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新伤湿敷液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例。2组均行中医手法复位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组加用新伤湿敷液外敷治疗,对照组加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肿胀消退、疼痛消失、小夹板拆除、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肿胀消退、疼痛消失、夹板拆除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治疗组为97.1%,对照组为8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新伤湿敷液外敷能有效治疗桡骨远端稳定骨折,迅速缓解患肢肿胀和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正骨紫金丹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予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及颈腕吊带悬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正骨紫金丹治疗。观察2组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功能分级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正骨紫金丹能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同时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跌打促愈片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Colles骨折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2组均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组加用跌打促愈片治疗,对照组加用接骨七厘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腕关节功能(PRWE)评分、骨痂X线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37/40),对照组为87.50%(35/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RWE、骨痂X线评分及TNF-α、IL-6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跌打促愈片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气滞血瘀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健骨化瘀汤联合超肩关节夹板治疗NeerⅠ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 例Neer I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 例。对照组予以超肩关节夹板外固定和常规消肿止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骨化瘀汤口服治疗,持续4周。观察2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eer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2、4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2、4周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骨化瘀汤联合超肩关节夹板固定治疗NeerⅠ型肱骨近端骨折较单用夹板固定骨折愈合更快,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骨、折顶手法整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下段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尺桡骨中下段骨折患儿采用分骨、折顶手法复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随访3个月,参照复位标准及Berton标准对复位效果及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结果:解剖复位24例,近似解剖复位10 例,功能复位6 例,复位不良2 例,复位成功率为95.24%(40/42);骨折均在4~6周内愈合,根据Berton标准,优23例,良11例,可6 例,差0 例,脱落2 例,优良率为80.95%(34/42)。结论:分骨、折顶手法整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下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率高、血运及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后托夹板外固定对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早期肘内翻的影响。方法:将66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单后托夹板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四合一小夹板固定。对比2组在骨折愈合各阶段中Baumann角及提携角的角度变化情况、肘内翻发生率、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复位后3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角度丢失值分别为(5.60±5.42)°、(8.24±6.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提携角角度、肘内翻发生率及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为9.09%(2/33),对照组为51.52%(1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骨折早期维持Baumann角这一安全性控制指标后的单后托夹板固定对于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并发早期肘内翻畸形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七活血接骨胶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三七活血接骨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伤科接骨片治疗。结果:2组120例均治愈,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估均达优。2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后第7、10、14天肿胀评分比较,第5、7天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方面,三七活血接骨胶囊及伤科接骨片组均优。结论:三七活血接骨胶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配合中药3期辨证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使用中药3期辨证治疗。术后随访观察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情况,并观察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2组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情况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配合中药3期辨证治疗能够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愈合,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维椎体平衡复位手法治疗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0例。2组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和中药熏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三维椎体平衡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加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87%,对照组为79.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椎体平衡复位手法治疗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普通针刺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过伸按压手法复位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中不同穿刺路径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OVCF并行PVP术治疗的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过伸按压手法,治疗组术中采用改良穿刺路径,对照组采用经典穿刺路径。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bb角变化情况及术后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程度、术中骨水泥渗漏率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83.33%(25/30),对照组为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及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弥散良好程度以及术中骨水泥渗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按压手法复位后使用改良穿刺路径的PVP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缓解OVCF所致的疼痛、改善生活及工作能力、恢复伤椎形态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局部常规清创后用象皮生肌膏外敷,对照组采用局部常规清创处理后予无菌凡士林纱布外敷,治疗4周后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创面缩小面积比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24%,对照组为78.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溃疡面积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象皮生肌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刃针配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3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采用刃针联合龙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4%,对照组为7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VAS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及2组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配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刀整体松解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小针刀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87%,对照组为81.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Mulligan手法及微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Mulligan手法及微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刃针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4.9%,对照组为6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ESCV)评分、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刃针结合Mulligan手法、微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口切除开放结合浮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复杂性肛瘘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原发内口切除开放结合浮线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78%,对照组为9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段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创面愈合时间及Wexn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直肠静息压(RRP)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口切除开放结合浮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疗效明显,能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维持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及直肠静息压(RRP),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配合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合钙尔奇D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率、骨代谢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代谢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肾活血汤配合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改善骨代谢,促进骨折愈合,且并发症少,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紫草膏治疗深II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深II度烧伤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予紫草膏治疗,对照组予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治疗1、2、3个疗程后的创面愈合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27/30),对照组为60.00%(18/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1、2、3个疗程后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草膏中药涂擦治疗深II度烧伤能明显改善患者创面情况,提高创面愈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 例BPPV经手法复位后有残留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 例。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30 d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头晕残障问卷(DH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5%(44/46),对照组为69.57%(32/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H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BPPV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疗效优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骨化三醇胶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补肾壮骨汤治疗,比较2组骨密度、骨矿含量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有助于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卧位平衡手法联合八段锦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卧位平衡手法联合八段锦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颈椎活动度、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颈椎活动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36/40),对照组为85.0%(34/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椎活动度、颈椎活动功能评分、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第10、20天,治疗结束1个月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卧位平衡手法联合八段锦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