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黄县弧形断裂探测、活动性鉴定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通过地质雷达探测、工程探测、地震地质调查、断裂断错和上覆第四纪地层年代测试等,确定了黄县弧形断裂的空间分布、运动性质、活动时代、垂直位移和滑动速率,鉴定了断裂的活动性,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这些成果已在胶东北部沿海地区工程项目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山东内陆部分潜在震源区划分与调整、山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判定研究中得到应用。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其它活动断层探测和断裂活动性鉴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近场区活动断裂评价是确定近场区地震活动水平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地球化学方法探测隐伏活动断裂效果很好。本文利用地球化学方法确定了瘦狗岭断裂东段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3.
在第四系覆盖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近场工作中,活动断层的探测是一项重要工作,在目标层埋深几十米的情况下,地震映像勘探是进行断层探测的有效物探手段,结合唐山北郊热电2×300MW机组建设场地、沽源电厂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进行断层探测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冉勇康  陈立春 《地震地质》2004,26(4):733-741
长线工程场地一般都得穿经活动构造带,因而活动构造研究在该类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尤为重要。为此,文中对长线工程场地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要求和活动构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线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活动构造研究宜开展的研究内容、技术指标、技术路径和成果提交等工作要点。最后,对长线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活动构造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活动断裂评价和场地评价的方法和步骤,指出了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贾素娟 《中国地震》1996,12(4):411-420
合理地确定场地的历史地震影响烈度,是工程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以广东南澳跨海大桥场址为例。论述了历史地震影响烈度分析的要点。首先对南澳附近1918年7.3级地震的震中位置及对桥址的影响烈度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7.
彭亮  吴彬  沈军  唐丽华  陈建波 《内陆地震》2008,22(3):234-242
利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对大(Ⅰ)型一等工程-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所在的场址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该拟建工程场址所在的西昆仑地震带是新疆境内地震活动强度最高、频度最大的地震带,拟建工程坝高库大,为了进行准确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本研究根据区域地震活动性及地震构造研究成果,确定了地震活动性参数,按照构造类比、历史地震重演原则划分了潜在震源区;在分析了区域地震活动环境和地震构造等因素后,综合评价其对场地地震危险性的影响;根据确定的地震动衰减关系及地震带、潜在震源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应用概率方法计算得出了场地不同概率水平的水平向基岩峰值加速度。其结果做为适合该水库的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结论,用于指导工程选址、设计、抗震设防。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确定性数值模拟方法与地震动预测方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重大水电工程场址设定地震的地震动时程生成方法。该方法基于场址设定地震,首先采用地震动预测方程确定场址的场地相关反应谱;其次建立包含震源和场址的场地模型,通过确定性数值模拟方法生成场址地震动时程;最后对生成的场址地震动时程进行调整,使其反应谱与设计谱相一致,用于工程抗震分析。这一方法生成的地震动时程既考虑了震源机制、传播路径以及局部场地效应等物理背景,又与场地相关的设计地震反应谱保持一致,为重大工程抗震分析与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海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特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海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涉及的几个特殊问题,如考虑中深源地震影响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海底软弱土层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等方面的问题。借鉴春晓气田群开发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其它工作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对这些问题处理的对策,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拟建的某水利工程场地存在一规模较大的北北东向断裂,定名为F1断裂.通过对F1断裂的地质雷达探测、工程地质资料分析、地震地质调查、断裂断错和上覆第四纪地层年代测试等工作,鉴定了此断裂的活动性,评价了断裂对工程的影响,提出了工程选址和设计建议,为断裂活动性鉴定在工程选址和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1.
核电厂址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地震勘探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近年来在多个核电厂址地震安全性评价中陆域覆盖区和海域浅层地震勘探的工作经验,通过对不同的典型工程实例分析,讨论了在不同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下,用浅层地震反射法探测隐伏断裂时应注意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提出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实施隐伏断裂探测时的地震仪器设备选择、方案设计、参数选取、断层识别的基本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区开展核电厂址能动断层探查工作提供实用性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2.
