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水资源在整个水资源中占有很大比重,特别在干旱半干旱的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地下水是农田灌溉,农业供水,城镇供水的重要水源。在许多地方甚至是唯一供水和灌溉水源。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在我国已达到相当规模,仅北方地区拥有的各种灌溉井就有200多万眼,配套动力2800多万马力,灌溉面积达1.7亿亩,占总灌溉面积将近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下水质量分布特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项目为依托,以几十年地下水化学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为基础,对我国地下水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阐述了我国地下水质量分布特征,简要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预防地下水水质恶化的建议。我国地下水质量总体状况较好,但局部质量低下,区域分布差异很大,是自然地理、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认为要想改善地下水质量就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合理布局工农业,并建立和完善地下水质量监测和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3.
《探矿工程》2005,32(4):11-11
全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尽管我国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可开采利用的潜力仍很大。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6,(1)
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是居民饮水、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抚顺地区2007年-2014年水资源公报中地下水资源状况,地下水资源总量稳中有升,年均水量7.13亿m~3,地下水用水量年平均0.40亿m~3,地下水水质整体处于Ⅲ类水状态;抚顺地下水化学特征以重碳酸型为主。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抚顺地区地下水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管理对策,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王璋  黄国勤 《地下水》1996,18(4):141-142,140
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鄂、陕两省接壤的南阳市,自1986年以来的十年中,有7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旱灾,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严峻的现实教育了群众,“兴农必先兴水”已成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的共识;尤其是去年夏天朱镕基副总理前来视察.给水利工作带了契机与活力,打井灌溉已是促进南阳“农业大市”的腾飞、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工程。 1 发展井灌的优势与潜力 1.1 南阳盆地有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据水文地质部门勘测分析,全市地下水动态资源20.6亿m~3.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8.6亿m~3;目前年开采量4.2—4.6亿m~3,约占可开采量的一半,井灌的资源开发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计算保定地区生态需水量, 建立了地下水模拟模型.模拟结果表明, 研究范围每年需要消耗0.64亿m3左右地下水, 水位呈持续下降趋势.为了调控潜水地下水位, 达到生态恢复的目的, 模拟了减少开采量和扩大白洋淀面积到1975年水平的情况, 结果表明当地下水开采量减少1.47亿m3时, 每年补给地下水贮存量的水量约0.8亿m3, 使得地下水水位大面积恢复, 很大范围达到了潜水生态标准.根据此水位计算的生态亏空量约为15亿m3.该研究成果对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生态环境恢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地下水年开采量已超过1000亿m^3,约占全国总供水量的1/5。全国有400多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部分城市地下水几乎是唯一的供水水源。地下水资源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与地下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梳理前人调查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了西北内陆河流域主要的含水层特点,对山区、平原区和沙漠区的地下水循环特点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平原区地下水水流系统进行了讨论。由于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关系密切,形成了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含水层-河流系统,不论是上游开发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会引起整个流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强烈变化。地下水资源评价表明,西北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为783亿m~3/a,其中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量为487亿m~3/a,山区与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为199亿m~3/a,现状开采量为128亿m~3/a。地下水开发潜力分析表明,除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缘等地区外,其他地区的地下水开采潜力有限,应通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来提高其承载能力。今后应加大(微)咸水资源化、地下水水库的调查研究,加强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和生态需水量评价,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流分割法在黄河流域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再生能力变化规律和制定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方案,应用基流指数法(BFI)和直线平割法的原理与方法,计算了黄河流域干流13个水文断面与20条主要支流31个水文断面的基流量,并分析了基流量的形成机理、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基流变化过程、流域地下水资源的构成及地下水资源总量.研究结果表明:花园口断面的基流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4%,流域内河水与地下水存在极其密切的转化关系,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很大.黄河的径流量与基流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源区,兰州断面的年径流量与基流量分别占花园口断面径流量的59%和60%;而兰州以下到花园口之间的上、中游地区,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很小.1990年前后,黄河干流与支流河段的基流量发生了很大变化.除玛多以上的源头段基流量衰减率较大外(衰减率为0.38),兰州以上的干流河段基流量衰减率较小(0.08~0.20),而兰州以下的黄河干流基流量衰减率都很大(0.22~0.31).基流量的剧烈衰减是天然和人类活动(如地下水开采)共同作用下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的结果.从流域水循环的观点考虑,黄河流域的区域地下水资源由参与黄河水循环的地下水资源、未参与黄河水循环的地下水资源和流域地下水的开采等3大部分构成.1990年6月-2000年6月近10年黄河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平均值为353.9 亿m~3/a,比多年地下水资源量平均值减少了15 % .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5)
渭南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属黄河水系,降水量偏少,分布不均匀,属严重缺水城市之一。近年来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许多问题。通过对渭南市地下水资源分布现状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渭南市地下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区域性特点,各区域地下水动态特征各不相同。全市地下水资源量为15.08亿m~3,年开采量6.56亿m~3,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75.2%,现状地下水位与1985年相比总体下降了3.63 m。在多年开发利用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取水工程缺乏统一规划,开采程度偏高,地下水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等问题。应加强管理,强化地下水监测工作,加大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保护地下水资源,确保渭南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据1990年统计资料,全国年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量达600多亿 m~3,占总利用水资源量的12%.全国井灌面积达1.7亿亩,占到全国灌溉面积的1/4多,主要集中在干旱缺水的北方地区.我国100多个大城市中,30%以上利用地下水,20%的城市地下水和地表水兼用。因此,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对处于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发展农田灌溉,保证农业稳产,以及促进工业生产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信息不灵,情报交流渠道不畅,纵横向联系不够,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得不到及时推广和应  相似文献   

