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针对怀化地区山地制度建设问题,通过建立山地档案制度,使山地产权制度、使用权流转制度和山地开发管理制度更趋规范化、科学化,消除由于流转不规范而影响山地开发的隐患,对促进山地的集中,规模开发和利用,提高山地生产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山地环境研究发展趋势与前沿领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钟祥浩 《山地学报》2006,24(5):525-530
对国内外山地环境研究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并对国外山地环境研究发展特点和国内山地环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对山地环境概念和山地环境系统特点做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山地环境研究的前沿领域:①山地表层环境过程及其变化的综合模型研究;②山地环境演化动力学研究;③山地环境脆弱性与山地环境保育研究;④山地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对开展这四个领域研究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田连权  田丁 《山地学报》2007,25(6):753-758
地壳表面演变全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即环境演化、生态演化和人类社会全球化阶段。首次从这一角度分析山地科学研究的内容,确立了环境山地、生态山地和人文山地研究层次性体系,并提出在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宜重视山地层次性研究与开发、山地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的协调性发展,使山地成为优势态的人文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山地科学的重点问题与学科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面临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山区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后备地将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山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山地灾害防治以及山区国土整治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科学的指引.从山地的概念和属性人手,论述了山地科学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讨论了山地科学与山地学的联系与区别,构画了山地科学的学科框架,提出山地科学近期应关注的5个重点领域:1.山地环境演变过程与作用机理;2.山地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3.山区城乡关联发展模式;4.山地自然灾害形成机理与减灾途经;5.数字山地与虚拟现实技术.加强山地基础科学问题和分支学科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地理科学,并为山区资源和环境的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暖温带山地植被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地生态学作为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研究在山地这一特殊的自然环境中,生物与山地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种生态过程的科学。而山地植被生态学始终是山地生态学研究重要的内容,目前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山地生态学分支学科。对中国暖温带山地植被数量分类和排序,植物群落多样性,植物区系,植被垂直分布,种间关系,植被带划分等方面的植被生态学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并对山地植被生态学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基于DEM的中国山地空间范围定量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为止,中国的山地空间范围尚没有一致的划定和界线.在众多影响山地和非山地划分的因素中,山地的界定标准和地形起伏度计算尺度最为重要.山地是一个令许多科学工作者难于严密定义的科学对象和学术用语,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统一的山地定义出现.该文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4种关于我国山地的定量界定标准,结合作者关于地形起伏度计算尺度的研究,分别得出4种定义下的我国山地的范围和面积.通过与现有资料(《中国地貌类型图》)的对比和分析,确定适合于我国的山地定量界定标准,并最终计算出我国山地面积为658.81万km2,占国土面积的68.2%.  相似文献   

7.
山地环境系统研究新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地球系统科学概念开始出现,同时期全球变化研究迅速展开,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并获得广泛认同,这些都为山地环境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当前,全球山地环境系统研究面临两大问题:山地环境变化和山区发展挑战.国际上围绕山地环境系统研究,逐渐形成若干清晰的主题,包括山地构造地貌和山地气候地貌,山地灾害在山地环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山地(及流域)环境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山地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与适应等.对于我国山地研究来说,核心科学问题是:我国山地环境系统是如何响应不同时间尺度全球变化和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构筑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和支撑战略?对此核心问题的全面深入研究,将有望使我国山地环境研究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层次,并占据国际山地研究领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为此,我们提出,以我国山地环境大断面研究为抓手,以梯度格局、系统关联和区域差异等为研究切入点,在山地环境系统的格局、干扰、过程、响应和适应研究等方面有所突破,促成我国山地环境系统研究新框架的形成,为世界山地研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国际山地研究计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山地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连续推出一系列山地研究计划,包括山地灾害研究计划,其研究的视野和关注的重要问题都显现出非常明确的科学前瞻性,并与山区发展紧密关联,积极促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与综合.同时,高度重视全球变化对山地的影响,以及山地植被生态适应性和格局变化,也特别关注变化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对山地旅游休闲景观资源等的管理.在这些国际长期研究计划中,以阿尔卑斯山研究计划最具代表性,是最早开展山地研究、成果影响力最显著的,是山地研究的典范.面对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透视国际山地研究计划,从中得到许多启示,其中以中长期的山地研究计划不断推动山地研究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价值的提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9.
新近出版的《山地学概论与中国山地研究》一书,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著的学术专著。该书已于2000年6月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山地学概论,依据国内外山地研究历史和现状,对山地属性、山地学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目标进行了系统论述,勾划出山地学基本理论框架,指出加强山地研究、建立和发展山地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科学发展的必然;下篇为中国山地研究,对中国山地形成的地质背景、山地地貌特征及其利用、山地气候与水文、山地生态系统、山地自然资源、山地土地与人口承载力、山地灾害与防治、山地城镇建设与规划,以及山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其中既有反映中国山地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特点的大量的翔实的资料,又有对中国山地研究面临的一些重大课题的深入分析,并对现状同题解决的途径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本书对中国山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及促进山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全书50余万字,定价55.00元,适合从事地理、生态、环境、资源、国土等学科的科技人员及有关大专院校师生参阅,欲订购的单位和个人请与《山地学报》编辑部联系。 地址:成都人民南路四段9号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山地学报》编辑部联系人:冯海燕邮编:0041  相似文献   

