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远驰 《气象》1981,7(9):26-26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关于在全球气象情报资料交换中改用新的国际地面天气电码的统一要求,我国已相应制定了新的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Ⅱ);从1982年1月1日起,与国际新地面天气电码(FM12—Ⅶ、FM13—Ⅶ)同时开始使用。 骆继宾同志在《关于国际地面天气电码的改革》一文中,说明了国际上要求改用新电码的由来,并着重介绍了新电码的几个主要特点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地面气象观测的天气电码,不但反映天气实况,而且也反映了天气的演变规律.因此,必须从天气学的角度去理解和选用天气报告电码.这是全面、准确反映测站天气实况和保证天气预报工作、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环节. 《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Ⅱ)》中,共有100种反映天气情况的ww码,除其中8个码暂不使用外,其余的  相似文献   

3.
骆继宾 《气象》1981,7(7):31-31
世界气象组织决定,1982年1月1日起在全球范围内改用新的国际地面天气电码。这次电码的改革已经酝酿、讨论了近十年。直到1978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的基本系统委员会第七届会议上,才正式对新电码的格式作出了决定。而启用日期的决定则是1979年第  相似文献   

4.
新电码规定中增加了一个过去天气电码,这对于完整地反映过去天气时段内的情况很有好处。但由于电码增多,在过去天气和现在天气配合编报方面带来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世界许多先进国家、先后采用了自动化的气象通信中继系统,以及用计算机来进行天气分析和预报。因此,需要使气象电码的格式适应计算机的特点,使之便于识别、判断、尽量减少错误。在此情况下,世界气象组织,经过近十年的酝酿讨论,制定了新的电码,并决定自1982年1月1日起,在全球范围内,改用新的国际地面天气电码。我国  相似文献   

6.
《气象》1981,7(2):22-23
一、过去天气电码应着重反映天气演变 编码的任务应当是:第一、把已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或云况)尽可能都反映出来;第二、尽可能比较完整地把这些天气现象(或云况)的演变表达清楚。 要达到这个目的和要求,首先需要在时间概念上,区分现在天气、过去天气和特殊天气,同时这三个方面所反映的天气内容又应有所区别,各有侧重点,有机联系,密切结合。因此,现在天气电码应该是尽可能反映近期主要的天气现象(或云况),而过去天气电  相似文献   

7.
在气象填图值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气象电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掉码现象,如何正确及时地分析判断处理好这些错,掉电码,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注意掌握各种气象电码的组成型式和编报内容。目前我区常用的气象电码有地面电码,高空电码。地面电码又分国内陆地,国际陆地,国内舶船,国际船舶,广西定时。高空电码  相似文献   

8.
实现地面气象要素自动观测是近年来我国气象观测领域的发展趋势,观测自动化给地面观测业务和观测数据的应用推广带来较大改变。本文研究了基于自动观测的天气现象代码表WMO4680,分析得出WMO4680简化了视程障碍和降水阵性的代码分类,比WMO4677编码更适合自动观测设备的特点。结合我国业务天气现象电码编制原则,设计实现了现在天气现象电码和过去天气现象电码的自动编制。根据我国目前可自动化观测的要素数目,经过流程设计和当前最新业务改革内容,可以实现46个天气电码的自动编报。  相似文献   

9.
谈关于编码发报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测报工作,一方面是积累资料,另一方面又将获取的部分资料以电码形式,拟编报文发出,为天气预报提供依据.气象电码种类很多,一部分电码做了硬性规定(如现在天气电码),还有一部分电码只做了些概括性的说明(如过去天气W_1、W_2的配合编报).对于硬性规定的电码编报,向来很少出现异议,但对于概括性说明的电码编报却出现了很多争论.不用说站与站之间,就是一个站上的工作人员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本  相似文献   

10.
《重要天气电码》是继续贯彻“全国灾害性天气会议”,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情报工作,尤其是加强短时天气预报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气象业务改革的一次重大措施,也是气象业务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是关系到气象业务工作走新路子的大事。因此,学好、用好《重要天气电码》是气象测报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里就我初学《重要天气电码》谈点粗浅的看法,以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陆家琏 《气象》1981,7(3):31-31
制作天气预报,首先必须了解过去和现在大气演变的情况,以便根据气象学等原理推断其未来的变化。在现阶段,表达大气演变情况的主要工具仍是天气图。 天气图是根据各地的气象要素实况绘制而成的。如何把世界各地千变万化的气象情况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到一起呢?在当前的通信条件下,只能通过电码的译转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探空电码和绘图报电码就是观测员和预报员之间进行技术对话的语言,它主要是为了分析天气图而制定的。 在天气图分析中,除必须分析形势场外,还须划出各种天气区,以便具体分析形势和天气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预报未来的天气变化。例如大范围的坏天气,通常是和锋面、切变线、高空槽、低涡等相联系的。根据天气区的变化,结合高空和地面的风、温度、露点,3小时变压等的分布,即可确定锋面的具体位置和性质。从锋面附近的天气演变可以分析出该锋面对天气的影响程度,制作预报时可参考实况推测  相似文献   

