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研究》成果通过鉴定1994-04-07在成都,由水利部组成专家组(成员9人)对《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研究》课题进行了会议鉴定,会上经专家组认真讨论一致认为:该课题选题准确,意义重大,提交的成果材料全面,分析详尽,立论有据...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长江上游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活动强烈,为了长江上游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开展了泥石流危险度的区划工作。区划采用综合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区域总体研究与典型区研究相结合,因素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间接自然指标与直接自然指标相结合,以及自然危险度与经济发展程度相结合的方法,将长江上游划分为五级泥石流危险程度不同的类型区。  相似文献   

3.
本区划分为四个步骤:1.单指标分级、分区,并编制成图;2.复合指标分级、分区,并编图;3.专项指标分级、分区,并作图;4.泥石流危险度指标分级、分区,并作成“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分区图”(见刊前).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的原则与指标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属类型区划.其遵循的是相对一致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主导因素,以及综合分析四个原则,区划的指标有:1.自然指标,即统计单元内泥石流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地貌、地质、气温和降水各自的综合评价值;2.经济指标,即统计单元内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单位面积上的社会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值,工业产值与社会生产总值之比值,以及交通发展程度系数.对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分别作了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以进行泥石流危险度区划.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下游云南小江流域山地灾害综合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洪  钟敦伦  何一平  崔鹏 《山地学报》2007,25(5):622-628
在分别完成云南小江流域泥石流危险度区划、滑坡危险度区划和土壤侵蚀强度分区的基础上,对小江流域山地灾害进行综合区划。结果为,共分为三个不同等级的山地灾害综合区:(1)一级(高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2)二级(次高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和(3)四级(低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无三级(中危险度)山地灾害综合区。其中一级(高危险度)区面积1 425.34 km2,有泥石流沟84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60.0%,有滑坡137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77.4%,土壤侵蚀强度以轻、中度为主;二级(次高危险度)区面积756.79 km2,有泥石流沟35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25.0%,有滑坡34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19.2%,土壤侵蚀以轻、中度为主;四级(低危险度)区面积863.20 km2,有泥石流沟21条,占区划区域泥石流沟总数的15.0%,有滑坡6个,占区划区域滑坡总数的3.4%,土壤侵蚀以轻度为主。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问题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李泳 《山地学报》1999,17(4):305-311
分析了现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在因子选择,权重确定,危险度计算,区划原则和区划结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泥石流危险性应进行三个层次的评价;泥石流存在环境的质量评价,泥石流活动性的评价和泥石流破坏能力的评价,并以势函数定义了泥石流危险度的统一形式,它可以满足不同目的的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GIS支持下的东川区泥石流危险度区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洪江  唐川  崔鹏 《干旱区地理》2005,28(4):445-449
在建立东川区泥石流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泥石流形成原因,初步选择面积、相对切割度、主沟沟床比降、相对高差、主沟长度、圆状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东川区21条典型泥石流沟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选择出面积、圆状率、相对高差三个指标,由主成分载荷得到危险度评价公式,在ARC/INFO和ARCVIEW软件的支持下,把东川区划分为60个评价单元,计算出各个单元内的危险度总分值,依据分值划分为四个级别,重度危险区、危险区、轻度危险区和基本无危险区,最后根据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原则,得到东川区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图。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东川区泥石流的成因、泥石流灾害信息源、各类数据的表达方式及泥石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等,对东川区泥石流信息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3S技术,在ARCVIEW的AVENUE开发语言支持下,集成各类数据,建立东川区泥石流信息系统,最后讨论了该系统在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及灾害趋势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长江上游泥石流轻度危险区(属Ⅴ_a级区)分为15个小区,基本无危险区(Ⅴ_b级区)分为4个小区.全区跨6省,面积30.30万km ̄2.本区泥石流自然危险度级别以E级为主,经济发展程度级别多为5级(经济待发展区).区内泥石流活动微弱,危害轻,但有个别人为泥石流造成的重灾点.本区的重点防范对象是人为泥石流.  相似文献   

10.
刘希林  陈宜娟 《地理科学》2010,30(4):558-565
以川西地区60个县(市、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基本框架下,基于国内现有区域泥石流危险度和易损度评价方法,结合研究区实际,对区域泥石流危险度8项评价指标中的3项进行了调整,用年平均降雨量取代洪灾发生频率,用流域相对高差取代≥25°坡地面积百分比,在多雨地区雅安市所属的8个评价单元中用年平均暴雨日数取代大雨日数。通过采集研究区15 a来自然、经济、人口和土地利用的基础数据,运用ArcGIS 9.0的成图技术,得出川西地区泥石流危险度、易损度和风险区划系列图。研究表明,川西地区泥石流高风险区共24个县(市、区),是四川省泥石流风险的重点防范区。  相似文献   

