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7月15~1 6日,“2001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在青岛举行。本次论坛共收到国内外提交论文81篇,其中院士论文13篇。与会代表听取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7个主办单位围绕“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所作的报告;中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5位院士和美国、日本、韩国等6位国外专家就“海洋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演讲;来自国内外的海洋科技专家还针对海洋战略、海洋经济、海洋生物、海洋环保、海洋矿产和海水利用等问题向大会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论坛还举行了“港口、经济与城市”电视特别访谈和“院士青岛行”座谈、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2.
把握“数字地球”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数字地球”新战略“数字地球”的观念 ,是美国原副总统戈尔( A.cole,1 999)提出的 ,引起了政治家和科学界的关注。中央军委江泽民主席在院士大会上号召青年科学家密切关注 ,中国科学院发起组织了第一届“数字地球”国际研讨会 ,发布了“北京宣言”,第二、三届分别在北美 ,欧洲举行 ,第四届 ( 2 0 0 5年 )将由日本举办。  相似文献   

3.
超前决策与知识创新——国家大地图集的经历和启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195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我就从大学调进科学院来,一直在基层工作。先后参予了几个研究机构的筹建和开拓。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回顾建国初期承担“国家大地图集”的任务,深受启迪和教育。联系当前知识创新的思潮,谈谈对超前决策的认识和愿望。 1.国家任务,催人奋进 建国以前的30年间,中国大型地图集的代表作,主要是申报馆出版的“中华民国新地图”。50年代初,国际上认可的则是台湾出版的五卷“中国地图集”。  相似文献   

4.
11月29日下午在北京五洲大酒店举行了国际欧亚科学院第四次中国院士全体会议。会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长什里亚耶夫院士和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廖克院士讲了话。国际欧亚科学院院长什里亚耶夫院士和秘书长吉库诺夫院士向最近新当选的15名院士和7名通讯院士颁发了院士证书,还安排了刘纪原院士和李京文院士分别作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的学术报告。国际欧亚科学院1994年1月成立,是由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所组成的科学团体,其宗旨是:通过科学、技术、文化等领域科学家、技术专家与社会活动家的共同努力与通力合作,促进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组建的“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于1997年8月28日在香港正式成立,来自内地、香港科技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100多位贵宾参加了开幕典礼。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李国章校长亲临主持揭幕,并作了重要讲话。在成立典礼上,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孙枢院士、中国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郑立中教授、联合国亚太社会经济委员会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部何昌垂博士在会上致贺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先生在揭幕前作了题为《优势互补 比翼齐飞》的演讲,联合实验室主任林珲副教授在仪式上对联合实验室作了介绍,周成虎主任、郭华东副主任 (学术委员会) 回答了贵宾们提出的有关问题。 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得益于多方面的支持,是在杨振宁院士、陈述彭院士等的鼓励促进下,在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陈宜瑜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李国章校长等领导的支持下,在许多科学家的积极参与下,由陈宜瑜副院长及李国章校长代表双方于1997年6月28日签定协议后,正式建立的。  相似文献   

6.
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于2001年6月20日在北京中国科技馆举行了第五次中国院士全体会议。会议在庄严肃穆的国际欧亚科学院院曲声中开始 ,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廖克致开幕词。他首先对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院士中德高望重、年岁最高的陈芳允院士于2000年4月不幸病逝表示了最沉重的悼念。他说 :“陈芳允院士是老一辈著名的电子学和空间系统科学家 ,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还是“863”计划的倡导者之一 ,为我国科技事业 ,尤其是国防科技和空间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基地研究员岳天祥博士主编的《资源环境数学模型手册》,由科学出版社 2 0 0 3年 9月出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陈述彭先生为此书作序 ,并对此书的理论与实用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本书系具有深厚数学造诣的作者经过多年积累 ,是继查询、清理“地理学报”有关地学数学模型试点工作之后 ,对近百年来有关应用于资源环境领域的数学模型进行逐一的精选、查证、汇编而形成的资源环境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工具书。  相似文献   

