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南极长城站越冬队员个性和心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研  姚真  薛全福 《极地研究》1997,9(3):47-53
本文利用个性调查、心理特点测定和行为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中国南极考察队长城站越冬队员在南极极端环境和长期隔离状态下的心理适应性反应。结果表明:越冬后期,队员出现较多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个别队员较严重。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的平均标准分居中者为多数,甚至略有增加;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的4个分量表得分无明显变化。越冬队员居留南极1年后,外控成分有所增加,内控者减少。对心理特点的测试表明: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无显著差异,简单反应时有明显延长;记忆力非但没有减退,反而有所提高,高级神经活动灵活性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2.
1986年3月16日至4月19日,中国南极考察队二次越冬队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中国南极长城站执行了哈雷彗星观测任务。在为期34天的时间里共进行了8次观测,拍摄到大尺度照片9张,并详细地记录了观测过程。  相似文献   

3.
南极越冬队员血压、心率、体温和体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祚 《极地研究》1999,11(1):58-63
对中国第11次南极考察队长城站的17名越冬队员四项生理指标(血压、心率、体温和体重)进行了观察。就越冬的小群体而言,他们的各项生理指标,基本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个例的生理变化似与某些气象要素有关,但这些生理指标测量值,由于例数尚少,有待进一步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4.
叶芊  闫巩固 《极地研究》2010,22(3):262-270
探索南极科考队员越冬生活对了解人类适应南极、改善极地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对9名中国南极科考队员的深度访谈内容进行质性分析,总结出中国南极科考队员常见的生理、情绪、人际和与任务相关的四大类问题,归纳了影响越冬生活质量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且从个体和组织两个方面初步建立了南极环境中的越冬生活应对策略模型,为今后该领域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南极考察队员四项生理指标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研  姚真  薛全福 《极地研究》1998,10(2):60-64
本文观察了中国南极中山站越冬队员在不同季节的血压、心率、体温和体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极夜期间,平均收缩压低于对照和回国后的测量值;而舒张压则在极昼时高于回国后的水平;从早晨到夜间(无论极夜或极昼)血压呈逐渐升高的节律性变化。不同季节所测心率的平均值全部低于对照值,在极夜期间降到了全年的最低水平;心率在一天内的变化趋势与血压有很大的相似性。越冬队员体温的变化均低于对照值,但未达到显著的水平;就一天内不同时相而言,早晨的体温均低于其他时相。在中山站,越冬队员每月平均体重与对照值相比均有增加。上述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些观察与研究为了解人体在极端环境中适应性生理功能的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在南极中山站特殊环境下,膳食营养对人体的保护尤显重要。通过在中山站对第22和24次中国南极越冬队分别开展三次连续动态膳食调查,获取越冬队员的主要膳食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膳食模式的建议,以保障越冬队员的健康。分别在2006年、2008年采用连续3—4天/次称重法对第22、24次中山站越冬队员进行三次膳食调查,计算平均每人每日能量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队员膳食营养状况。越冬队员平均能量摄入充足,符合中至重等体力劳动所需摄入量(2 700—3 200 kcal)。获得的17种营养素中,钙、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元素硒的摄入量低于中国DRIs标准,钠摄入偏高,其余基本符合标准。烹调用油、食盐的摄入量超过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摄入量。脂肪、蛋白质提供的能量比(三大营养物质所提供的能量各占百分比)分别高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20%—30%、12%—14%,碳水化合物低于推荐的55%—65%。中山站越冬队员呈现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烹调用油、食盐的摄入量过高,钠摄入偏高,以及维生素A、C和钙、硒摄入量过低的膳食结构。应调整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调整烹调用油、钠盐的摄入量,补充维生素A、C和钙、硒。  相似文献   

