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图》1989,(1)
地图科学中最实用的一部分是探讨地图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方法,即地图设计、地图投影、制图工艺技术和地图的复制等。因此地图制图生产就成为地图学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地图学科研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我国地图制图生产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无论在国  相似文献   

2.
现代地图学理论对地图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国坤  张洪岩  徐艳艳  张丽 《测绘科学》2007,32(2):26-28,20
现代地图学理论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对地图及地图学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使地图学基础理论及地图学体系得到完善和充实。现代地图学理论的提出,对进一步阐述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建设,认识地图学与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关系,理解现代地图制作与应用的特点,揭示现代地图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都具有指导作用。现代地图学理论促进了地图学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了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发展,使建立在计算机地图制图基础上的地理信息系统日益完善和快速发展。现代地图学理论对地图学的影响意义深刻而久远。  相似文献   

3.
孟立秋 《测绘学报》2017,46(10):1637-1644
在历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地图由曾经的无所不能的珍稀品逐渐演变成无所不在的生活必需品,服务于不断增加的移动人口,而地图学依然是制作和使用地图的科学、艺术和技术。本文重访地图学4个恒常的核心议题:何为地图,地图何用,如何制图,谁在制图,笔者回顾了自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引入地图学以来地图品种、地图功能价值、制图流程以及制图者角色的发展过程,举例说明贯穿其中的恒常性和易变性,并指出在云计算平台支持下,一个可持续的制图生态环境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4.
泛地图学理论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人类进入地理空间、人文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相融合的三元空间。地图制图的目的、人员、对象和环境等均发生巨大变化,地图的类型、空间对象、表达维度、地图角色等呈现出显著泛化特征,现有地图学理论无法引领和指导当代的地图实践。地图学理论亟待"突围"。从地图学研究的角度出发,重新梳理泛地图的对象空间理论、表达维度模型,以及表达机制与方法,构建适应新环境背景,满足地图新视角、新思维、新制图需求的泛地图学理论框架,以适应地图学在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徐青  孙群  武丽丽  马超 《测绘通报》2016,(3):142-145
地图学实习是地图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各相关院校都在积极推进地图学实习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总结传统地图学实习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一张图"的地图学实习新模式。在该模式中,实习内容紧密围绕地图制图实践展开,课程内容源于一张地图的由来,最后也归结于一张地图的完成。实践证明,对地图学实习教学的改革能够有效提高实习质量,对于加强学生的制图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些年来,测绘界相继开展了信息化测绘体系的讨论,信息化地图学是信息化测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界讨论的主题之一。一个普通的观点是"目前,计算机数字地图制图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模拟地图制图,并正向信息化地图制图发展"。到底如何认识和理解信息化地图学?数字化地图学与信息化地图学是什么关系?信息化地图学是怎样发展演变的?本文认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随着"三大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相继问世、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传统地图学就进入了信息时代。分析了推动传统地图学进入信息时代的因素,并且按照矛盾论和实践论观点,从分析半个世纪以来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发展演变的实际出发,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了信息时代地图学发展的具有显著标志性特点的3个阶段,即数字地图制图学、网络地图制图学和智能地图制图学。数字地图制图学是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初级阶段,是基础;网络地图制图学是网络环境下连接数字地图制图学与智能地图制图学的桥梁;智能地图制图学是信息时代地图学的高级阶段,是数字地图制图学和网络地图制图学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地图学80年代的进展与90年代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克 《地图》1993,(2):3-7
80年代国际地图学的进展包括3个方面:专题与综合制图向纵深发展;机助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地图与地图学新概念和新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90年代中国地图学将有如下发展:①专题地图的进一步发展;②地图学与新技术的进一步结合;③地图品种增加、应用领域扩大;④地图编绘和复制技术加速改造;⑤地图学、遥感制图、机助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原理的研究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地图》1993,(1)
由中国测绘学会制图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旅游地图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11月3日至9日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62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其中有地图学界的前辈学者,有长期从事旅游地图生产的有经验的专家,更可喜的是许多年轻的制图工作者参加会议。这反映出地图学和制图界对于旅游地图的广泛兴趣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地图》1992,(2)
1991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地图学学术讨论会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地图学专业讨论会,共收到论文(摘要)250余篇。为了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地图学理论、生产、应用的发展,会议决定出版《论文选集》,委托《地图》杂志编辑部编辑,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制图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制图专业委员会的负责人和第四届全国地图学学术讨论会4个分会场的负责人以及《地图》杂志编辑部的同  相似文献   

