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造复合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壳上许多地区常可见到成生时间先后不同的构造形迹互相穿插、互相干扰、互相利用、交织在一起,构成多种复杂的构造复合图象。研究这些构造形变之间的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及力学关系就是构造复合理论与方法的基本内容。 分辨构造复合关系,对于确定构造体系,恢复构造变形历史,反演构造应力场的更迭关系,以及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历史和地壳运动规律问题都是不可缺少的研究步骤。在生产实践中,分辨构造复合关系,对于研究各类矿床的成生与分布规律、确定地震活动区及工程地基的稳定性等实际问题也是极为重要的工作环节。因而李四光教授所倡导的地质力学把它提高到较重要的地位,并明确地规定为地质力学工作方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步骤。马杏  相似文献   

2.
《地质力学学报》2019,25(1):I0001-I0002
矿田是地壳上的某一成矿显著地段,包含着在地质构造、物质成分和成因上具有成生联系的两个以上的矿床和矿点。矿田构造是指在矿田范围内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构造因素及其组合和叠加、改造关系的总和,它既包括构造形迹和岩石的组构特征,又包括构造对成矿地球化学、物理化学过程的影响机制和发展历史。地质力学用力学的观点来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进而涉及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体现了系统论的思想,在研究和生产实际中提出了“构造体系”、“构造成生联系”等观点;并从结构面力学性质、构造形迹的序次和等级、构造体系的存在和范围、岩石力学性质和模拟实验研究等角度,来探讨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在诸多矿产资源研究勘查方法当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研究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一地质力学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方法“地质力学”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科技战线一面又红又专的旗帜——李四光同志创立的。它是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成长起来的一门自成系统的介于地质学与物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是构造地质学与动力地质学之间的桥梁。它是根据力学的原理与方法,按照一定的逻辑步骤,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李四光同志说:“它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这句话通俗形象地说明了这门学科的性质。它的出现,动摇了地质科学的某些传统观念,促使地质科学向新的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4.
主要论述了地质力学从构造形迹入手,通过构造体系的划分与研究来探讨地壳运动及动力来源的学术思想;评述了地质力学的几个基本观点和工作方法;提出了地质力学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希图能达到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活跃地质力学学术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一、巨型纬向构造体系巨型纬向构造体系(以下简称纬向带)与地壳运动之联系,是地质力学一项基本理论问题。李四光教授早年探讨地壳运动规律时即得到启发,经过几十年的研究,逐步深入,得出了一些基本的规律,充实了地质力学的基本理论。本文拟从地质力学的基本观点出发,根据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纬向构造形变,结合其他学科观测研究的成果,对巨型纬向带,作一些补充讨论。(一)巨型纬向带发生的原因及其展布的规律性1.纬向带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与地壳运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对中国现今地壳形变场、断层位移场、地应力场、地质灾害场、地壳深部结构构造等分别研究和分区。首次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讨论了中国现今地壳运动问题。对中国地壳运动的某些过程、时空发展演化及运动规律的新认识,为中国地壳运动理论补充了现今构造应力场资料,同时也为国民经济规划、减灾防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地构造学研究地壳的运动和变形,及被这些运动和变形所决定的岩层的产状。大地构造学确定地壳的运动历史,并阐明地壳运动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因此,它能够给予地壳构造演化的清晰概念,因为这种构造是由地壳的深部力量所控制的。大  相似文献   

8.
大陆漂移, 板块构造, 地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津 《地球学报》2009,30(6):717-73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提出的依据; 论述了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 由于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发现了大洋中脊、洋底扩张, 解释了大陆张裂的机制, 并建立了全球板块构造理论, 形成现代地学思想的革命; 李四光在大陆漂移说提出的同时已在积极地探讨和论述大陆地壳水平运动问题, 并结合中国大陆实际, 发展了陆内碰撞变形理论, 即包括全球大陆构造体系在内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他强调地质力学是一支脚站在地质上, 另一支脚站在力学上来研究地壳运动和变形现象。后来更扩大了其在资源、环境方面的应用。文章对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全球板块构造理论及地质力学三者的关系做了深入探讨, 论述了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方法的现代意义、超前意义, 提出要重视和发扬李四光留给中国人民的宝贵遗产, 建议深入学习李四光的著述, 结合地质调查新成果去丰富它和发展它。  相似文献   

9.
地质力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论评》1982,28(2)
一、地质力学的发展历程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的原理研究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由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开始倡导研究的,是以我国的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10.
大地构造学是地质学中最富兴趣的分支之一,同时也是最艰深的分支之一。它的课题是研究岩层矿床的形式、地壳运动及其历史,确定地球构造发展的规律性,企图解决地壳变动原因的问题。大地构造学所面对着的问题具有很大实际和理论的价值。关于岩层形式以及它们在地壳中分布规律的知识,为了正确地组织  相似文献   

