从封闭型向开放型农业转变。要发挥徐州的吸引和辐射作用和连云港在欧亚陆架中的远期作用,还要发挥曲阜的旅游热点吸引力,还要整修邹县、亳县、淮安、商丘等地的旅游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许欣  申玉铭 《地理教学》2022,(10):33-35
在新课改背景下,创设基于真实乡土情境、社会实践、任务驱动等的教学设计,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为例,在真实乡土情境中,以阶梯式问题链为导向,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探索农业在发展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逐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农业的人地协调观。  相似文献   

19.
房山人民公社生产综合体的形成与生产配置变化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域生产综合体乃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因地制宜地有计划按此例地发展生产的产物。一个地区之内各部门或地区间生产上不会毫无联系,但是不能把一些简单的联系就理解为生产综合体。生产综合体必须是专门化和综合发展相结合,也就是在一定地域内  相似文献   

20.
地域生产综合体乃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因地制宜地有计划按此例地发展生产的产物。一个地区之内各部门或地区间生产上不会毫无联系,但是不能把一些简单的联系就理解为生产综合体。生产综合体必须是专门化和综合发展相结合,也就是在一定地域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