8.
遥感应用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是一代新所。她顺应国际科技发展的潮流而诞生,伴随国家对新技术的不断需求而成长。自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所以来,经过以陈述彭、徐冠华院士为代表的历届领导与全体职工的不懈努力,得益于中国科学院及国家主管部门和兄弟单位的支持,已建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空间应用与对地观测领域综合研究实验基地,并且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国际遥感界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0,22(7):1588-1588
正陈述彭(1920—2008年),我国现代地图学的开拓者、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奠基人,著名地理学家和地图学家。1920年生于江西省萍乡市,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42—1948年任浙江大学助教、讲师,期间在重庆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44—1945年)。1950年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副所长,1988—2008年任名誉所长;1985年组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历任主任、学术委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是全球独待的地质地理单元,素有“地球第三极”和“世界屋脊”之称。1964年以后,中国科学院先后多次组织对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这些考察获得了大量丰富资料和重要调查研究成果,填补了该地区的研究空白,取得了许多新的发现和认识,包括高原的形成与演化,自然资源及其评价等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基础研究。在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的同时,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中国科学院创新计划,高等院校211工程,先后批准了科学界建议的“863","973”计划……。无一不是在强调科学基础研究一强调原始创新。从而使我国基础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2000年科学发展报告>对1999年最热门的科学前沿领域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反映了1999年世界科学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及我国科学发展水平及其所处的地位,并就对科学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中所起的作用,向国家提出中国科学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200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以其客观性、权威性、前瞻性、文献性作为基本要求,以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基本目标,以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提供坚实的手柄为基本目的,是中国科学院多年来对“自然-经济-社会”的复杂关系进行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结晶。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科协组织的“科技进步和信息产业化问题与对策专家论坛”会议上.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姚永炀、原国务院信息办公室专家组成员于致田,针对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卓越的地图学家,国内外知名的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专家,国际国内学术活动家陈述彭教授,因病于2008年11月25日不幸逝世,享年88岁。陈述彭院士1920年2月出生于江西萍乡。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并留校任助教,同时在母校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后继续留校任讲师。新中国成立不久,他来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专心从事地学探索研究。凭着对地球科学执着的探索信念、分析综合能力,尤其是对科学生长点的敏锐洞察力,他总是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热情指导和带领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不断向新的领域进取。  相似文献   

15.
第十二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于2000年9月19~2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空间科学学会、中国地理学会、航空学会、地质学会、自动化学会、测绘学会、海洋学会、海洋湖沼学会、气象学会所属的遥感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参加亚洲遥感协会全国委员会11个单位联合主办,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承办,共有36个单位的12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童庆禧院士、李德仁院士、王怀义教授分别就“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遥感”、“1996年~2000年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进展”、“资源卫星光学遥感器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做了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6.
《地球信息科学》2 0 0 2年第 4卷第 1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正式与国内外广大读者见面。本期设置有数字地球战略研究、数字城市论坛、数字海淀进展、两岸学术交流、空间模型分析和学苑动态 6个栏目。本期的主题是 :1 .数字地球战略探讨数字地球是 2 0世纪末举世瞩目的热门话题 :涉及到全球经济的区域重组 ,跨国公司的资源再分配 ,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乃至建立世界新秩序与保障国家安全等诸多重大问题。在我国 ,目前纷纷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 ,力求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区”等 ,抓住机遇 ,务实苦干 ,不断规划深化“数字地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陈述彭(1920—2008年),我国现代地图学的开拓者、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奠基人,著名地理学家和地图学家。1920年生于江西省萍乡市,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42-1948年任浙江大学助教、讲师,期间在重庆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44—1945年)。1950年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9,21(11):1823-1823
正陈述彭(1920-2008年),我国现代地图学的开拓者、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奠基人,著名地理学家和地图学家。1920年生于江西省萍乡市,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42-1948年任浙江大学助教、讲师,期间在重庆资源委员会经济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44-1945年)。1950年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和福建省自然资源学会主办的“海峡两岸资源互补与永结利用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0年 9月 4日至 6日在福州召开。来自两岸地理和资源科学的 8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福建省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福建师大自然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朱鹤健教授主持开幕式 ,福建省人民政府汪毅夫副省长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洪华生教授等出席开幕式 ,福建省科协林思翔副主席致开幕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 ,台湾中华地理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地理系教授张长义分别代表两岸学者讲话 ,福建师大校长曾民勇教授致词祝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 62篇 ,有 32篇论文在大会报告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赵鹏大院士男,1931年5月25日出生于辽宁省清原县,满族,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54年留学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师从A.A雅克仁教授,1958年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任副教授(1960年)、教授(1980年),1983年任武汉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院长,1987年至2005年先后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及中国地质大学总校校长,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