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由于山区工程测绘信息提取的过程中没有对原始山区激光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导致测绘信息提取效果较差,为此,本文提出基于激光点云技术的山区工程测绘信息提取方法。使用不规则三角渐进加密滤波方法确定地面点,采集山区工程激光数据,根据各点之间的距离,确定点云数据存在的合理性,对原始山区激光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剔除异常数据,并将二维数据转化为三维数据,根据数据转化结果,计算山区结构参数,将其与点云数据融合,完成山区工程测绘信息提取。至此,基于激光点云技术的山区工程测绘信息提取方法设计完成。构建实验环节,实验结果证实,此方法信息提取安全性较高,工作量较少,且可有效提升测绘信息提取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机载LiDAR铁路测绘关键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机载LiDAR点云数据提供的铁路地物形状特征与影像的灰度、光谱、纹理等信息进行了匹配、融合,对铁路专题要素信息的自动提取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地物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自动提取方法,实现了对轨道及铁路附属设施要素的自动识别与提取,并在郑州铁路局进行了规模化应用,显著提升了铁路测绘的自动化水平,为既有铁路测绘和地理信息数据快速更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3.
刘磊  刘津  翟永  邢绪超 《测绘通报》2019,(9):135-138,146
通过分析应急测绘指挥调度的基本特点与实际需求,结合国家应急标准规范,采用基于多通道多协议的数据通信与传输技术、基于MPP架构的分布式数据库管理技术、基于UML模型化的任务规划技术,根据无人机、多功能方舱等应急装备实时回传的位置、状态和应急测绘地理信息,以及快速处理与共享系统等产生的数据成果与作业信息,设计完成了具有应急调度方案制定、指令快速下达、测绘装备动态调度与实时跟踪、测绘任务进度监控及应急任务演练等功能的应急测绘调度系统。  相似文献   

4.
受外界环境和仪器设备等的影响,实时水位观测数据流噪声和数据异常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实时应用效能。针对已有数据清洗方法适应性差,难以根据动态观测数据的变化特征进行动态调整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水文变化语义约束的实时水位观测数据流在线滤波方法:在实时水位观测数据变化特征与水文时空过程动态演变规律之间建立高层语义映射,实现水文变化语义知识约束下的卡尔曼模型参数自适应调整,从而突破传统滤波方法的瓶颈。采用多种降雨情景下的实时水位观测数据进行了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结果质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无人机的平台系统、无人机影像传输的原理,研究了影像的快速拼接、点云数据提取、TIN三角网构建、DEM数据和等高线的生成。通过对无人机影像工程化处理,为应急测绘提供实时地理空间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6.
联合应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无人机航测技术采集了广钢炼钢遗址空间数据,并进行了现状测绘与三维建模。三维激光扫描获取遗址内外高精度点云数据;无人机航测获取遗址顶部点云及周边地形DSM和DOM,将航摄DSM数据拟合到激光点云上,使得航摄DSM精度达到12.6cm,且弥补了激光点云的漏洞;采用融合的点云数据测制了平立剖测绘图,建立了三维模型。上述两种技术优势互补,形成了一种高效率、高精度、全方位的历史遗迹测量与建模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移动测绘系统通过装配多种传感器,在行进中实时采集路线前方及两旁地物的可量测立体影像序列,可为河道测量与管理提供快速、全面的地理空间数据支持。以外秦淮河河景三维数据生产为例,探索与试验了在船载环境下利用移动测绘系统进行河景三维数据的采集与内业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方猛  邹亚洲 《北京测绘》2023,(8):1121-1127
测绘技术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为三维地理空间数据的高效获取提供了有效便捷,随着测绘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为实景三维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重要支撑。基于此,本文基于移动车载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研究并提出一种道路交通指示标志检测方法,提升道路交通指示标志检测效果,探索智能化测绘的实际应用。首先,按照车载激光扫描系统采集车载点云数据时,存储的扫描点反射角度,构造双向扫描线索引,按照扫描线上车载点云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移动动态窗口分类交通指示标志与其余地物车载点云数据;其次,通过Canny边缘检测算法,在交通指示标志车载点云数据内,提取交通指示标志边缘信息;最后,在双线性卷积神经网络内输入交通指示标志边缘信息,提取交通指示标志特征,结合支持向量机,输出交通指示标志检测结果。实验证明:该方法可有效采集道路交通环境的车载点云数据;可有效分类交通指示标志与其余物体车载点云数据,并完整提取交通指示标志边缘信息,完成道路交通指示标志检测;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该方法的道路交通指示标志检测的一个用来评价二分类模型优劣的常用指标AUC值均接近1,检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侯俊雄  李琦  朱亚杰  冯逍  林绍福 《测绘科学》2018,(2):114-120,141
针对当前我国重污染天气实时的空气质量预报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融合随机森林算法与WRF大气模式的PM2.5浓度实时预报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北京市地面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WRF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将高层大气状态(如逆温层高度等)融入了预报模型中,建立了0~72h的PM2.5浓度实时预报模型。实验证明,该模型能够对0~72h单站点的PM2.5浓度进行较高精度的实时预报,且在24~72h的长时预报结果上较基于地面空气污染物数据与地表气象站数据的预报方法精度有明显提升,即该方法可以更好地模拟大气物理化学状态,从而更为精准地进行长时PM2.5浓度预报。  相似文献   

