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类活动胁迫下岩溶含水层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洪海 《热带地理》2004,24(3):212-215
从水文地质本身的内部要素分析岩溶含水层高度脆弱的原因,详细论述了农业活动、工业和城市化以及矿山开采等对岩溶含水层脆弱性的影响,认为人类活动的叠加无疑加剧了岩溶含水层的脆弱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因此,合理规范人类活动,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是岩溶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区域水文过程具有深刻影响。利用1960s以来的三期遥感数据和1980年以来的地下水长期观测数据, 从地下水补给和排泄系统两方面, 分析了近30年来甘肃省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1985年为界, 随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强度不同, 前后1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系统补给的影响分别达到2.602亿m3/a和0.218亿m3/a, 对排泄系统的影响分别为2.035亿m3/a和4.91亿m3/a, 在保持区域人工开采量不超过3.0亿m3/a的合理幅度下,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地下水资源变化起着决定作用;在区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和近10年来人类较大规模开采影响下, 甘肃省张掖盆地地下水资源变化出现了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地下水系统的作用与区域地下水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 对流域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规划与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南方红壤丘陵典型案例区吉泰盆地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在对典型时段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以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和状态指数等模型,计算了1995-2006年吉泰盆地土地利用变化数量特征,揭示了南方红壤丘陵地区11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1995-2006年吉泰盆地土地利用结构基本稳定,林地和耕地是该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②11年来吉泰盆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缓慢增长,水域增幅较多,其他地类面积有所下降,草地减幅最大;③林地转化为耕地,耕地转化为水域,以及草地转化为林地是吉泰盆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模式,三种类型的转化面积依次为2887.91 hm2、2821.19 hm2和2326.97 hm2。从空间分布上看林地转为耕地模式分布最为广泛,耕地转化为水域分布较松散,草地转林地主要分布在吉泰盆地的北部地区;④动态度和状态指数研究发现,吉泰盆地未利用地的年变化率绝对值最大,林地年变化率最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水域和建设用地规模呈增大的趋势,其余地类呈不同程度减少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     
F301.24,P641.82005032498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Impactsof landusechangesongroundwaterresourcesintheHeiheRiver Basin/王根绪,杨玲媛…∥地理学报.—2005,60(3).—456~466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区域水文过程具有深刻影响.利用1960s以来的三期遥感数据和1980年以来的地下水长期观测数据,从地下水补给和排泄系统两方面,分析了近30年来甘肃省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地下水资源变化起着决定作用;在区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和近10年来人类较大规模开采影响下…  相似文献   

5.
张勃  丁文晖  孟宝 《干旱区地理》2005,28(6):764-769
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的水文效应已成为重点研究区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地下水是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绿洲的土地利.咐有着制约作用。通过实地调查取得数据,并对历史文献进行追索,采用相关分析方法与定量计算方法相结合,分析黑河中游土地利用方式对地下水循环途径及水量、水质变化的影响。以及通过分析城镇化、农业及工业发展等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地下水的影响机制。得出以下结论: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地下水循环路径和水质,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业用水方式的变化,都改变了地下水系统的天然循环路径和方式;地下水位下降对绿洲周围荒漠植被产生巨大影响。是造成天然荒漠植被衰退的主要原因,绝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位普遍比20世纪50年代后期下降了3~5m;工业污染、农用杀虫剂及过量施用化肥是地下水最主要的污染源。针对干旱区内水文循环速度慢,对各种污染物的自净能力弱的特点,提出保护地下水资源是干旱区水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前提;同时应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加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调查及治理技术的开发,积极开展土地利用与地下水水文效应的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省泸西县小江典型岩溶农业流域为研究单元,利用1982和2004的地下水质数据及1982的航片和2004年的TM影像,在GIS支持下,研究其20年来的地下水质的时空变化及原因。结果表明:20年来流域地下水质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均发生较大的变化;流域耕地扩张和大量化肥、农药使用带来的非点源污染,造成地下水中的NH4+、SO42-、NO3-、NO2-、Cl- 离子含量及pH值、总硬度、总碱度明显升高并超标,而林地减少或林地质量的下降,土地发生石漠化时,地下水中的Ca2+、HCO3- 浓度明显降低,同时,地下水各指标的空间变化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表现出动态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岩溶地区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加之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敏感性,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换迅速,岩溶水动力系统对人类活动及其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反馈敏感。岩溶地区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退化、石漠化等环境问题已对岩溶地区的水文水循环过程造成了严重影响,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岩溶地区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本文在对岩溶生态系统及水文环境特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人类活动对降水—径流的影响、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污染及水文模型在岩溶地区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岩溶地区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相关研究现状与不足,总结了未来岩溶地区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5个研究趋势,并探讨了研究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曲靖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下水在不同岩类中贮存形式、运移条件的不同及水动力特征的差异,曲靖盆地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及岩溶水三大类型,盆地及其周缘有6个主要水文地质单元。采用美国EPA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法DRASTIC,根据水文地质实际调查及已有的曲靖盆地水文、地质等资料对该盆地地下水进行固有脆弱性评价。得出曲靖盆地地下水脆弱性主要为中等、较高;并圈出了地下水易于污染的高风险区。该结果对曲靖市的土地开发利用和城市规划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1258个地下水水样的水质指标数据,对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空间分异及其控制因素开展了研究。从地下水系统、氧化还原环境和第四纪沉积物物源角度,剖析了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空间分布的内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7个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自洞庭湖区外围至湖盆腹地,浅层地下水中的氨氮、铁元素、溶解性总固体和化学需氧量含量逐渐增大,硝酸盐氮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则与之相反,锰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独具特点,水体pH的分布呈现出西北—东南单向减小特征;洞庭湖区大范围浅层地下水中的氨氮、铁元素和锰元素含量超过Ⅲ类地下水该指标的限值,在洞庭湖区外围的零星区域,浅层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含量小幅度超标,其溶解性总固体和化学需氧量含量仅在大通湖附近的局部区域略超标;洞庭湖区的基底构造对浅层地下水系统的整体空间格局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四口”水系地下水系统、澧县盆地地下水系统、赤山隆起-大通湖地下水滞留区等的控制作用;独特的受构造格局控制的地下水系统格局宏观上决定了地下水化学场的空间分布;受地下水系统格局控制的浅层地下水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对硝酸盐氮、氨氮、铁元素、锰元素和化学需氧量含量的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较低是氨氮、铁元素和锰元素含量大范围超标的主要原因;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的pH“西北—东南单向递减”的分布特征主要受湖区第四纪沉积物物源的空间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曲阜市地下水资源赋存条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阜市地下水资源集中分布于中部河谷平原地带的第四系沉积物及武奥陶系岩溶裂隙中。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等问题,并探讨合理利用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The influence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 focus of global change research. The paper chooses an industrial city-Shuicheng in Guizhou Province-as a study area because the karst water quality around the city is deteriorating with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The natural susceptibility of karst wate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karst water pollution. But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is also a main factor according to the chemical analysis of karst water quality and land use change. So it is a good way to protect karst water through rational planning and managing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城盆地岩溶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influence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 focus of global change research. The paper chooses an industrial city-Shuicheng in Guizhou Province-as a study area because the karst water quality around the city is deteriorating with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The natural susceptibility of karst water system is an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karst water pollution.But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is also a main factor according to the chemical analysis of karst water quality and land use change. So it is a good way to protect karst water through rational planning and managing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相似文献   