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研究评述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回顾了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进展,包括边坡岩土体地震反应分析方法、边坡岩土体的动力特性和强度准则及参数测试、边坡地震失稳机理与失稳位置、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指标与安全标准、边坡地震动输入和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指标的计算精度,还作了简要评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关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目前上海市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讨论。根据上海市地震环境和场地条件,以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In the new types of industrial activities including unconventional energy extraction associated with shale gas and hot dry rock, gas reservoir operations, CO2 geological storage, undergoing research on induced earthquake forecast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forward positions of current seismology. As for the intense actual demand, the immature research on induced earthquake forecasting has already been applied in pre-assessment of site safety and seismic hazard and risk management. This work will review systematically recent advances in earthquake forecasting induced by hydraulic fracturing during industrial production from four aspects: earthquak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maximum expected magnitude forecasting, seismic risk analysis for engineering and social applications and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In terms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we introduce statistical forecasting models such as an improved ETAS and non-stationary ETAS and physical forecasting models such as Seismogenic Index (SI) and hydro-mechanism nucleation. Research on maximum expected magnitude forecasting has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of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net injection volume of fluid, power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and physical forecasting regarding fault parameters. For seismic risk analysis, we focus on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and quantitative geological susceptibility model. Furthermore, this review is extended to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that contain obtaining accurate fault scale and environmental stress state of reservoir, critical physical process of runaway rupture, complex mechanism of fault activation as well as physical mechanism and modeling of trailing effect. This work in understanding induced earthquake forecasting may contribute to unconventional energy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seismic hazard mitigation,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s a reference.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土石坝抗震研究的现实意义及工作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围绕西部大开发和南水北调战略的需要,对高土石坝抗震研究的现实意义和若干关键问题及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并针对高土石坝震害资料获取与整理、坝料动力特性研究、多耦合非线性动力分析理论和方法、动力破损特征与地震灾害机理、地震安全评价与震害预测的基本理论、抗震设计及抗震措施、震灾机理和抗震理论的动力模型试验等研究提出了工作设想和展望,并提出了建立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及防灾对策专家系统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Study on fault activity is a fundamental part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earthquake relief in big cities.In the active fault exploration in Zhengzhou,the spatial distribution,geological features and activity of the Huayuankou fault,the Shangjie fault and the Xushui fault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seismic prospecting method.New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ults was gained.This provides reliable basic data for future earthquake forecast and earthquake relief work in Zhengzhou.In addition,we proposed some ways to identify fault activity throug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ivity of a fault and raised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exploring active faults in big cities and exploring concealed faults in regions covered with thick overburdens.  相似文献   

17.
甘肃地区波速测试中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的弹性波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力学参数,可用于场地类别划分、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以及判别砂土、粉土、黄土液化、黄土震陷等。准确测得场地波速资料是进行土工设计和预测岩土地震灾害的关键技术环节。本文收集了甘肃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小区化实测原位波速资料,分类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反面案例的形式给出了波速数据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地区气候湿润,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加上地震周期长,人类活动频繁,地质事件遗迹难寻;另一方面,东部地区经济蓬勃发展,建(构)筑物和公众地震安全要求攀升。本文为解决这一日益尖锐矛盾作了相应综述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从经验预报统计样本局限性分析入手,综述史前地震识别标志和事件时序的分析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东部地区史前地震事件强化研究思路,即充分利用大规模考古发掘和工程所揭露的机遇,抢救性编录、分析。同时与考古、地质等相关部门联手,反演并重构全新世以来天然变形事件时序,用于弥补经验性预报的样本局限,从而科学预测地震趋势。作者的初步实践表明,这一思路是可行的,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有望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印度锡金邦6.8级地震中国西藏地区民房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1年9月18日印度锡金邦发生6.8级地震,对我国西藏地区造成较大人员伤亡与民房破坏.本文在现场地震烈度调查和地震损失评估基础上,对灾区民房震害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灾区民房的震害特点、抗震设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提出了西藏民居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强调了民居抗震中的概念设计.根据相应的抗震措施和原则,在不增加太多费用的情况下可以大幅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人员伤亡和损失,促进西藏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及相关技术问题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本文简单回顾了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变迁与发展过程,探讨了几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分析了相关技术方法的发展与更新趋势。文中重点讨论了不同的地震影响量之间概率水平的一致性问题,同时对在设防水准的选取、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不确定性考虑、地震动衰减笑系的获取、地震动时程合成中的参数匹配、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的非线性处理、设计地震动确定等方面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给出了对这些问题处理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