10.
结合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电力工程测绘项目管理需要,采用PostGIS数据库、GeoServer服务器和OpenLayers框架等开源GIS技术研发了电力工程测绘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测绘人员、仪器设备、工程进度和成果数据的集中有效管理,提升了电力工程测绘项目管理水平,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是测绘生产项目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现有的检验手段主要是利用全站仪和GNSS RTK外业采点,外业工作量大、采点数量少。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传统手段无法满足数据快速更新、精度不断提高的要求。车载激光扫描测量技术作为现代测绘领域比较前沿的技术之一,具有数据采集速度快、处理自动化程度高、成果直观、精度高、机动性强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各类测绘数据成果的质量检查。本文利用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扫描采集了15个样本区的数据,经过特征点全自动提取、筛选,得到用于检查的数据成果,与常规方法获取的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技术用于质检工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测绘实训管理平台是针对测绘类专业实训课程,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环境为基础,构建面向移动教学环境和自主学习服务的实训教学支撑平台。平台以测绘类专业实训教学任务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为核心,涵盖多种形式实训教学资源的集成、共享与分发过程,通过测绘仪器设备数据的实时读取,做到实训任务可管理、可量化、可评价,可以帮助任课教师持续改进实训课程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降低劳动强度。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基本现状,并介绍了移动互联时代教学的技术特点,进而介绍了测绘实训管理平台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法。平台的设计和研究也对实际生产中移动互联与云技术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轻小型无人机测绘遥感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贤  刘飞  王坚 《遥感学报》2021,25(3):708-724
地球空间信息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数据基础,轻小型无人机测绘遥感技术作为中国当前和未来获取厘米级分辨率、实时响应遥感数据的主要手段,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固定翼、多旋翼、无人直升机以及飞行控制系统、地面监控系统和遥控遥测链路的发展现状和潜在发展趋势;其次重点研究了数码相机、视频摄像机、倾斜相机、激光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和定姿定位系统的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总结分析了当前无人机测绘遥感面临的系统检测、大范围实时遥感和遥感大数据精准解译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最后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背景给出了轻小型无人机测绘遥感技术在飞行控制智能化、测绘遥感作业智能化和实时、实景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基于单片调绘矢量数据的正射纠正模型与思路,基于单片调绘矢量数据如何有效快速正射纠正是阻碍单片影像直接应用于测绘生产的主要原因。通过试验发现,单片调绘的矢量数据经过正射纠正后完全满足1:10 000 DLG测图精度要求,可以直接作为矢量数据成果转入内业编辑工序,不再仅仅作为内业定性资料使用,省去了作业人员重新绘制矢量数据的多余生产环节,有利于提高1:10 000DLG数据生产效率,为丰富航摄内外业一体化测图生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室内移动测量系统在北京市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空间实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室内移动测量系统在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空间实体建设中的技术框架,该框架包括室内外数据采集、处理流程与方法、多源点云数据拼接与融合及一体化点云和全景影像数据在全要素三维建模中的应用。并以NavVis M6室内移动测量系统为试验设备,选取怀柔区金隅水泥厂地区作为开展北京市新型基础测绘的试点区域。结果表明,本文室内移动测量系统作业流程可满足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空间实体建设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The processing of nonlinear data was one of hot topics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field in recent years. As a result, many linear methods and nonlinear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But the methods for processing generalized nonlinear surveying and mapping data, especially for different data types and including unknown parameters with random or nonrandom, are seldom noticed. A new algorithm model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or processing nonlinear dynamic multiple-period and multiple-accuracy data derived from deformation monitoring network.  相似文献   

17.
The processing of nonlinear data was one of hot topics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field in recent years. As a result, many linear methods and nonlinear methods have beendeveloped. But the methods for processing generalized nonlinear surveying and mapping data, especially for different data types and including unknown parameters with random or nonrandom, are seldom noticed. A new algorithm model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for processing nonlinear dynamic multiple-period and multiple-accuracy data derived from deformation monitoring network.  相似文献   

18.
测绘装备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试图将需求工程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应用于测绘装备体系建设之中,旨在通过使命任务分析、功能体系结构分解/分配、装备体系结构综合集成,形成规范化的、没有二义性的测绘装备体系需求。提出的需求分析方法适用于测绘装备体系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计划制定、以及各种测绘装备系统、测绘装备型号研制的立项论证。  相似文献   

19.
With fast growth of all kinds of trajectory datasets, how to effectively manage the trajectory data of moving objects has received a lot of attention. This study proposes a spatio‐temporal data integrated compression method of vehicle trajectories based on stroke paths coding compression under the road stroke network constraint. The road stroke network is first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ontinuous coherence in Gestalt psychology, and then two types of Huffman tree—a road strokes Huffman tree and a stroke paths Huffman tree—are built, based respectively on the importance function of road strokes and vehicle visiting frequency of stroke paths. After the vehicle trajectories are map matched to the spatial paths in the road network, the Huffman codes of the road strokes and stroke paths are used to compress the trajectory spatial paths. An opening window algorithm is used to simplify the trajectory temporal data depicted on a time–distance polyline by setting the maximum allowable speed difference as the threshold.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relative spatio‐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ceding and latter feature tracking points, the spatio‐temporal data of the feature tracking points are all converted to binary codes together, accordingly achieving integrated compression of trajectory spatio‐temporal data. A series of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between the proposed method and representative state‐of‐the‐art methods are carried out on a real massive taxi trajectory dataset from five aspect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our method has the highest compression ratio. Meanwhile, this method also has favorable performance in other aspects: compression and decompression time overhead, storage space overhead, and historical dataset training time overhe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