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波能量衰减与岩性、孔隙流体的性质有一定的关联,国内、外学者利用高频成分的频谱分析对储层含气性检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振幅高频部分的高吸收与岩石孔隙含气有关,低频部分的高吸收则可能预示着岩石孔隙的含水(油)饱和度。这里总结了国内、外利用瞬时子波吸收衰减技术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利用频率域信息进行烃类检测的基本原理。文昌气田的水层、气层在地震剖面表现为强振幅的亮点特征,利用频率域信息对文昌XX构造进行了目标岩性预测和含气性预测,预测效果经钻井得以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岩心、测井分析研究储层的岩性和物性,通过分析井点及剖面地震反射波特征来研究薄砂层储层发育处反射波属性;在储层岩性、物性及地震波形属性研究基础上,采用模型正演实验优选储层敏感属性,分析地震属性与薄砂层储层的预测关系;最终通过时间域属性优选、数学统计回归和频率域频谱分解等方法综合分析,建立预测薄砂层储层的经验公式,预测...  相似文献   

3.
受深水区探井少、不同流体AVO类型相近影响,利用常规P(拟合截距)、G(拟合梯度)、P×G、P+G等衍生烃类检测属性已不能有效识别深水区储层的流体性质,亟需寻找适合该区有效储层的烃类检测方法 .实际上,地震波在地下地层传播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吸收衰减现象,通过含气砂岩会产生低频增加现象,因此联合谱分解和AVO技术是解决深水烃类检测的有效途径.利用时频属性的峰值振幅和平均振幅,提出了能更好地描述流体性质变化的差异属性,可以增强深水区含气性识别的敏感度,在深水浊积岩储层烃类检测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降低深水区烃类检测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4.
地震正演模型在预测薄储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演模型的建立将地质模型和地震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区分岩性,也能进行有效的烃类检测.通过对哈萨克斯坦国某油田白垩系储层分析,经过岩石物理建模、AVO正演、楔状模型正演和确定性反演等一系列步骤,准确地预测了油水界面和储层分布情况,进一步证实了地质分析结果,从而减少了地震反演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5.
油气储层中水岩作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岩作用是油气储层形成、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地质过程之一,它贯穿了储层的整个成岩演化史,参与了油气从形成到运移、聚集成藏,甚至逸散的整个过程,对储层物性的发展、演化意义重大,对油气的聚集、分布、成藏规模,以及开采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总结这一领域的研究对油气藏的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储层润湿性变化、烃类与储层矿物之间的氧化还原作用、油气充注对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以及不同成岩环境下水岩作用的机制、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特征的影响,如矿物成分、孔隙度变化等,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东濮凹陷砂岩储层埋藏深、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常规地震资料已不能满足储层精细描述的要求。针对该区薄砂岩储层特征,利用谱反演和分频解释技术将时间域的地震信号变换到频率域,获得较原始地震数据更加丰富的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拟退火波阻抗反演和广义多属性拟合综合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谱反演和分频解释技术有效提高了薄储层的分辨率;模拟退火反演精确预测出薄砂岩储层的厚度;而广义多属性拟合技术精确刻画出薄砂岩储层的平面展布范围。多种方法综合最终有效预测出薄砂岩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经钻井证实可靠。   相似文献   

7.
地震储层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阐明地震储层概念及其不同阶段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交互迭后处理、测井资料的应用、层位标定、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层位自动拾取、层面切片、断层切片、相干数据体、多线剖面、三维可视化、地震储层参数预测、烃类检测、地震属性分析及地质统计学和时间推移地震等技术的应用现状,最后对地震储层研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地震分辨率的限制,传统的时间域反演方法很难精确预测薄储层的三维空间分布,极大制约了该类储层发育区高效水平井组的部署.要实现这类薄储层的精确预测,关键在于如何井震结合、拓宽频带,获得合理的高频成分.通过对比分析当前主流的反演方法,笔者提出深度域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该方法能够精确识别陆相薄层砂岩储层.以苏东南地区陕1...  相似文献   

9.
S-变换时频技术在碳酸盐岩孔洞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高时频分辨率的S-变换应用于碳酸盐岩孔洞储层的地震反射波分析,得到与每一个频率对应的振幅,通过分析与某几个单频率对应的振幅的横向变化特征,可以确定充填流体或气体的孔洞储层引起的地震反射波振幅和频率的变化异常.用上述方法对新疆某工区的碳酸盐岩孔洞储层进行了预测,其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烃类包裹体不混溶捕获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识储层烃类包裹体的捕获机制对于解释包裹体分析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实验,对碳酸盐岩储层烃类包裹体的不混溶捕获现象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的显微荧光、均一温度测试和拉曼光谱分析,对不混溶包裹体内捕获的物质进行了辨别.根据包裹体的相态特征和实验分析结果,可以将实验合成的不混溶包裹体归纳为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