13.
黄河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宋翔  颜长珍  朱艳玲  段翰晨 《中国沙漠》2009,29(6):1049-1055
应用1989年TM影像和2005年ETM+影像提取黄河源区两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并利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对两期土地利用图进行土地利用动态信息的提取。在建立黄河源区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模型建立各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定量的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黄河源区1989-2005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缓慢而匀速,存在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改善两种相反的趋势。在大尺度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相对稳定,有轻微的恶化,但是在研究区局部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显著;②植被是影响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草地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处于主导地位;③利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模型不仅可以从整体上了解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也可以发现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甘肃中部地区景观生态格局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1986~2000年TM和ETM+影像数据,计算景观生态指数得出整个地区景观生态空间格局,通过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时空变化分析,实现空间格局和地理时间变化过程的小尺度区域有机结合,对干旱半干旱脆弱生态环境下城镇较为密集地区的人地关系研究具有典型意义。研究表明:低、中覆盖度草地构成本地区基质,沟谷河谷与交通通道是联系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廊道,本地区属于人类影响渐强区,在干旱半干旱自然条件下,城镇用地扩张是整个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因素,农业结构调整在空间上改变着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与动向   总被引:55,自引:20,他引:35  
于兴修  杨桂山  王瑶 《地理科学》2004,24(5):627-63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已引起人类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简要回顾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影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研究的实际,分析了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与GIS的新疆近18 a来LUCC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凤  吴世新  唐宏 《中国沙漠》2012,32(5):1486-1493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末、2005年、2008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获取4期新疆土地利用/覆盖信息,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覆盖转变类型生态贡献率,对研究时段内新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990—2008年间,新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显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变化较小,总价值先增后减,水域和草地面积的减少是总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耕地和林地面积的增加补偿了总价值的部分损失;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1990年的0.157持续下降到2005年的0.153,2008年上升为0.158,说明新疆生态环境存在恶化和改善两种相反趋势,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草地向耕地的转变,未利用地向草地的转变则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海岸带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海岸带地区作为海洋、陆地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区域, 其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 海岸带地区土地 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LUCC) 研究是海陆交互作用( LOICZ) 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海岸带LUCC 研究的目标、 内容以及海岸带LUCC 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述了国内外海岸带LUCC 研究的进展, 指出目前 在海岸带LUCC 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即驱动力模型和机制研究相对欠缺; 对气候、水环境等的影响机理不明 确; 对环境脆弱地区的LUCC 研究甚少等。今后应该加强海岸带地区LUCC 物质通量研究、海岸带地区环境之间的 影响模式以及与海岸带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质量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在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质量变化尤能反映人类开发活动的环境效应。运用遥感信息土地分类和植被指数提取、土壤定点采样实测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数年至20余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质量变化。其在区域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在内部地段间存在着差异和不平衡。盐渍土改造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地力下降的隐患不可忽视。进而分析了变化的驱动力并提出土地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9.
The 26 plots including natural forestland, secondary forestland, shrub-grassland, sloping cropland, artificial forest and abandoned field, were selected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land cover on the soi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hree karst districts of Chongq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After the vegetation turned into secondary vegetation or artificial vegetation, or reclamati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would be degraded. In the surface-layer soil of sloping cropland, the contents of > 2 mm water-stable aggregates decreased obviously with apparent sandification. (2) The content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itrogen are controlled completely by vegetation type and land use intensity. The increasing trend is rather slow in the early days when over-reclamation is stopped and the land is converted to forest and pasture. (3) Herbaceous species increase and woody plants species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land use intensity, therefore, the soil seed banks degrade more seriously. (4) The soil degradation index has been set up to describe the relative soil degradation degre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5) Land cover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karst soil characteristics, land degradation in the karst ecosystem is essentially characterized by the different degradation of soil functions that serve as water banks, nutrient banks and soil seed banks.  相似文献   

20.
重庆喀斯特地区土地覆被类型对土壤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Introduction The karst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 with Guizhou Province as the center, extends across Yunnan Provinc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Sichuan Province, Chongqing, western Hunan Province, Hubei Province, and Guangdong Province, cove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