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总有机碳、烃类、芳香化合物和脂肪酸等极性化合物入手,总结海底热液活动对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影响,结合沉积物中无机参数,分析无机参数与有机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海底热液活动对沉积物中有机质影响机制问题进行探讨。热液活动对海底沉积物中有机质有一定影响,海底热液区中的有机物可经过扩散、对流、携带等方式逐渐向热液区周边迁移;高温的热液流体在对沉积物进行淋滤时,能使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发生蚀变,都对沉积物中有机质产生重大影响。提出海底沉积物中有机质在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利用岩心、薄片资料,结合碳氧同位素地化数据,分析四川盆地南部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类型并探讨储渗空间的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海底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压实压溶作用、破裂作用和充填作用等.白云石化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溶蚀作用是关键.埋藏期白云石化形成晶间孔,表生期溶蚀发育膏模孔、晶间溶孔.热液溶蚀形成的热液溶蚀缝洞及热液破裂作用为储层提供有效储渗空间,多期次的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为研究区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对比角度,总结分析了世界现代海底喷流的块状硫化物成矿堆积,综述了现代海底块状硫化物成矿主要形成于洋壳和岛弧环境的实际观察结果,突出强调了洋壳环境和岛弧或陆壳环境两种成矿环境对成矿类型分类的意义。对上地幔部分熔融岩浆来源与地壳物质可能带入、火山喷发岩浆系列的演化和对热液成矿作用的控制进行了讨论,对比分析了岩浆流体对成矿的重要贡献和控制作用,以及成矿热液循环体系形成的条件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桃园—测鱼铜成矿远景区是河北省重要的成矿远景区之一。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初步总结了该地区铜多金属矿六种成矿模式:与火山、次火山浅成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锌矿床、与海底火山活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热液充填脉状铜矿、变质辉绿岩型铜矿、角砾集块岩型铜矿和中低温热液充填脉状铅锌矿,提出了五种找矿模型:变质辉绿岩型,热液充填脉状,与海底火山活动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与火山、次火山浅成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锌矿和角砾集块岩型铜矿类型。  相似文献   

5.
秦岭泥盆系铅锌成矿带中闪锌矿微量元素特征表明矿床属海底喷气成矿,成矿流体温度为低温.矿床可划分沉积和热液改造两大成矿期,以前者为主.沉积作用形成的闪锌矿富Ga、Ge、Cd,浅色,晶胞参数小;后期热液改造形成的闪锌矿富Fe、Mn、In、Se,色深,晶胞参数大.  相似文献   

6.
青海德尔尼铜(钴)矿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实测剖面工作为基础,通过野外详细地质观察,室内电子探针分析对比,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论述了德尔尼铜(钴)矿床成矿晚于超基性岩,矿床主体为海底喷流沉积成因,同时经历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和构造变位.其成矿过程为:在拉张环境下,蛇绿岩破碎,同时发生了海底喷流-沉积作用,喷流物质沿蛇绿岩中的构造破碎带喷出与沉积,并萃取了超基性岩中大量的钴,矿体形成后又经历了构造变位.  相似文献   

7.
综合应用岩石薄片显微镜鉴定、电子探针分析、阴极发光显微分析及流体包裹体温度测试等,研究塔东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岩石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中下奥陶统灰岩中发育钠长石自生矿物,钠长石的发育和分布具有独特性,集中发育于鹰山组灰岩地层,以偶见、分散状和沿缝合线富集3种产状分布,主要交代灰岩微晶方解石沉积组分及海底胶结物方解石等早期成岩组分;钠长石的流体温度较高,温度在340~440℃之间,与沉积时或沉积期后不久的浅海岩浆热液喷流作用有关;钠长石被晚期热液鞍状白云石交代,被缝合线及构造裂缝切割改造,为古城地区第一期热液地质作用.该地区钠长石的发现丰富塔里木盆地热液地质作用的矿物学标志,为研究热液地质作用期次和热液演化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铅锌矿床,根据其形成背景及物质来源可划分出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陆相次火山热液型、变质海相火山热液型、变质同生沉积型、同生沉积-变质热液再造型、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盆地热卤水型等8种类型。矿床特征显示出铅锌矿床的形成大多明显地受到了太古代绿岩带及早元古代以来碳酸盐岩地层的控制;在成因上多与优地槽环境下的海底火山活动、地壳深部的热环流作用及活化地台上的岩浆活动有关。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受到了太古代—早元古代地槽形成到回返、中元古代初期地台形成到坳拉谷产生及中生代地台活化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影响,同时早古生代中期吉黑地槽系的强烈活动也对地台北缘凡河凹陷内的铅锌矿床的形成起到了明显的控制作用。矿床成因模式受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影响而具有明显的演化规律,由太古代末期的变质海相火山热液矿床,早元古代变质同生沉积矿床、变质热液再造矿床,到早古生代中期的盆地热卤水型矿床,最终演化成中生代的岩浆成因型(热液型、矽卡岩型、陆相次火山热液型)矿床及叠生矿床。  相似文献   

