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露 《测绘学报》2020,49(2):267-267
近年来,降雨诱发的滑坡灾害日益频繁,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深入开展滑坡灾害气象预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为了解决传统滑坡灾害气象预警方法在计算性能和预警精度等方面的不足,本文立足于滑坡灾害气象预警工作,选取汶川M s 8.0级强烈地震重灾区的62县市为研究区,深入分析研究区滑坡灾害与地质环境、降雨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适用于研究区的滑坡因子指标体系,运用机器学习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滑坡灾害气象预警模型,并利用研究区历史监测数据进行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的技术现状,提出基于地理模型的交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相关关键技术并给出初步解决方案,结合实际应用需求提出福建省交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
灾害性天气严重威胁着交通运输的安全。传统的地面监测难以满足交通运输要求。遥感技术可以有效弥补地面数据的不足,在交通气象领域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由于灾害性天气会引起遥感影像上的几何或光谱特征产生显著改变,故重点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公路运输网络、灾害性天气监测与预报、次生灾害监测和交通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表明,遥感数据在交通气象灾害领域的应用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背景,初步获得了显著效果,是未来交通气象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随着遥感定量化水平的提高,遥感技术在交通气象灾害的应用将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为实施道路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公路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然灾害发生后,首先考虑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尽快赶赴灾区实施救助,而自然灾害的一个直接结果往往是对道路交通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即所谓的公路自然灾害。因此,研究公路自然灾害及其应急预警预报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建立基于GIS的公路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分析了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公路自然灾害的成因,讨论了公路自然灾害GIS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类型和数据组织技术,针对地质、暴风雪天气、地震等不同成因的公路自然灾害,提出了基于GIS的公路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已经运用于为用户开发的公路自然灾害应急预警预报系统中。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河南省气象台的业务需求,实现对实时天气及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预警,提出了采用B/S架构,基于WebGIS技术开发河南省实时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以Visual Studio 2013为开发平台,基于Microsoft.NET Framework框架,并利用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可视化技术和空间数据的分析处理技术,实现对河南省区域气象信息的实时监测。利用该系统,用户可以进行实时天气、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报警,强对流天气分析以及预报预警产品的制作与发布。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河南省气象台的业务需求,实现对灾害性天气的实时预报预警,提出了采用B/S架构,基于WebGIS技术开发河南省预警预报产品制作与发布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以Visual Studio 2013为开发平台,基于Microsoft.NET Framework框架,并利用GIS的可视化技术和空间数据的分析处理技术,实现对河南省预警预报产品制作与发布的功能。利用该系统,用户可以进行预报预警产品的在线制作与发布。该系统的建立为河南省的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改进气象服务技术是中国气象局重点发展的技术之一。利用气象部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大气电场仪、闪电定位仪和自动气象站等实时监测数据,采用雷达回波外推方法,以提高局地雷暴天气对电网影响的预测水平为目标,建立了切实可行的灾害应急方案和有效应对措施,构建了一个基于WebGIS的雷暴天气安全防护系统。该系统在气象服务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城市或区域范围内早期预警协作和预警联合发布的必要性,以及系统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当前城市灾害预警应用现状分析,城市预警数据管理、系统应用设计,系统应用创新三个方面,最终通过城市预警信息融合和共享,来应对解决宽泛而又错综复杂的各类城市灾害问题,拓展应急协作工作的信息广度,提升公众防范的精细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多地持续遭受暴雨袭击,一些江河部分河段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部分城市内涝严重.雅安、都江堰等地先后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领导同志多次对加强洪涝和地质灾害预警防范、应对处置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各有关地区和部门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着力加强防灾抗灾救灾减灾工作。强化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极端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公开透明发布信息。加强应急值守,严格落实责任。遇有重大险情,迅速组织群众转移避让,确保群众和搜救人员安全,确保堤防、水库等设施安全。做好次生灾害防范.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建设“江苏省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建设该体系的许多新理念,使江苏气象事业更好地为江苏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