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王耀光教授针药合用辨治尿道综合征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初以邪实为主,久病则耗伤正气,倡导实则清利,虚则补益,通补兼施,遵循利湿解毒清热、补脾益肾化瘀的治疗大法,急性发作期治宜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方用自拟通淋汤加减;缓解期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方用巩提丸加减,并配合疏利三焦针法,疗效良好。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介绍周永坤教授分期论治丹毒的临床经验。其认为丹毒各个时期所表现出症状的偏重不同,不可拘泥于清热利湿化瘀之法,提出应辨别湿热的轻重,根据症状分期论治。急性活动期治以清热解毒、利湿化瘀、疏风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缓解期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方用萆薢渗湿汤加减;后遗症期治以益气利湿凉血、补血活血散瘀,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相似文献   

3.
介绍车树强教授运用补肾活血法为主分期治疗IgA肾病血尿的经验。认为IgA肾病血尿病机关键是肾虚血瘀,治疗以补肾活血为基本大法,辅以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补心益脾、补气摄血、益气养阴等治法,并根据本病进展特点将其分为急性期、进展期和慢性期,分期论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介绍熊辉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经验。熊教授认为湿热蕴结是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病机,重视痛风性关节炎的分期辨证。急性期湿热蕴结,痹阻关节,治以清热利湿为主,方用蠲痹历节清方治疗;慢性缓解期久病入络,常加以虫类药以搜骨去风。同时在饮食及生活习惯方面注意预防调护。附典型案例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介绍呼永河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呼教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多本虚标实,以肾阴亏虚为本,热毒炽盛、瘀阻脉络为标。治疗上以滋阴清热、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进行分期治疗,早期滋阴清热为主,佐以活血,以消斑汤为主方加减;中期四妙勇安汤合犀角地黄汤为主方加减;缓解期重在滋补肝肾、培元固本防止复发,以知柏地黄丸为主方加减治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介绍李斯文教授运用消法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经验。李教授认为,本病病因、临床表现与疮疡相似,基于“异病同治”理论,可参考疮疡用药治疗本病。而该病属疾病早期,治疗当以攻邪为先,故临证时以消法为主,辅以清热利湿、通因通用、活血通脉之法治疗,收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介绍车树强教授治疗前列腺炎的经验。车教授认为,前列腺炎属于中医学“淋证”“精浊”范畴,病机以肾气亏虚为本,湿热下注、瘀血内阻为标,早期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晚期以补肾扶正为主,清热利湿为辅。扶正善用黄芪,同时加山药、茯苓、泽泻等健脾利湿药物,以后天补先天;清热利湿主要选用车前草、车前子、土茯苓、蒲公英、石韦、瞿麦等;活血化瘀选用赤芍、三棱、莪术等,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介绍臧力学教授治疗痛风的经验。臧师认为,经脉痹阻为痛风的主要病机,治疗上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分期论治。急性期经络阻塞而致关节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治以清热利湿、宣痹通络为主,自拟痛风I方治疗;缓解期伤及脾肾之阳气,应从脾肾论治,治以健脾祛湿、补肾强筋,自拟痛风Ⅱ方治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方治疗,对照组予以肾炎康复片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尿蛋白、尿红细胞疗效。结果: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5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疗效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5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红细胞疗效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4.0%,对照组为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改善尿蛋白、尿红细胞情况,提高综合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蒋士生教授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经验。蒋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湿热蕴肠为UC的主要病机,治疗上主张活动期“标本同治”,缓解期“扶正固体”,以健脾益气为主,辅以理气、解毒、止血之品。其拟定的芪连结肠宁攻补兼施,可益气健脾、清热祛湿,在治疗UC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总结朱明双教授运用加味四妙散治疗痛风缓解期高尿酸血症的经验。朱教授认为,痛风缓解期高尿酸血症总以肝脾肾功能失调为本,湿热痰瘀胶结、脉络瘀阻为标。其中痰浊、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贯穿此期始终的病机关键,故主张在清热利湿基础上佐以山慈菇、海藻、威灵仙、水牛角等化痰散瘀之品,以及川乌、草乌、地龙、蜈蚣等祛风通络之药,并随症加减,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介绍单兆伟教授从瘀论治缺血性肠病的临证经验。单教授认为瘀血为缺血性肠病的主要病理产物,也是关键的致病因素,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不利,湿热、痰瘀裹挟气血损伤肠络,治疗上应以化瘀为先,配合辨证辅以清热化湿、行气止痛、温肾健脾、益气活血等治法,临床疗效显著。另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3.
