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不断增多,建成后的管廊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平台对其进行智能化管理.本文介绍了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内容,从管廊智能化管理角度出发,在运用GIS、可视化、传感器、物联网等多种技术的基础上,搭建起智慧管廊综合管理平台,为实现管廊的安全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我国管廊建设、BIM技术应用以及地下管线运维管理现状,分析了建立基于BIM的管廊运维管理平台的必要性,研究了平台的浏览器/服务器运行模式和多层总体架构,设计了基于BIM的多源数据查询与录入、管线设备信息查询与统计、维修计划生成与BIM模型快速浏览的管廊运维管理平台,为建立城市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平台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有利于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传统方式构建的地下管线管理系统难以对管廊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了减少地下管线的安全事故,提高地下管线运维管理效率、实现新建管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必要建立一套统一化、标准化的综合管廊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本研究本着保障综合管廊安全,提高综合管廊运维水平、应急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GIS、BIM等高新技术将全生命周期管理思想应用于城市综合管廊运维管理中,集成管理各个阶段的管廊竣工模型数据,基于我国管廊运维管理现状与特点,对基于GIS-BIM的综合管廊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架构和功能模块展开研究与设计,为城市综合管廊的运营维护和构建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综合管廊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地下管廊建设的背景,然后对综合管廊的国外建设发展和国内建设状况进行了总结,最后重点提出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规划设计管理方面、坐标方位传递方面和运营维护中的测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采用移动三维激光扫描仪(IMS3D),基于同步定位与制图(SLAM)技术快速获取综合管廊三维点云数据,依据点云数据建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三维模型,实现综合管廊的三维可视化,为城市地下建设规划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下管网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城市建造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电、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地下综合管廊的修建,给测绘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将地面坐标基准精度传递至地下,确保管廊廊道的准确贯通是测量工作的关键。针对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特点,本文介绍了几种适用于廊道修建的地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法,同时提出应用精密陀螺全站仪在地下导线中加测方位角的方法,分析加测陀螺方位角对贯通误差的影响规律,以起到优化地下导线,提高贯通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俊瑞  刘旭  陈晓爽  皮明宇 《北京测绘》2021,35(8):1099-1102
当今城市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数据集成面临涉事业务部门范围广、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采集途径不统一等问题.结合项目实践,通过通信请求响应协议(Http)请求解析、串行通讯协议(Modbus proto-col,Modbus)读取、数据库推送、通信标准接口(OLE for Process Control,OPC)数据采集四种数据对接方式,提出基于物联网多源数据融合的解决思路及实现方法,将数据统一接入存储应用,据此通过快速搭建繁杂的前端脚手架(Vue-cli)设计实现地下管线综合安全运行监测平台.该平台在安庆市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项目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管线对城市的正常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隐蔽管线是城市地下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莱州市城市隐蔽管线探查的特点,探讨了多源探查方法的理念及其在莱州市地下管线探查中的应用,并对其地下管线探测精度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和城市地理标记语言(city 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 CityGML)在几何表达、语义信息等方面的异同;以综合管廊为对象,建立IFC综合管廊模型转换为CityGML模型的流程和方法,进行语义提取、几何以及坐标系统的转换。通过六盘水城市综合管廊模型转换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IFC管廊模型与CityGML管廊模型映射规则可实现IFC管廊模型向CityGML模型的转换,同时转换后的CityGML管廊模型包含由IFC模型提取的属性信息,可用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three dimensio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3DGIS)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集成,有助于促进城市地下管廊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10.
