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经过多年努力,刘传正博士完成了《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专著,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包括上下两篇,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  相似文献   

2.
<正>经过多年努力,刘传正博士完成了《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专著,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包括上下两篇,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上篇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包括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属性、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勘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论证与设计、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公  相似文献   

3.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经过多年努力,刘传正博士终于完成了《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专著,最近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包括上下两篇,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4.
黄健敏  吴泊人 《安徽地质》2010,20(4):306-310
通过统计数据详细介绍了2004年至2009年安徽省地质灾害发生概况、地质灾害类型构成、分布特征等,分析了安徽省地质灾害的成因以及气象条件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并对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颁布施行及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迫切需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改进.陕西省是我国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如何进一步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效果,不仅是依法行政,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紧迫要求,而且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立足干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首先回顾了陕西省地质灾害灾情,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介绍了陕西省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从7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5个突出问题,提出了今后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在具体防治对策上,提出“构建综合体系,形成防治合力”,即构建防御管理、治理、资金保障和应急救援4体系构成的防治综合体系,深入探讨了构建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雁林  王皎霞 《陕西地质》2012,30(2):98-101
地质灾害防治立法是地质灾害防治走向法治化、制度化的重要标志。作者在分析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立法建设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立法建议,并针对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建设构想了具体框架。  相似文献   

7.
何韵 《安徽地质》2021,31(1):67-70
根据自然资源部、安徽省政府要求,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全面开展信息系统建设,本文从地质灾害防治动态变化监测方面列举了地质灾害数据采集、平台展示、气象监测、信息管理四项内容,通过该工作的实施,可以将信息化相关技术有效地运用到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升相关防治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同时也是受地质灾害威胁较为严重的省份。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越来越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信息时代,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式,提升地质灾害管理工作效率势在必行。本文在借鉴国家和兄弟省份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本省实际工作需求为依据,按照"统分结合、统一管理,集中服务"的模式,设计了包括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支撑和业务应用四层的总体框架,开发建设了由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应急会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APP系统、地质灾害管理APP系统和地质灾害应急快速制图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的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开发建设,提升了我省自然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的履职效能,推动了浙江地质灾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其他兄弟省份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近年来全国地质灾害灾情统计总结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的进展,分析了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工作安排。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3年4月10~12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全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术会议的特邀报告、主题报告以及论文集所报道的目前国内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现状,分别从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减灾对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急处置、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与评价等4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国内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对促进我国今后的地质灾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红眼川乡移民小区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危害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技术依据,以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同时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用地审批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宜昌长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院始建于1993年,主要从事地质灾害勘查、设计、施工、评估和工程测量及工程地质测绘等工作,具体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乙级施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甲级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乙级设计;具有工程地质勘察甲级、工程测量乙级资质证书;现有专业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3.
张永峰 《地下水》2012,(3):204-205
太原市是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针对地质灾害危害性从法规建设、灾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探讨,降低地质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山高谷深,地形切割强烈,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发生频繁,造成损失巨大,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分析了阿坝州汶川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及汶川县的地质灾害隐患,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阐述了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因,提出汶川县地质灾害防治初步规划建议,提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群测群防的防灾减灾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为汶川县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合理安排生产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连刚 《城市地质》2015,(Z1):13-17
本文在阐述北京市地质灾害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几十年来地质灾害从被动避防到主动防灾,再到防灾体系初步形成不同阶段历程的防治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北京市城市运行的地质安全.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等方面的需求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从完善防灾保障体系、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健全群防群治体系等几个方面,对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因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我省地质灾害发育,加之近年来经济增长、城镇扩张、降雨增多等因素共同影响,地质灾害数量和经济损失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显得尤为必要。为全面认识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通过对近十年的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防治投入和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固定经济投入下的总体收益函数,认为虽然青海省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效果较好,但是从整体看,我省地质灾害防治投入较低,未达到最佳收益点。因此,相关部门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随着经济增长适当调整防治投入,不仅能有效控制地质灾害损失,而且也保障社会其他效益。  相似文献   

17.
华金玉 《城市地质》2022,17(1):8-12
2021年,北京市最新公布已查明突发地质灾害隐患5052处,全年共发生突发地质灾害104起.为应对地质灾害威胁,政府部门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职责,专业单位有效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不断完善,调查评价基本实现全覆盖,群专结合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建立,应急响应能力不断提高.但防治工作依然存在调查评价工作程度不足、监...  相似文献   

18.
徐州市矿产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开采历史悠久,诱发了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多种类型的地质灾害。为摸清徐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危险程度,更好地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徐州市地质调查和徐州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徐州市近年来的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工作,阐述了各种地质灾害的类型,分析了徐州市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成因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并结合灾害地质环境条件,预测了各种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目前,徐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为其他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地质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则任  徐玉琳 《地质学刊》1998,22(A12):33-40
全面阐述了江苏省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危害程度,以及社会各界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治工作,同时也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并针对省内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点,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地质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阐述了江苏省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危害程度以及社会各界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治工作,同时也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并针对省内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点,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