9.
河南内乡夏馆-西峡二郎坪一带金矿床(点)广泛分布,成矿类型多样,产出条件复杂,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以及中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层中都有金矿形成.根据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机制,将产于接触带和地层中的金矿体分为5种类型,它们是在火山、火山沉积和正常沉积等不同背景下,由岩浆热液、变质热液或地下水热液叠加改造(再造)形成的,每类矿床都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成矿过程,以后期热液交代、充填成矿为主.构造对金矿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金成矿带,二级韧脆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床分布,三级层间破碎带、断裂裂隙带和接触带构造控制矿体就位.构造热液的叠加改造或再造主导了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0.
西昆仑塔什库尔干铁矿带矿床类型、成因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块地质演化、含矿岩系、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典型铁矿床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域含矿建造的特征、时代、矿床类型及成矿规律。结果表明: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块原"布伦阔勒群"实际上发育古元古代(2 100~2 500 Ma)、寒武纪早期(510~540 Ma)等两期沉积成矿事件,同时在中晚元古代(800~1 800 Ma)和海西期—印支期(200~410Ma)分别发生过强烈的变质和变形作用,局部富矿的形成可能与后期热液的叠加改造作用有关。区域铁矿可划分为两类:一为条带状铁建造遭受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如赞坎、莫喀尔和吉尔铁克沟铁矿床,其形成环境为早元古代活动陆缘的弱氧化—还原的浅海相沉积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热液对基性火山岩的淋滤及少量陆源物质的风化;二为早寒武世海相火山-喷流沉积型铁矿床,如喀来子、老并和叶里克铁矿床,其形成条件为半深海—浅海相、弱氧化—半氧化的断陷盆地环境,成矿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水沉积及陆源物质。根据区域成矿规律,推测卡拉本—喀来子—莫拉赫一带是寻找早寒武世与海底喷流成矿系统有关的铁-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吉尔铁克沟—赞坎北地区、莫喀尔及其以南地区是赞坎铁矿带的北延和南延,是寻找古元古代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
南秦岭主要类型热水沉积岩的REE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秦岭泥盆纪沉积柱中产有多种类型海底热水沉积岩.它们的ΣREE偏低(平均63.09×10-6),REE配分曲线平缓右倾,La/Yb=2~8,Ce亏损,总体上与海水相似。产于Sedex含矿层中的热水沉积岩具有正Eu异常,与现代海底热液及红海热液沉积物可比;而产在Sedex含矿层以下地层中的热水沉积岩Eu亏损,与EPR热液沉积物相似。REE地球化学研究和岩石学研究结果一致,支持热水沉积岩REE来源于海水及部分下伏沉积柱(包括基底),含矿热水沉积岩是盆地热演化到一定阶段具有一定深度和规模的循环对流体系在海底的化学沉积,而Sedex含矿层以下地层中的热水沉积岩则是浅部热水对流循环的海底显示.成岩和变质作用对岩石的REE未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2.
喇嘛萨依铜矿位于天山西段库松木切克山北坡,产于中元古界蓟县系库松木切克群。矿体的赋存和形态严格受地层层位、岩相和构造的控制。容矿岩石主要为钾长岩、硅质岩等热液沉积岩。矿体有与围岩整合的层状和切穿围岩层理的脉状两种产状形态。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地层的循环热液,属海底喷气沉积-再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3.
海底麻坑是由超压流体溢出海底时侵蚀海底沉积物所形成的一种负地貌,其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下构造环境(如大陆边缘盆地和增生楔等)。综合近年有关海底麻坑的研究成果,依据麻坑形状、直径、长宽比、空间分布以及垂向充填方式等特征,对其类型进行了系统划分,详细介绍了麻坑形成的主要条件及影响因素(如底辟、断层等),深入阐释了麻坑的成因机制。麻坑形成过程中,地层中的局部异常流体压力(超压)是最为关键的条件和驱动因素。根据地层中超压形成和释放过程的快慢,可以将麻坑的成因机制划分为渐进型、突发型和混合型3类。渐进型麻坑形成过程中,地层超压的形成和释放的过程较为缓慢;突发型麻坑形成过程中地层超压形成和释放的过程较快;混合型麻坑的形成过程介于二者之间。鉴于麻坑在形成过程中受到海水和下伏地层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未来十分有必要对海底深部地层中“超压形成-流体聚集-垂向运移至海底表面并逸散-形成麻坑”的整个动态过程展开物理和数值模拟研究,进一步建立海底麻坑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14.
科技     
《国土资源》2007,(4):60
我国第一口科学超深外将打在塔里木盆地;我国在印度洋发现新的海底热液硫化物活动区;科学家绘出首张木卫二地质构造图。  相似文献   

