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在大同"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的南面有一座矿山公园,与云冈石窟隔河相望,她就是山西大同晋华宫矿国家矿山公园。这是一座饱含民族煤炭工业底蕴的文化创意园、一座极具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地质科考园,悠久的煤炭开采历史元素渗透到公园的景区各个部分。它被国际休闲产业协会授予"国际休闲生态旅游示范区",被国际文化旅游推进会、中国旅游品牌协会、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协会评为"中国最具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被山西省旅游局评为"2014山西百佳旅游休闲产品"。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6,(6)
雁荡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雁荡山形成于一亿二千万年以前,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中一座日至纪流纹质破火地。《载敬堂集》载:"雁荡山以瓯江自然断裂,分北雁荡山和南雁荡山。以景观区位分有北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东雁荡山、中雁荡山之称。"其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谢灵运、沈括、徐霞客、张大千、郭沫若等都留下了诗篇和墨迹。  相似文献   

3.
宋宏健 《地球》2009,(5):90-92
站在一块大石上,我就摸住了天。一块石头就是一座山,你说是大呀不大。这一片各自独立、没有裂隙的大石头,就堆放在中国福建省的西北部,它的名字叫武夷山。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7,(6)
<正>在中国的北边,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巍峨的大兴安岭在这里驻足,四大草原在这里交汇,世界排名第一的温泉群在这儿流淌……它就是阿尔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虽叫"山"却不是山,是一座边境旅游疗养小镇。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会议决定,正式批准中国内蒙古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阿尔山自此成为中国第34个世界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5.
正"妹娃要过河哇,哪个来推我嘛……"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龙船调》是世界25首著名民歌之一,而它诞生的故乡正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2℃,夹在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这里有世界特级洞穴之一的"腾龙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连,  相似文献   

6.
詹瑜  滕玲 《地球》2019,(7):58-62
落差高达444米的世界第一高陡边坡面积达366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的硬岩绿化复垦基地亚洲最大最早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主要组成部分开国领袖毛泽东唯一视察过的一座铁矿山……从公元226年至今的将近1800年,从孙权兴炉、岳飞铸剑,到张之洞洋务建厂,再到现代的大冶铁矿开采,最终形成"亚洲第一采坑",大冶铁矿拥有太多让人赞叹的地方。2005年7月,以大冶铁矿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区组成的"一园两区",经国家矿山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确认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7,(9)
<正>国家安监总局近日印发《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非煤矿山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从业人员千人死亡率较2015年均下降10%;淘汰关闭非煤矿山6000座;"头顶库"病库数量较2015年下降40%,采空区治理总量2亿立方米。2015年我国非煤矿山数量为37879座,较2010年减少了43.9%。"十三五"时期,矿山行业转型升级仍面临  相似文献   

8.
周向科 《地球》2012,(8):91-93
西藏,小时候知道它是中国西南的一个自治区;后来听朱哲琴唱《阿姐鼓》,开始知道它的神秘;有幸目睹了它的胜景,不禁惊诧于它的美丽。大美西藏,美不胜收,而藏地的"错",犹如锦上之花,星罗棋布。"错"就是"湖"的意思。藏地旅行,一"错"再"错",让人流连忘返,而其中的圣湖,绝是这美景的点睛之笔。1.拉姆纳错拉姆纳错,意为"吉祥天母魂湖",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6,(12)
正"亲爱的,我们一起去‘云天渡’,如果你背我过去,我就嫁给你!"名为"云天渡"的张家界大峡谷玻璃大桥是今年暑期国内旅游界一个热门话题,也是近几年最受关注的玻璃景观之一,8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之后,迅速将国内玻璃桥的建设热潮再次推到一个顶峰。它屹立于湖南省的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栗树垭和吴王坡区域内,"云天渡"释义"天桥合一,以渡天下之人",据说"有胆子走上这座桥的人都吓得跪趴下了"。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6,(12)
正典型的岩溶景观,独特的岩溶石芽、石林地貌,丰富的湖、瀑、泉,加上春季时漫山遍野的牡丹花,石林与花海构成了丫山独特的风景特色。近日,国土资源部组织专家组对丫山地质公园建设进行了实地验收,依据部相关规定及专家组验收意见,批复同意命名安徽丫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大观在丫山丫山称得上是"地质大观",因主峰呈"丫"字型而得名,是华东地  相似文献   

11.
骊山山前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骊山山前断裂是发育于骊山凸起北侧的一条近东西走向并向北倾斜的正断层。断裂形变遗迹,地貌标志、新生代沉积物的厚度变化特征表明,该断裂第四纪晚期以来,在区域构造引张应力场的控制下,一直作掀斜式的倾向拉张运动。在长期的形变过程中表现了蠕滑和粘滑两种活动方式。现在仍在以蠕动的方式运动着。  相似文献   