10.
邓祖涛  陆玉麒  尹贻梅 《热带地理》2004,24(3):242-245,250
山地垂直人文带是叠加在山地垂直自然带上的一种人文现象,包括文化、民族、宗教、语言、人口、聚落等人文事象和人类的一切活动.我国山地垂直人文带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科研工作相对滞后,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山地土地利用、山地农业、山地人口、山地聚落、山地民族等方面.今后对山地人文带的研究应加强理论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新技术、跨学科知识的应用.研究方向也应作适当调整,山地聚落类型的机理与模式研究、山地文化在垂直方向上的研究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山地资源的特点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地资源基本内涵重新认识基础上 ,讨论了与非山地资源相比较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其开发与山地环境演变的关系和现实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山地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多年来疏于捉笔,加之暮年转行,个中细节知之有限,为此,只能简略谈谈《山地学报》以及创办人、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对山地研究的作用,以贺《山地学报》创刊30年. 以"《山地研究》与山地研究"为题,期冀说明《山地研究》乃基于山地研究,而一旦《山地研究》诞生,则二者就是不可分割的.这里的《山地研究》指山地杂志,包括由它更名而来的《山地学报》及新创办的英文刊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而山地研究则指山地科研行为或活动.山地研究催生了《山地研究》,而《山地研究》又反过来为山地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传播、交流、借鉴平台和参考文献.无  相似文献   

13.
泉州市亚热带丘陵山地面积广大,山地资源开发在泉州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分析泉州市丘陵山地利用现状为基础,指出丘陵山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亚热带丘陵山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方向和途径,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也谈山地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编者按合理开发山地资源,保护和改善山地生态与环境,促进山区持续发展是世界性课题.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山地研究与开发呼唤具有系统知识的山地科学统一理论.应运而生的“山地学”一词作为独立用语出现已一二十年.其间本刊曾发表过作为新兴学科专门论述山地学的三篇文章.但是,山地学成立和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如山地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山地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方法论等,迄今尚不确定.不解决这些问题,就很难确立山地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真正牢固的独立成员地位,同时也很难将山地研究和开发导入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健康发展轨道,从…  相似文献   

15.
1988年1月中国科学院批准,其下属的成都地理研究所改名为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山地所)。 改名目的在于,适应改革需要,突出研究特色,更好地为山区经济建设服务。山地所以山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以泥石流、滑坡为主的山地灾害防治,山地环境和山地合理开发利用等研究、积极参与国家制定山区开发宏观决策、山区重大工程建设和山地环境保护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泉州市亚热带丘陵山地面积广大,山地资源开发在泉州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分析泉州市丘陵山地利用现状为基础,指出丘陵山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亚热带丘陵山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方向和途径,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钟祥浩 《山地学报》2002,20(6):646-659
《山地学报》(原《山地研究》于1983年正式创刊。20年来,遵循办刊方针与宗旨及时地报道了我国山地研究方面的成果,为推动我国山地事业和山地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20年来我国在山地资源、山地环境、山地生态系统、山地自然灾害、山地开发和山地学科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粗略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应加强研究的领域为:山地资源综合研究,山地地域系统与山地学科的发展,全球变化与全球化格局下的山地环境以及山地可持续发展与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秦巴山地垂直带谱结构的空间分异对于揭示秦巴山地地域结构复杂性和过渡性、探索中国复杂的生态地理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文献中搜集了秦巴山地33个山地垂直带谱,建立了秦巴山地数字垂直带谱体系,从纬向、经向和坡向3个维度分析了山地垂直带谱的结构、特征、数量、高度以及分布模式。结果表明:① 纬向上从南向北基带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逐渐转变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垂直带结构由复杂逐渐变得简单;优势带由山地针阔混交林和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转变为山地落叶阔叶林带;② 经向上山地垂直带结构呈现复杂—简单—复杂的特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和山地落叶阔叶林带的海拔呈现了二次曲线分布模式;山地针阔混交林带的海拔则呈现显著的线性降低趋势;③ 坡向方面,秦岭北坡和南坡基带均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但南坡含有常绿成分;大巴山北坡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大巴山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秦岭和大巴山北坡优势带类似,均为山地针阔混交林带或山地落叶阔叶林带,但大巴山南坡具有独特的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带,这表明了大巴山比秦岭更适合作为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分界线,但是未来还需使用土壤和气候指标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论山地灾害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灾害链是具有灾变条件的山地环境,在致灾因素的作用下,一种山地灾害发生后,引起其他种类山地灾害也相继或滞后发生的灾变现象,通常由泥石流、山洪、滑坡、崩塌、冰崩、雪崩、堰塞湖和水土流失等灾种及其相关灾变现象构成,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危害严重.根据山地灾害链的致灾因素不同将其划分成地球内营力作用、外营力作用和人为作用致灾3种类型,并进一步将其划分成8个亚类和128种灾害链形式.分析了山地灾害链的成因,认为山地灾害链是山地灾害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在特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传递和相互转化的结果.通过对山地害链的致灾因素、活动地域与结构特征分析和综合分析显示:山地灾害链的防治难度虽然很大,但除分布在高山和极高山区域、由冰雪崩塌和消融水引发的山地灾害链仅可预防,尚难治理外,其他山地灾害链都是可防、可治的.  相似文献   

20.
稿约     
《山地学报》2012,(1):29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对山地资源需求压力的加大,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特别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山地灾害损失加重。为使山地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在建设21世纪新山区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提出本刊近期选题的重点领域如下:①山地环境演变过程与机理。主要内容:山地主要自然过程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与机制,山地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