11.
大量的野外工作证明,旋扭构造是地壳构造中一种常见的构造类型。对于旋扭构造,李四光教授不仅对建立和识别该类构造,而且在模拟实验以及理论分析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地质力学在我国地质工作中的普及,对于研究旋扭构造又作出了许多成绩。运用旋扭构造的控矿理论,相继找出了很多有用矿产。事实表明,它不论对内生矿产  相似文献   

12.
(一) 地质力学研究现状地质力学经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发现了众多的构造体系及其在陆壳中的定型性,定位性、定向性,确定了构造体系的三大类型和五种构造型式。即横亘东西的复杂构造带、走向南北的构造带和扭动构造三大类,以及多字型构造、山字型构造、旋卷构造、棋盘格式构造和入字型构造五种构造型式。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独特构造特征、成生时代及应力作用方式,并进而探讨了它们所反映的地壳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区域重力场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重力资料已被许多国家广泛地用于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的研究与解释工作中。  相似文献   

14.
在第一讲里,我们介绍了地质力学的内容、特点、基本观点、研究现状和今后面临的任务。本讲着重谈谈地质力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基本工作方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一、结构面的概念及其分类大家熟知,由于地壳的运动,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复杂的地质现象。对自然界复杂的地质构造现象,怎样研究它们呢?怎样才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成生规律呢? 地质力学,从运动的观点出发,认为,虽然自然界的褶皱、断层、节理等地质现象复杂多样,但它们都是岩层、岩体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由于地应力的长期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永久形变的形象和相对位移而遗留下来的踪迹。这些形象和踪迹,统称为构造形迹(也叫结构要素)。  相似文献   

15.
吕古贤 《地质论评》2000,46(6):637,659
地壳异常压力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2月26日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学组发起组织。会议由吕古贤研究员主持。 地壳异常压力学术研讨会得到了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发展司的支持。董  相似文献   

16.
在工作实践中,深感对赣南地质构造问题了解的太少,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地质工作的发展。这次乘整理资料的机会,翻阅了一些资料,得到一些启发,根据个人体会及对赣南地质情况的一点了解,对赣南地质构造问题,综合出如下几点认识与同志们商讨,希能得到大家的指正。关于赣南地质构造的研究,是属于大地构造研究之范畴的。当前对大地构造—地壳运动的观点,主要有两派:一派主要是从地质力学观点出发,认为构造变动之产生,是由于一种扭应力作用的结果,其现象是地壳表部的平面变形。如压应力—水平作用力造成  相似文献   

17.
川滇交界地区地壳结构及现代地壳活动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地球物理异常及大地测深资料探讨川滇交界地区的地壳深部构造背影及地壳结构特征,并综合多方面的研究资料,以两板块碰撞、青藏高原窿升为构造背景,以川滇菱形断块运动为基本模式,全面系统地揭示川滇交界面区的现代地壳活动性。从地壳运动图象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断块差异性活动是现代地壳活动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煤瓦斯突出研究方法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造应力、能量集中与采动应力叠加,是煤瓦斯突出的根本原因,是现今构造活动的表现,由现今地壳失稳所致,属于地质力学问题。借鉴李四光倡导的地震地质工作经验,从现今活动构造体系研究入手,采用岩石力学与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思路方法、技术,结合地壳稳定性评价实践经验,探索煤瓦斯突出减灾防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GPS技术应用于中国地壳运动研究的方法及初步结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中主要就中国利用GPS等空间测地资料研究地壳运动、构造变形 ,以及用于地震预测探索方面 ,从方法技术和近年来取得的一些初步结果进行了概要性论述。介绍了利用GPS技术资料研究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水平应变场、建立地壳运动模型等方法研究的进展。由GPS观测给出的地壳水平运动初步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现时水平运动在全球参考系中为整体向东 ,并兼有顺时针扭转运动。西部地区构造形变强烈 ,整个青藏块体及其边界带 ,以及新疆西部是应变值最高的区域 ,水平应变场主压应变优势分布方向为近NE向 ,空间差异显著 ,反映了印度板块碰撞推挤和青藏块体强烈构造运动的影响。中国大陆东部水平运动的差异性不显著。强震分布于地壳运动的大小、方向显著变化的区域 ,大地震通常发生在水平剪应变高值区或其边缘 ,尤其是与区域主干断裂的构造活动背景相一致的剪应变率高值区。  相似文献   

20.
主编致辞     
《地质力学学报》2021,27(4):489-490
正构造物理化学,是研究地壳物质受构造作用产生物理化学变化的学科,是研究构造力改变地壳岩石压力、温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由此影响地球化学作用的理论和方法。构造物理化学,是物理学-化学-物理化学交叉的地质学科领域,是地质力学和构造动力成岩成矿理论的发展。"构造影响物理化学条件而控制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思路,是构造物理化学的理论基础,也是构造物理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