12.
张秀芳 《城市地质》2002,14(3):40-42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必需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 ,而地下水资源在我国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地下水分布广、水质好、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 ,已经被广泛地开发利用。在全国总用水量中地下水约占六分之一。在农村 ,全国灌溉面积 7亿多亩 ,其中井灌面积约 1.6 8亿亩 ,占总灌溉面积的 2 4 %。在城市 ,全国有 310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 ,约占全国城市数的 71%。我国北方干旱 -半干旱地区的许多城市和乡村 ,地下水成为唯一水源。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是以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三类为主。其中以孔隙水分…  相似文献   

13.
安塞-靖边-吴旗地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东北部,地下水赋存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型潜水、白垩系潜水及承压水。南部黄土梁峁区第四系潜水十分贫乏,北部沙漠-冲积平原潜水资源较为丰富。白垩系含水层广泛分布,水质好,水量丰富,是区内工业用水主力开采层位,安塞-坪桥以东白垩系地层缺失,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为严重贫水区。地下水资源计算结果表明:该区白垩系地下水静储量巨大,达2 462.35亿m^3,但调节储量较小,仅为4.816亿m^3,地下水资源总体较为贫乏。  相似文献   

14.
蓝楠 《河南地质》2012,(2):42-43
世界上发达国家通过对地下水立法进行综合决策,注重管理的一体化,实行专门立法等措施来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存在立法滞后以及相应的行政管理不协调和司法救济不健全等问题。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立法经验,对健全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外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作出评介,提出了完善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资源量的大小及共变化规律是水资源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地下水资源量的大小可用其多年平均值表示,以往普遍把地下水资源量的多年平均值视为常量。但根据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地下水资源与开采量之间关系密切。目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各地区地下水的开采水平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地区由于过量开采已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不同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资源变化规律的研究,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重要前提。本文以豆罗水源地作为个例,对变值地下水资源模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张静  李瑜  吕红 《水文》2005,25(4):48-50,59
地下水是山东省重要的水资源,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年来,由于水资源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地下水资源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随着对地下水变化规律的进一步认识,评价方法的不断完善,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地下水资源的变化。通过对山东省第一、二次地下水资源评价中主要因素及评价成果的对比分析,对山东省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为山东省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存在的问题侯景岩(北京市地质矿产局)1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概况地下水是地球上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水质洁净、温度变化小和分布广泛等优点,是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水源,在世界各国的供水量中占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18.
乔玉兰 《西北地质》2007,40(1):41-41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部署下,历时8年,总投资超过1亿多元,由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组织西北五省(区)地调院、5所高校、5个专业研究所和2个国际组织共同参加的跨地域、多学科、多兵种联合攻关的我国最大地下水勘查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已探明全盆地地下水补给资源总量为105亿m~3/a,可采资源量为58亿m~3/a,目前开采量为11亿m~2/a,开采潜力为47亿m~3/a,基本能满足鄂尔多斯能源基地近期和中期建设的水资源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一、北京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北京地处半干旱地区,地表水源不足,地下水就成为首都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北京平原面积600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地下水补给量平均每年为30亿方,其中中心区为6.5亿方。由于各地水文  相似文献   

20.
《探矿工程》2010,(2):23-23
地质勘查导报2010—01—29消息近日通过专家评审的《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显示,柴达木盆地地下水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每年地下水可开采的资源量逾15.23亿m^3,其中14亿m^3尚未得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