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2.5°×2.5°的再分析资料,对韶关市4月降水特征和2011年4月降水异常偏少的成因进行分析,找出了降水异常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2003年洛阳夏季多雨环流特征,探讨了汛期降水偏多的预报因子,并用副高特征量因子建立了汛期降水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2005年6月桂南沿海降水异常偏多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月桂南沿海降水异常偏多,通过分析气候背景,环流形势特征,并将其与历史多雨年和少雨年做对比分析得出:2005年6月桂南沿海降水偏多是在多雨的大气候变化周期中发生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西伸脊点位置偏西、脊线位置偏南是2005年6月桂南沿海降水异常偏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对比分析了三峡库区夏季旱涝同期环流特征,指出三峡库区夏季降水异常的主要成因是亚洲中纬度经纬向环流、北半球极涡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环流异常,通过相关普查方法找出了影响夏季降水的前期信号,提出了物理意义明确的夏季旱涝预测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5.
结合宜昌市11个气象台站1952年以来夏季降水资料和天气图资料,分析宜昌市1998年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降水异常程度及其气候成因,提出一套判定单站及域性异常降水的气候指标,由此确定1952年以来若干区域性异常降水年份,并分析异常降水与洪涝的关系,从而揭示洪涝灾害发生规律。其结果对洪涝灾害长期预测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也可用于气候分析及气候评价等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2008年华南前汛期致洪暴雨特征及其对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王东海  夏茹娣  刘英 《气象学报》2011,69(1):137-148
着重对2008年华南前汛期持续性致洪暴雨的降水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天气尺度的研究,并且对比分析了其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南前汛期洪灾较为严重的几年(1994、1998和2005年)的降水和环流场特征异同,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根据影响系统和雨区分布的不同,将2008年华南前汛期降水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5月26-...  相似文献   

7.
2019年秋季浙江出现全省性旱情,浙中西地区旱情最为明显,多地降水量破历史最低纪录,气温则较常年偏高1.5℃以上,基于浙江省67站降水、气温及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19年浙江秋旱成因.结果表明: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是秋旱发生的直接原因.500 hPa极涡主体偏于西半球,亚洲区冷空气强度...  相似文献   

8.
一是周期分析,采用NI(非整数波)功率谱和方差等周期分析方法,对近百年来重庆市沙坪坝站各季、全年的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和太阳黑子年相对数的十年滑动平均值进行周期分析;同时对各要素的历史变化趋势项、主要周期项等气候变化层次结构进行分解和相关计算,进一步了解盆东降水、气温变化的规律、特点、内在联系以及它们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关系.二是气候分型,以伏旱气候年代为基础对全年的气候进行总结和分类.三是气候展望 ,根据太阳活动变化趋势及对伏旱气候年代的预测就展望盆东未来气候的变化,结合各季、全年降水、气温的预测,对气候展望进行补充订正.  相似文献   

9.
2000年夏季华北地区降水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台站实测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0年夏季华北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东亚夏季风活动偏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偏北、阻塞高压较为稳定是造成华北夏季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并由此造成了南涝北旱现象。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范广洲  程国栋 《高原气象》2003,22(Z1):67-74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地质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地质事件,中国对西北干旱气候与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CCM3模式模拟了高原隆升前和隆升至临界高度时,西北地区的降水与现在的差别,从而初步探讨了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隆升对西北地区降水有明显影响.隆升前,西北地区年降水比现在偏多约150 mm;随着高原隆升西北地区年降水逐步减少,到高原隆升至临界高度时,西北地区降水比高原隆升前约减少了77 mm,但仍比现在多约73mm.在不同季节,降水的变化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