11.
正反负矩阵权重分析法在西藏泥石流危险性分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正反负矩阵权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过程。结合西藏地区泥石流发育分布规律,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区划判别模型。模型中选取地质构造、地貌和气候条件(包括降水强度、年均地温和冰川水文)为影响因子,同时考虑到研究区内基础资料少的限制,再选取既能表征影响因子强度又能直接获取得因子参数进行研究。通过对各影响因子的分区赋值,利用G IS空间分析技术,对西藏地区泥石流危险性分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东南部泥石流危险度最强,从整个西藏地区来看危险等级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与防灾减灾各方面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滑坡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山区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途径较为单一,主要为定性的分析。因此,选取武都区汉王镇嘴子沟为研究对象,利用单沟危险度及易损度作为基础评价指标,进行不同降雨频率单沟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单沟危险度采用Flo-2d数值模型软件进行模拟,并利用GIS技术进行危险区划;易损度通过遥感解译技术和承灾体经济价值归一化处理相结合,得到各类承灾体易损度。通过危险度与易损度耦合,得到研究区风险等级,并进行风险区划;同时基于人员损失评估模型和财产损失评估模型,建立风险评估模型,评估结果表明:10a一遇损失价值1 043.51万元;20 a一遇损失价值963.36万元;50 a一遇损失价值1 356.91万元;100 a一遇损失价值1 322.44万元。通过对嘴子沟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获得了该泥石流沟在不同降雨频率下的泥石流灾害损失价值,为地方各级政府在经济建设规划、生态环境管理和防灾减灾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澜沧江中下游滑坡泥石流分布规律与危险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川  朱静 《地理学报》1999,54(B06):84-92
澜沧江中下游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广泛,通过调查,研究区发育滑坡泥石流灾害点1152处,严重影响航道畅通、水利水电建设和城镇发展。本文分析丁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规律、影响滑坡泥石流形成发展的静态环境因素组合和动态因素组合。开展滑坡泥石流危难区划评价,是为了进一步认识该地区滑坡泥石流恬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流域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应用因子叠置法、极差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对研究区滑坡泥石流危险度进行综合医划,划分出高、中、低危险区和危险江段,为制定澜沧江中下游地区滑坡泥石流减灾防灾中长期规划提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清文  崔春龙 《山地学报》2004,22(3):383-384
通过对目前公认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公式的分析,提出新的危险度评价因子泥石流损失和评价模式危险度(H)=规模(M)×频率(F)×损失(S),其中,到达受灾区的泥石流规模。  相似文献   

15.
流团模型在泥石流危险度分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应用王光谦等发展的流团模型,在泥石流摩阻为速度的二次多项式的条件下,根据一定的地形条件、流量过程线及泥石流体的一些参数,模拟了泥石流在堆积扇上的扩散堆积运动。由数值模拟结果,以泥石流的最大动能为分区指标,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分区模型。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云南东川尼拉姑沟,取得了该沟50a一遇泥石流的泛滥范围和危险度分区。  相似文献   

16.
云南金省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滑坡泥石流灾害区划是自然灾害区划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选取11个指标,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云南金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区划,将该流域划分为3个滑坡泥石流灾害区、9个滑坡泥石流灾害亚区,揭示了该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地域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制定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规划及减灾防灾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分形维数权重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系统问题,为了准确评价泥石流所处的危险度状态,进而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提出了基于分形维数权重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选取影响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10个主要因素,根据分类标准,采用在每级标准中随机内插的方法,得到40个标准样本,用于构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分形一插值模型;其次根据最大似然分类原则确定每个泥石流指标的评价分维数;然后利用加权求和法计算样本的综合评价值,并根据样本综合评价值与经验等级之间的关系建立分形插值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是准确和可靠的,与采用其他分类方法所得结论一致.此外,该模型可以得出每个样本的具体得分值,即使对属于同一级的样本也可以排出它们的优劣顺序,因而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沟判别与危险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朱静 《干旱区地理》1995,18(3):63-71
以云南泥石流形环境的区域调查为基础,提出了以11项因素作为泥石流沟判别与危险度评价预测的背景参数,依据关联性序列分析确定了因素的权重分析,应用数量化理论建立了泥石流沟判别模式和危险度评价预测的计算方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法可靠、简便和实用,适用蚶类泥石流沟判定与危险度的评价预测。  相似文献   

19.
滑坡危险度区划研究述评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乔建平  赵宇 《山地学报》2001,19(2):157-160
滑坡危险度区划是滑坡研究发展到一定深度所提出的新课题。到目前为止,我国既无统一的滑坡危险度评价理论体系,也无统一的滑坡危险度区划制图方法。因此,该项工作异常薄弱,这是造成预防不及时,措施不力,从而导致广泛、严重滑坡灾害的原因之一。滑坡危险度区划的主要目的是:①建立标准化评价体系;②滑坡信息库;③评价区域滑坡的危险性;④提供标准化危险度区划图件;⑤减灾防灾的决策依据。文章对此问题的研究动态评述基础上。提出了危险度区划的内涵和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20.
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云南省是中国遭受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而对危险范围和危险程度进行划分和评估是泥石流减灾的重要内容。以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为例,应用泥石流沟危险度综合评价法对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评价;接着应用流域背景预测模型对泥石流危险范围进行预测,在这些数据和已构建的东川城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基础上,应用GIS生成了以上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图,研究成果为东川城区减灾防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