王凯  刘鹏飞 《测绘通报》2022,(11):132-134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BIM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深入应用,城市级地下管网BIM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三维实景中国建设中的必要一环。本文结合新型基础测绘在地下空间测绘中的应用,提出利用地下管网测绘数据与BIM深度融合技术快速构建城市级地下管网BIM的技术流程和体系,构建了城市级别(GIS)场景下的精细化BIM模型,实现了测绘数据与设计数据的无缝融合,打通了多专业协同中与测绘数据融合的通道,为看不见的地下城市建设提供准确的三维空间数据底座。基于本文研究成果,以某城市为应用案例,在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智慧水务云平台建设、智慧管廊施工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应用,验证了本文研究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地下管廊测量是对地下管廊进行维护和管理的重要前提,使用常规测量方法能够对地下空间较大的地下管廊进行测量.但是对于狭窄地下管廊,常规测量方法不能很好地进行测量.针对这个问题,使用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方法进行测量.三维激光扫描仪方法无须进行复杂的联系测量,无须布设地下导线,可以在昏暗的环境中快速地获取大量的点云数据.通...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管廊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不同城市的发展特征,提出了数字化和智慧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对如何将管廊日常管理、应急处置、智能感知、全面监测融为一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迈进中物联网技术蓬勃发展,而原有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在许多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现状,该文探索利用物联网等高新科技手段,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该文重点论述了如何综合运用物联网智能感知、无线传输、数据挖掘等技术,在车载感知定位技术及应用、城市安全传感器应用、水雨雪情实时监测及防汛应急、交通运行多源监测数据分析以及基于二维码的公众参与式城市管理等的典型应用实例。这些典型应用有效地解决城市运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满足了物联网理念在城市管理中的拓展以及管理方式继续深入的需要,提升了城市运行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地下管线数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城市管理的效率及规划决策的正确。本文阐述城市地下管线的多源数据特征,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制定了数据标准,结合数据检查机制,解决了历史数据库中存在的数据问题。通过对GIS数据及CAD数据的转换模式研究,实现了新老系统的同步更新,对地下管线多源数据整合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地下管廊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檀继猛  张鹏飞  邵士成  刘秀涵 《测绘通报》2019,(12):156-158,162
针对传统地下管廊测量方法中存在的作业效率低、精度差等问题,笔者试验了一种基于移动手持扫描技术的地下管廊测量新方法。本文以济南市福地街旁某地下管廊为例,制定了可行的测量方案,通过GEOSLAM ZEB-REVO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点云数据,采用Trimble Realworks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并与全站仪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地下管廊测量中可以明显提高作业效率且满足测量精度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基于ArcGIS GeoEvent Server,开发了物联网引擎,实现了智慧城市各行业、各专业传感器实时感知的可共享专题数据的接入、处理与分析、输出与存储、可视化展示等。该引擎支持常用的传感器设备、传输协议以及数据输入输出格式等,并分别以城市气象和地下管线的实时监测为例,验证了引擎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鉴于软土地区土性的极端复杂和地面沉降严重的普遍特征,提出了“空(天空)~地(地面)~地(地下)”一体化的全方位准动态地铁施工安全监测思想,构建起了相应的技术体系(即全方位准动态集成技术)。软土地区地铁施工安全监测全方位准动态集成技术的核心是借助GPS技术建立三维的空基变形监测基准(用于地表变形监测和地下变形监测。该空基变形监测基准可以克服传统陆基基准因软土地区地面沉降而对变形监测数据产生的系统性偏差,还可实现地铁施工变形监测的全天候、实时化与动态化),以城市基础地质资料库作为安全监测整体性设计的依据(提高了地铁施工安全监测的针对性、可靠性与有效性),以准实时、准动态的地下结构应力应变监测结果作为施工安全性的重要判别要素,以准实时、准动态的地面变形监测结果作为地铁施工作用下城市环境安全性的关键判别要素,实现对地铁施工安全的全方位、实时化、准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18.
隧道变形监测周期长、内容多且影响因素复杂,因此需要对隧道监测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对隧道的健康状态进行实时评估。研究变形监测范畴内基于BP神经网络的隧道安全状态评估模型,组建集卫星定位技术、测量机器人、传感器技术、移动网络通信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物联网模式下的隧道变形监测系统,分析多源数据的变形特征,结合专家经验知识,实现基于BP神经网络与变形监测成果下的隧道安全状态评估,为隧道变形监测及安全状态评估提供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城市地下管线数据的特点以及不同部门管线数据结构不一致问题,利用Geodatabase表达地理空间对象的优势,以地下管线全生命周期为主线,设计了一种基于Geodatabase的城市地下管线统一数据模型,并进行了管线数据库构建的标准化研究,实现了多源异构管线数据的一体化存储,分析了该模型在地下管线编辑建库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实现了标准化的管线信息建库和管理,为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共享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前期对成渝地区城市扩展监测的需求,本文研究了利用多源夜间灯光数据进行城市扩展监测的方法,并优化了多源夜间灯光数据整合过程中拟合样本选取的方法.本文利用2004—2018年成渝地区多源夜间灯光数据进行示范应用,围绕夜间灯光总量、夜光标准差椭圆和首位度等指标,开展了成渝地区近15年城市扩展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整合后的多源夜间灯光数据一致性明显上升,可提高宏观尺度上长时间序列的城市扩展监测的可靠性;近15年,成渝地区"成都-重庆"双核发展趋势增强,重心逐渐东移,建成区夜间灯光总增长率超过1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