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配合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合钙尔奇D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率、骨代谢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代谢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肾活血汤配合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改善骨代谢,促进骨折愈合,且并发症少,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骨宝汤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的骨密度和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2例。2组均进行PFNA术,对照组术后给予维D钙咀嚼片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加味骨宝汤和维D钙咀嚼片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的含量,同时测定并比较健侧股骨近端的骨密度。结果:治疗组TRACP-5b、BALP含量及骨密度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骨宝汤不但能够调节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的骨代谢,而且可以明显提升健侧股骨近端骨密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利水消肿方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的影响。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老年患者13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7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活血利水消肿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肢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Ⅱ°、Ⅲ°肿胀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活血利水消肿方能有效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程度,降低患者的主观疼痛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准备行PFNA内固定植入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PFNA手术,对照组术后均给予镇痛、抗感染、抗凝、补液,配合下肢无负重功能锻炼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疗程均为28 d。比较2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开始下地部分负重时间,采用Harris评分评估2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结果:2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Harri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1);术后3个月,2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后1个月升高(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够较好地改善PFNA术后患者髋关节的活动功能,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下地负重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筋壮骨丸对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抗旋型髓内钉(PFNA)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 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 例。2组患者均采用PFNA术治疗,治疗组术后口服强筋壮骨丸,对照组术后口服碳酸钙/维生素D3片;2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骨折愈合情况,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Harris评分法评价2组术后3、6个月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测定2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腰椎(L1~4)、健侧股骨颈、Wards三角及大转子4个部位骨密度(BMD)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2组VA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4个部位BMD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4个部位BMD较治疗前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4个部位BM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筋壮骨丸能够缓解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髋部BMD,促进骨折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通脉汤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均接受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对照组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通脉汤治疗。观察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凝血功能[血小板(PLT)、血小板聚集率(PAgR)、D-二聚体(D-D)]。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3%(59/60),高于对照组的86.67%(52/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PLT、PAgR、D-D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通脉汤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穴压籽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辅助镇痛的疗效。方法:将60 例高龄股骨颈骨折且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予以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耳穴压籽治疗,穴取双耳皮质下、神门、交感、髋关节。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6、12、24、48 h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12、24、48 h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术后24 h内的镇痛药物使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6、12、24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2、24、48 h血清β-E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首次追加镇痛药时间晚于对照组,24 h内镇痛药物追加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有3 例出现不良反应,考虑个体差异等原因,未做统计学分析。结论:耳穴压籽能够有效缓解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疼痛症状,明显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确保高龄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过伸按压手法复位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中不同穿刺路径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OVCF并行PVP术治疗的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过伸按压手法,治疗组术中采用改良穿刺路径,对照组采用经典穿刺路径。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bb角变化情况及术后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程度、术中骨水泥渗漏率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83.33%(25/30),对照组为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及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良好程度以及术中骨水泥渗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按压手法复位后使用改良穿刺路径的PVP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缓解OVCF所致的疼痛、改善生活及工作能力、恢复伤椎形态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肾活骨方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股骨头周围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将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活血健骨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骨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3个月后的综合疗效、Harri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56%,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arri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骨方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股骨头周围血液循环及髋关节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配合中药3期辨证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使用中药3期辨证治疗。术后随访观察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情况,并观察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2组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情况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配合中药3期辨证治疗能够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愈合,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骨化三醇胶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补肾壮骨汤治疗,比较2组骨密度、骨矿含量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有助于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筋壮骨丸结合股骨头髓芯减压死骨清理配合腓骨棒支撑治疗早中期(I、Ⅱ、Ⅲ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髓芯减压死骨清理后异体腓骨棒支撑治疗,对照组加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治疗组加用强筋壮骨丸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6、12、24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Harris评分、ARCO分期情况。结果:2组VAS评分、Harri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24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24个月的ARCO分期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25/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筋壮骨丸结合髓芯减压腓骨棒支撑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火灸配合耳穴压豆干预老年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给予雷火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片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56/60),对照组为81.67%(49/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侯积分及PSQI、SRSS、S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老年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在髋关节外科脱位联合自体髂骨支撑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术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54 例ONFH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 例(37髋)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联合自体髂骨支撑植骨治疗,治疗组27 例(36髋)在髋关节外科脱位联合自体髂骨支撑植骨术后予补肾活血汤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影像学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量表评分优良率、中医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脱落2 例(4髋),对照组脱落3 例(4髋),最终本研究共纳入49 例患者,其中治疗组25 例(32髋),对照组24 例(33髋)。2组治疗后及随访6、12个月影像疗效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治疗组髋关节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6、12个月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arris评分优良率治疗组为100.00%(32/32),对照组为90.91%(3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术后及随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1 例(1髋)术后12个月因髋关节严重塌陷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与自体髂骨支撑植骨术后口服补肾活血汤可以进一步缓解术后患者的疼痛及中医证候,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保髋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治疗。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85.41%,对照组为6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折愈合时间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优于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刃针配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3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采用刃针联合龙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4%,对照组为7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VAS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及2组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配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的变化,评定2组临床疗效及血压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7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压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疗效满意,优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膝骨痹康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膝骨痹康胶囊口服。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2组患者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S),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1%,对照组为84.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K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3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膝骨痹康胶囊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伤湿敷液治疗踝关节骨折局部肿胀血瘀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踝关节骨折局部肿胀血瘀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新伤湿敷液治疗,2组均治疗5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踝关节肿胀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等待时间,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优良率为80.00%(24/30),高于对照组的83.33%(25/30)和50.00%(1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踝关节肿胀值、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前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伤湿敷液可有效治疗踝关节骨折局部肿胀,解决术前疼痛严重、等待时间长及手术并发症多等问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镇痛I号中药塌渍联合红外线对股骨头坏死介入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3 例股骨头坏死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 例)和对照组(3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镇痛I号中药塌渍和红外线照射干预。比较2组髋关节疼痛程度、髋关节屈曲功能、行走距离的评分和总分值。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髋关节疼痛、髋关节屈曲功能、行走距离和总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髋关节疼痛、髋关节屈曲功能、行走距离和总分值评分均减小,且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中药塌渍联合红外线可以明显减轻股骨头坏死介入术后的疼痛,增加髋关节屈曲角度和行走距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