7.
南极考察队员生活规律的紊乱与地磁场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南极越冬队员出现生活规律的紊乱及不同程度的“南极综合症”现象,结合越冬队员血液、尿及其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数据,对比南极地区地磁场变化,初步显示出这些现象与南极地区地磁场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行为地理学的方法,选取湖南省益阳市为调查地点,对城区居民不同商品类型的购物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了居民购物出行的一般特征、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居民购物出行的圈层结构。通过问卷的科学分析并将结果与已有国内大城市研究结果对比,得到了如下结论:(1)中小城市居民购物出行一般特征与大城市具有很大相似性,符合购物出行一般特征的普遍规律。(2)居民购物出行呈明显的圈层结构,但与大城市不同,中小城市呈现不连续的区间分布。(3)中小城市居民出行呈现被动购物型特征。(4)城市商业空间结构、距离、价格、商品质量为居民购物出行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参照条件是开展河流生态学研究的基础,这些条件不受或很少受到人为干扰。为研究尼泊尔Andhi Khola河上一处河坝的生态影响,采用野外快速生物筛分(RFB)法预先划分出2个研究参照点或最少干扰参照点,于2013年1月和2月采集了生物学样品(大型脊椎动物)和物理-化学样品。对大型无脊椎动物区系使用多栖息地采样(MHS)法。通过一些指标对预选的研究点进行了确认,这些指标是:尼泊尔生物评价法(NEPBIOS)、生物监测评价法(BMWP)、兴都库什喜马拉雅生物评价法(HKHBIOS)、Hilsenhoff法(HILSENHOFF),以及国家卫生基金会水质指标法(NSFWQI)。NEPBIOS、HKHBIOS、HILSENHOFF、RFB以及NSFWQI指标预测2个参照点的河水水质都比较好,达到II级水准。只有BMWP/ASPT水质指标预测2个参照点的河水水质都很好,达到I级水准。如此,预选的这2个水质较好的点(II级)被确认为研究参照点。本研究表明,多度量法适用于即将修建水利工程的河流的监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南极环境对考察队员儿茶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中国第八次南极考察队(长城站)队员赴南极前、居留南极及回国后尿、血浆的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含量变化,以探讨考察队员在居留南极期间普遍存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考察队员到达长城站2周时尿中NE急剧增高(与赴南极前相比P<0.05),越冬后(居留南极1年2周)NE大幅度下降(与到达2周时相比P<0.001),考察结束回国后NE恢复到赴南极前水平。尿中E含量在到达南极2周时同样显著升高,且增高幅度大于NE(与赴南极前比较P<0.001),越冬后E水平比到达2周时有所降低(P<0.05),回国后E水平没有恢复。提示,儿茶酚胺变化参与综合应激反应过程,E受心理影响大于生理因素。还发现部分考察队员惧怕抽血,故测定尿儿茶酚胺含量更切实可行。经酸化处理的尿样品在短期内温度(室温)对儿茶酚胺含量影响不大,因此,从南极实地取样返回国内检测及进行南极医学方面的研究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Studiesontheplasmatryptophanandurinary5┐hydroxy┐3┐indoleaceticacidinexpeditionmembersresidinginAntarcti┐caXuShuhuai(许澍淮)andX...  相似文献   

12.
研制了移动式极地大气参数测量系统。采用温度脉动仪和三维超声风速计分别对大气湍流强度C2n进行测量。在合肥和上海两地进行了约500 h的仪器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仪器运行稳定、两种方法测得的C2n符合得很好。仪器将在2013/2014年度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泰山站建站期间首次对泰山站的C2n进行测量、越冬期间首次对中山站的C2n进行测量,并计划在2014/2015年度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对昆仑站的近地面大气湍流强度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影响南极细菌S-15-13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15-13最佳产糖条件为:培养时间,56h;培养温度,8℃;碳源,1.0%葡萄糖;NaCl浓度,3.0%;pH,6.0-7.0。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S-15-13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 monas)。  相似文献   

14.
格罗夫山地区陨石回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琚宜太  刘小汉 《极地研究》2002,14(4):248-251
对中国南极考察队第15次队和第16队在格罗夫山地区回收陨石的工作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在两次考察中,共回收32块陨石,包括一块火星陨石。本文还对即将开始的第19次队陨石回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1IntroductionThephotosynthesisoforganicmaterandtheexporttothedepoceanarekeyprocesestotheoceanproduction,geochemicalcycleandth...  相似文献   

16.
薛祚  张研 《极地研究》1998,9(1):51-60
Psychologicalselectionmethodsforwinter┐overmembersoftheChineseNationalAntarcticResearchExpeditionXueZuohong(薛祚●)andZhangYan(张...  相似文献   

17.
埃默里冰架北缘海洋水文特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7/2008)观测的CTD资料,分析了埃默里冰架北缘的温度、盐度、密度的空间分布,并与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5/2006)观测的CTD资料进行了比较。比较后发现埃默里冰架北缘海域的最新变化是跃层深度明显变深,冰架北缘的东部海洋上层有明显的次表层暖水存在,但该暖水仅仅位于冰架北缘的最东端及其附近的站位,具有明显的局地性。此外,海洋的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都形成了明显的东西向梯度。这种梯度应与海表层浮冰的密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海-冰-气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张洁  杨滨  张侠 《极地研究》2004,16(2):151-158
本文简述了2003-2004年期间中国第18、19次南极考察和第2次北极考察的数据汇交和共享工作的进展情况。以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为数据发布基础平台,利用ASP.NET技术开发动态数据库驱动的网站,通过“中国极地数据库网站”和“中国地球科学数据共享网”向用户提供公益性的数据共享服务。2003-2004年发布新的数据集406个,新增记录100多万条。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第24航次采集的大气CO2浓度与AIRS的大气红外辐亮度进行统计回归,获取两者间的拟合关系。与该航次随机选取的60°S附近验证点比较,平均相对偏差为1.09%。同时,将拟合函数应用于对应第26航次同位置、近时间点的AIRS大气辐射值,其结果和第26航次走航数据进行比对,平均相对偏差为2.12%。对比同纬度下第24航次的精度,其精度有明显的下降,结果表明,利用统计回归的计算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