10.
《地图》1994,(3)
《地图》杂志征稿启事1)《地图》杂志欢迎下列来稿:地图学理论、地图制图新技术、专题地图、地图生产技术经验、地图学史、地图制印、地图学教育、地理与地图、地图应用、地图学人物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地图书刊评介、地国科普、小品、文摘等。2)因涉及知识产权等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地图学内涵和外延的扩展,认识地图学的探索从未停止。本文在现有研究对地图学认识的基础上,分析地图学的技术性、科学性与艺术性,进而探讨地图学技术性、科学性艺术的对立与统一,探索当今时代易变性影响下地图学的恒常性,从技术性、科学性、艺术性角度重新认识地图学。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省级地图数据库应急保障体系的总体架构,以及体系的建设内容和示范应用子系统功能。进行省级地图数据库应急保障制图体系的探索与建设,可将基础地图信息数据和专题图数据集中管理,并具有全面的数据采集更新、数据编辑处理、数据入库管理、应急地图产品的快速定制及出版印刷等功能,为地图制图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并推进应急保障制图快速化服务进程。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分析了传统专题地图制图技术在测绘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弊端;然后基于目前迅速发展的WebGIS技术,研究了基于Web服务的在线制图技术,就在线地图制图中的符号构建、制图服务模型、数据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在线地图的交互式自定义制图;最后设计开发了基于Web服务的交互式制图系统,实现了面向普通用户的在线订阅式制图和面向专业用户的在线定制式制图。实践表明,该系统动态专题制图功能灵活,表达方式多样,传播效率高,能满足不同专业背景用户的制图需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发展 ,传统的地图制图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形成了地图制图新技术革命的浪潮。这些变化涉及制图数据来源、制图生产过程、地图表现形式乃至地图功能诸多方面。文章根据作者实践谈谈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图制图技术已经全面进入到计算机自动化制图的时代,专题地图的制作也已经完全依赖于计算机自动化制图,无论是地理信息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还是专题地图的制图表达、输出、印刷都已经完全离不开计算机自动化制图技术。本文以《森林防火指挥图》为例,叙述了专题地图从设计到编绘完成的过程及经验。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目前地图空间认知的几种理论研究。从地图学史的角度出发,应用几幅著名的中外古地图,指出符号、注记以及空间拓扑关系在地图发展变化中的不变性,认为这3种元素构成了地图空间关系认知的基本元素,并分析了这3种元素在地图空间关系构建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这3种元素在大众制图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闫浩文  杨维芳 《四川测绘》1999,22(4):167-168
统计符号是地图制图中最受欢迎和最为广泛应用的地图符号之一。本文就应用于电子制图系统、机助制图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中的统计符号库设计的不同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地图空间关系认知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地图空间认知的几种理论研究.从地图学史的角度出发,应用几幅著名的中外古地图,指出符号、注记以及空间拓扑关系在地图发展变化中的不变性,认为这3种元素构成了地图空间关系认知的基本元素,并分析了这3种元素在地图空间关系构建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这3种元素在大众制图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图学四面体--数字化时代地图学的诠释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高俊 《测绘学报》2004,33(1):6-11
传统地图学研究3个关系:实地-地图,读者-地图,读者-实地.这个学科的框架可以称为"地图学三角形".对这三种关系的研究随学科和行业的不同而各有侧重.数字地图的出现扩大了传统地图学的视野和服务面.现代地图学需要面对6个关系的探讨.除了上述3个关系外,还要增加数字地图-地图,数字地图-实地,数字地图-读者3个关系.新的学科框架变成了"地图学四面体".从"三角形"到"四面体"反映了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发展与变革.地图学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对地图永恒的需求和地图本身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地图学的属性和地图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家耀  成毅 《测绘学报》2015,44(3):237-241
地图学和地图对测绘学和地理学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专家学者们对地图学的属性和地图的价值有不同的认识。本文从科学、技术、工程3个方面讨论了地图学的基本属性,总结了地图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法理价值和军事价值,对深刻理解地图学的基本属性和地图的价值,推动地图学和地图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