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应用日本气象厅(JMA)最近发表的以美国大气与环境预测中心(NCEP)修正前、后的reanalysis数据计算出的全球和南、北半球风角动量资料,估计了风对Chandler摆动的平均激发能量,以及风的激发与观测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和相干相位.结果表明, 1980-1993(1980-2003)年期间,全球对流层风和(对流层 平流层)风对Chandler摆动的激发能量可分别解释观测激发的68%和72%(58%和51%),对流层风起着主导作用;它们与观测激发的相干系数分别达到0.49和0.32(0.50和0.39),而且具有接近于零的相干相位.这些结果充分说明风在Chandler摆动激发中的重要作用.分析结果也展示了分别应用NCEP修正前,后的reanalysis数据、从实际表面和海平面开始积分的风角动量对Chandler摆动激发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Chandler摆动的一个随机激发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同运动激发了Chandler摆动的假设,提出一个研究Chandler摆动的随机非线性模型,它是由一个随机性阶梯函数和一个具有阻尼的线性谐振子的Euler中心差分格式混合而成,研究此模型中各个参数与Chandler摆动振幅的关系,通过对基于实测资料获得的有效大气角动量时间序列的统计分析,初步发现其中含有随机噪声成份,它可以激发目前观测到的Chandler摆动振幅的28-40%,最后,对Chandler摆胡机激发的假设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3.
廖新浩 《天文学进展》2001,19(2):301-301
介绍了地球自动力学中的两个目前正在研究的问题,1.Chandler摆动的随机激发,在分析Chandler摆动各种激发的可能性后,认为随机运动是最可能的激发源,在此基础,提出了一个Chandler摆动激发的动力学模型,并从理论和数值模拟两方面对此模型做了统计分析研究,描述了今后对此问题的研究思路,2.地球内部动力学是目前国际地球动力学界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介绍了它的现状和最近的发展动态以及准备在这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的打算。  相似文献   

4.
水文、大气和海洋对钱德勒摆动的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计算了由陆地上土壤湿度和积雪水当量变化引起的水文变化对钱德勒摆动的激发作用,并将其和大气、海洋激发一起与天文观测激发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虽然水文激发在钱德勒频带上的激发能量很小,只能解释观测激发的平均能量约10%,但是在大气激发的基础上增加水文变化的激发作用,显著提高了与观测激发的相干系数和置信度水平.因此,水文变化对钱德勒摆动的激发作用是值得重视的激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用1984-1999年期间的地极坐标序列和两个大气角动量序列。分析了不同Chandler周期和品质因子Q的取值对Chandler摆动周期激发的功率谱密度,以及观测激发与大气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和相干相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Chandler周期和品质因子Q的取值对观测激发的功率谱密度,以及观测激发与大气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分析Chandler摆动的观测激发与地球物理激发的关系时,不能仅以观测激发与某个地球物理激发序列(如大气激发)的更好逼近来选择Chandler摆动的最佳周期,因为Chandler摆动是多种地球物理激发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用 198 4~ 1999年期间的地极坐标序列和两个大气角动量序列 ,分析了不同Chandler周期和品质因子Q的取值对Chandler摆动观测激发的功率谱密度 ,以及观测激发与大气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和相干相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Chandler周期和品质因子Q的取值对观测激发的功率谱密度 ,以及观测激发与大气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有很大影响。因此 ,在分析Chandler摆动的观测激发与地球物理激发的关系时 ,不能仅以观测激发与某个地球物理激发序列 (如大气激发 )的更好逼近来选择Chandler摆动的最佳周期 ,因为Chandler摆动是多种地球物理激发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地极移动的非线性动力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文均 《天文学报》1998,39(3):287-289
用非线性动力学原理和非线性振动方法,结合Chandler摆动的时间序列反演,证实了Chandler摆动的衰减能量是由周年激发的非线性共振所补充的.由高布锡归算的ILS参数,按共振激发模型反演出的Chandler摆动衰减指数和频率品质因数等结果,符合已有的大量基本结论,反演出的非齐次项的强迫频率基本都在周年频率的周围.非线性共振模型还表明,Chandler频率的不稳定性是由于存在频率转换和漂移,摆动振幅的不稳定性是由于存在共振跳跃,非线性的存在还将引出组合共振频率.同时用推广的最小公倍数证实和频差频的存在,提供了非整数的最小公倍数算法,为数论的非线性推广和在天文中的应用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8.
钟敏  闫昊明 《天文学报》2007,48(3):302-310
目前海洋对极移季节变化的激发尚未得到合理的定量结果.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大气运动是极移季节变化最大的激发源,海洋运动是剩余部分最主要的激发源之一.利用新一代SODA海洋同化资料(SODA_1.4.2和SODA_1.4.3)以及ECCO海洋同化资料,深入研究了1992—2004年全球海洋对极移周年变化的激发以及激发随纬度的分布.结果表明,SODA海洋激发的季节变化与从测地激发函数中扣除大气、陆地水作用剩余部分的季节变化在所研究的大部分时段非常接近,二者的周年振幅和位相结果基本相当.此外,与早期SODA_Beta 7的结果比较,新一代的SODA海洋激发有了明显改善.SODA和ECCO海洋对极移周年激发的纬度分布,在格林威治方向上比较一致;在东经90°方向上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固体地球、海洋(以及大气)构成一个动力学整体,它们各自的运动相互牵制,相互激发。近年来,一个新的课题:海洋-固体地球耦合系统动力学,正逐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借助这种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理论,有可能解释极潮观测与理论之间的不一致,探讨Chandler摆动的耗散机制,进一步可估计出液核对地幔摆动的耗散量级。 本文总结了耦合系统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各种耦合理论的内容,对这一课题中所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大气对地球自转季节性变化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虞南华  郑大伟 《天文学报》2000,41(2):148-152
采用1979-1995年期间新的大气角动量资料,研究了大气在季节性时间尺度上对日长变化和极移的贡献。结果表明,考虑了风和大气压的贡献后,大气在周年和半年时间尺度上对日长变化的贡献分别可达95%和88%。同时还给出了大气对极移激发的定量结果,其中,大气的周年尺度上对极移X分同的贡献为16%,对Y分量的贡献为43%;在半年尺度上海洋的贡献,才能进上步解决地球自转激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