12.
臧敬 《地球》2012,(6):72-75
近日,一篇《金沙江规划建25座电站,不到百公里就有一座水库》的文章,将金沙江水电开发工程的争论再度推向风口浪尖。关注西南水电、生态的人们,不约而同将目光又一次聚焦在了这段占长江水利资源40%以上的水域上。有关金沙江水库的热议已数见不鲜,而这一次论战,从国家水电政策到水电开发生态影响,从规划到环评,从水电技术到水库功能,讨论范围之广,争议话题之深,是空前的。"世界水电在中国,中国水电在西南,西南水电在金沙",  相似文献   

13.
一座七层框架结构的模拟地震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天津一座七层砖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现行抗震规范校核,它经受不了1976年唐山地震,但在那次地震中,这座建筑仅填充墙受到破坏,框架只在部分节点处发生了微小的裂缝。地震时在这座建筑的室内地面和三、五、七层取得了地震记录。为了研究这类建筑的地震反应和砖填充墙的抗震作用,作者利用这些地震记录分析这座建筑的地震反应,并进行了模拟地震试验。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地震时砖填充墙对框架起了两个有利的作用。一是在地震载荷作用的初期,地震载荷主要由填充墙承担,填充墙一旦受到破坏,作用于结构上的地震荷载就显著下降,减轻了框架的负担。填充墙另一作用是它破坏以后能起消能作用,但它在框架内的承载能力没有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6,(11)
正早在1.28亿年前形成的雁荡山,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中一座最具完整性、典型性的白垩纪流纹岩火山——流纹质破火山。作为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中白垩纪火山的典型代表,雁荡山是研究流纹岩的天然博物馆。据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完整地记录了1亿多年前一座复活型破火山的演化历史,包括其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完整地质演化过程,为人类留下了一部研究中生代破火山的永久性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5.
正"砗磲"一名来源于"车渠",是稀有的有机宝石,它是海洋中的一种双壳贝类,外壳上有沟纹如车的外圈,是深海贝王,最大体长超过一米,重量超过300公斤。很多童话故事中,美人鱼的贝壳床就是以砗磲为原型绘制的。对砗磲最形象的描述就是"似玉而胜玉",在我国,只有海南、西沙群岛以及一些南海岛屿才有分布,"物少而珍"这几个字完美诠释了砗磲的价值。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  相似文献   

16.
情迷祖母绿     
正说到祖母绿,很多人会被它的名字误导,以为它是一种老年人佩戴的宝石。其实不然。祖母绿的名称来自希腊语"Smaragdos",源于古法语"Esmeralde",意指绿色的宝石。"祖母绿"是我国的音译名称。一直以来,祖母绿深受各年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的海南岛与大陆上广东省的雷州半岛遥遥相望,中间隔着一条水道,这便是琼州海峡。它是我国的三大海峡之一,南北最宽处直线距离为33.5公里,最窄处直线距离仅18公里左右。海南岛又名琼州岛而简称"琼",湛江又称"雷",故称"雷琼"。2006年9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海南省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和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合并批准为"雷琼世界地质公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20,(7)
正高黎贡山,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特殊,气候类型特殊,孕育着丰富多样的动植物。高黎贡山山高坡陡路难行,以往大多数野生动物很难见到踪影,直到红外相机的出现。红外相机堪称"秘境之眼",在野生动物监测中得到广泛使用,在高黎贡山有久远的使用历史,用它能拍摄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动物及画面。高黎贡山利用红外相机拍摄的动物视频中,已有  相似文献   

19.
正说起伏牛山,它可是秦岭延伸到河南省的一条重要山脉,西北东南走向,形如卧牛,故称伏牛山。伏牛山老界岭的群山似奔腾的野马,尽显波澜壮阔之美。伏牛山是河南省境内平均海拔最高、自然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山区。作为一位地质摄影家,我对伏牛山可谓情有独钟。几年来,在这头老"牛"的"脊梁"上我几番奔走。从老界岭、老君山到宝天曼、龙潭沟,木扎岭、白云山,五朵山等一个个景区,几乎走遍了伏牛山的众多景点,拍摄  相似文献   

20.
玩转巾山     
林晖 《地球》2014,(4):88-9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每当我吟诵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时,总感到这句名言是受我家乡的巾山启发的。你看,巾山高约百米,有两个并肩兀立的山峰,相距五、六十米,中垂凹谷,整座山形宛如古代±人的头巾。相传皇华真人在这里炼丹修道,得道后驾鹤飞升,不小心掉了头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