12.
贝少军  沈维进 《气象》1980,6(10):39-39
今年《气象》第8期蔡恒荣同志的《关于几种特殊情况下过去天气编报的讨论》一文,通过四例的分析,提出了现在天气、过去天气和特殊组应如何配合为好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应当讨论一下已有的电码定义和编报原则是否完善合理。  相似文献   

13.
1 外推法 这是在熟练掌握地面天气报的基础上,即对每个指示电码的意义都要有所了解,从而外推出整份地面报可能出现的电码组数。如在漏报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份电报的前面与后面电码都可能出现,但中间就有一部份电码漏掉,我们就可以根据前面的电码组如I_RI_xhvv组的指示码,推出后面的电码组数;如果I_RI_x是11,说明应该有降水组6RR1和现在天气组7WWW_1W_2;如果I_RI_X组是31,就只有7WWW_1W_2组;如果是32,就是无降水组6RRR1和7WWW_1W_2组。又如VV<60就必须有7WWW_1W_2组出现;总云量N有数量就必须有云组8N_nC_1C_MC_H。反之,知道后面的电码也就可以推出前面的  相似文献   

14.
张深毅  赵翠兰 《气象》1980,6(9):20-20
读了上期蔡恒荣同志的文章,深感在现行的GD—01电码中,确实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现就蔡文所提的几个问题,谈一下我们的看法,和同志们商榷。 在例1中,14时的ww编报70,W报6而不报7,我们是同意的。除蔡文所述理由外,我们还认为过去天气现象表、中把雨夹雪归为电码7而不归为电码6是不妥当的;这是和现在天气电码表把雨夹雪归为60  相似文献   

15.
1 外推法 这是在熟练掌握地面天气报的基础上,即对每个指示电码的意义都要有所了解,从而外推出整份地面报可能出现的电码组数。如在漏报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份电报的前面与后面电码都可能出现,但中间就有一部份电码漏掉,我们就可以根据前面的电码组如I_RI_xhvv组的指示码,推出后面的电码组数;如果I_RI_x是11,说明应该有降水组6RR1和现在天气组7WWW_1W_2;如果I_RI_x组是31,就只有7www_1w_2组;如果是32,就是无降水组6RRR1和7WWW_1W_2组。又如VV<60就必须有7WWW_1W_2。组出现;总云量N有数量就必须有云组8N_nC_1C_MC_H。反之,知道后面的电码也就可以推出前面的指示码。  相似文献   

16.
自2001年4月1日起,我省所有台站启用新修订的<河南省地面天气加密报告电码(HNGD-05Ⅲ)>,以及新版的地面气象测报程序(AHDM 4. 11).  相似文献   

17.
浅析雷暴相关电码的编报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天气报中关于雷暴相关现象的编报,因其规定特殊较难掌握,尤其是其中一些电码的相关编报对许多观测员来说更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介绍了针对性地利用地面特殊观测资料和选择性地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编制青海省《人工增雨天气报告电码》。通过电子网络汇总在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指挥中心加以集中处理,形成区域性的天气形式和作业指标判据,用来指导青海省的人工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19.
重要天气报的编发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Ⅱ)和广东省气象局业务处2008年新修订的重要天气报发报项目规定,结合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归纳了出现重要天气现象时的观测、发报等工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提出了编发重要天气报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情。  相似文献   

20.
在从事地面测报值班工作时,往往会碰到一些天空不明的天气状况,其记载问题在《规范》已有明确规定。但对有航危报发报站任务的地面观测值班员来说,碰到这类天气状况问题,要妥善地处理有一定的困难,而且GD—22Ⅱ中也没有明确当天空不明时如何编发危险报的具体规定。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编报方法可供参考。有雾或其它视程障碍现象使整个天空不明,同时又达到危险天气通报标准时,则要选择编发8Ns9hshs、992DaDb组电码。若遇此类情况,应依据观测员连续观测到云的演变情况进行判断云量、云高,并据实编报8Ns9hshs、992DaDb组电码。若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