介绍王红梅教授治疗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认为湿热是本病的重要发病因素,湿热蕴结,湿中有热,热中有湿,单纯清热或燥湿都很难见效,王教授善用达原饮加减治以清热利湿,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介绍王晞星教授从湿热论治膀胱癌的经验。王教授创立以“和法”为纲辨治肿瘤的学术思想,临证主张从湿热论治膀胱癌。其认为膀胱癌病机总属湿热下注,痰瘀毒结,气血亏虚。临证治以清利湿热毒邪为主,辅以化瘀祛瘀散结,以四妙丸合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减为基础方治疗,祛邪为主,兼顾扶正,以清热利湿与调和寒热、脏腑、气血之法并用,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总结王柏枝教授辨证论治泌尿系感染的经验。根据病机和发病特点,王教授将本病分为急性感染期和慢性迁延期。急性感染期临床症状明显,不单是湿热,还兼有湿毒,王教授重用清热解毒之药直达要害,迅速缓解症状。慢性迁延期病程缠绵难愈,当责之患者体虚,正不胜邪,临证有脾虚湿热、肾虚湿热、脾肾阳虚湿热、肾阴虚湿热及气淋虚证的不同,此时治疗重点以补肾、健脾、疏肝为主,兼清热利湿,扶正以祛邪,遣方用药上注重温补和清利结合、温肾与滋阴结合、先天与后天结合,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于急性发作期予塞来昔布治疗,缓解期予非布司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急性期加用四妙丸加减治疗,缓冲期予益肾活血汤加减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急性发作期的综合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及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缓解期的血尿酸(UA)、血肌酐(Scr)、血脂(TC、TG、LDL-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情况。结果:(1)急性发作期: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及CR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主要症状、体征及CRP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除外关节功能活动。(2)缓解期:2组治疗后UA、LDL-C、Scr均下降(P<0.05,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UA、LDL-C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介绍张崇泉教授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经验。张教授临床将COPD分2期辨治: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分寒痰阻肺证、痰热壅肺证2型辨治,病情迁延者兼顾扶正;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分肺气亏虚证、肺脾两虚证、脾肾两虚证3型辨治,重在调补肺、脾、肾三脏,以治其本。并以显效病案为例,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化瘀方治疗淤胆型黄疸性肝炎湿瘀交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淤胆型黄疸性肝炎湿瘀交阻证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保肝护肝、降酶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清热利湿化瘀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与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58/60),对照组为7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及肝功能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化瘀方治疗淤胆型黄疸性肝炎湿瘀交阻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辨证分期治疗。DN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瘀浊毒为标,热邪贯穿始终;DN不同分期的主要病机从阴虚燥热、气阴两虚到阴阳两虚呈渐进性改变。本文从阴阳寒热辨证角度出发,以热邪为核心,提出治疗DN早期宜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中期可清热利湿,化瘀通络;后期则凉血降浊,扶正祛毒。上述治疗方法对DN患者蛋白尿和肾功能损伤有望取得更好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介绍蒋士生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蒋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湿热蕴肠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临床分活动期、缓解期论治。活动期常因饮食不节、感受外邪等因素诱发,常见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治疗上主张“标本同治”,以健脾益气为基础,辅以理气、解毒消痈、止血之品以治标;缓解期常因久病致脾胃虚极,运化失常,治以健脾益气扶正以御邪,减少复发的次数,并延缓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