15.
胶西北焦家式和玲珑式金矿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胶西北地区,中生代郭家岭超单元岩浆期后成矿热液,形成了广泛发育的焦家式(蚀变岩型)和玲珑式(石英脉型)金矿床,并且具有相同的成矿热液,之所以产生两类有较大差异的上述不同类型的金矿床,在于热液房与外界的沟通条件有很多的不同。蚀变岩型金矿的热液房与外界沟通相对开放,成矿热液的压力迅速降低,促其汽化,增强了活动,有利于广泛交代作用的产生,导致了蚀变岩型矿床的形成;石英脉型的矿床热液房与外界沟通条件差,当温度下降后,才与外界沟通,主要表现为充填作用,而形成石英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找矿难度的加大,广大金矿地质工作者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理论模式,试图开辟新的找矿途径,因而需要理论提供更大的实际帮助。近年来,人们力求对所研究的成矿客体和周围介质的形成过程以及有关的基础地质、地球化学和物理化学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以图概括出新的认识。本文是在总结国内外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碱性火成岩与热液金矿化;浅成热液金银矿床的沸腾酸化模式;砂金细菌结晶和冰冻析出成因机制新说;构造剪切作用与金矿床的就位;不纯碳酸盐地层与微细浸染金矿化的关系以及海底喷流(气)成矿作用对金富集成矿的意义等六个问题作了扼要概括地介绍,这对广大金矿地质工作者将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17.
近日,我国第20航次大洋科学考察队首次在西南印度洋海域深海洋中脊成功发现一个非活动的海底热液区。 该区域海水深度在1800米左右,海底表层赋存大量死亡生物沉积而成的双壳角质层。科考队在该区域已成功取得多个“烟囱”样品以及大量多金属硫化物样品。  相似文献   

18.
野猫冲铜矿是小型的铜多金属矿床,储量丰富,所处黄茅地区属钦杭结合带北侧之萍乡-乐平坳陷带北缘新元古代早期裂谷区西段。在地表地质调查、钻孔岩心的考察以及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对矿床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显示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与晋宁早期变海底火山岩关系密切,具有富铜低硫、两期成矿温度,成矿流体具有海底喷流与构造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双重作用,得出矿床为海相-火山喷流沉积与构造岩浆热液改造蚀变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9.
大的喷气沉积型矿床可能由穿过盆地沉积柱进入基底岩系的热水对流房排放到海底形成。热液对流模式已经取得多方面地质地球化学证据及流体动力学的定量检验。喷气成矿作用是在很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广泛发育的一种重要成矿作用。大陆边缘断裂槽中的深囟水盆及相邻的碳酸盐台地上的沉陷洼地都是有利的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正初识"黑烟囱"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这是人类最关心的问题之一。2017年3月,《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称:至少在37.7亿年前,远古时代的深海热液喷口及其周围存在微生物活动的证据,极有可能代表着地球上最早期的生命形式。这一发现为生命的"高温起源说"增加了新的证据。这项研究中提到的深海热液喷口是什么?其实可以和陆地的天然温泉类比,只不过它是位于海底的热泉。其形成过程可以这样理解:海水沿海底裂隙向下渗流,受岩浆热源加热,再集中向上涌动并喷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