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宏宇 《气象科技》1980,(1):35-38
日本于1977年7月14日在美国东部发射场,使用美国的雷神-德尔他火箭发射了第一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GMS定点在140°E的赤道上空,工作寿命预计为3年.GMS于1978年已正式投入业务使用,我国也可以接收到GMS转发的经地面处理好的高分辨率和低分辨率的传真云图、  相似文献   

2.
《气象》1986,12(9):43-43
日本GMS卫星云图观测和播发 将有变化 日本GMS卫星云图观测和播发将有重大变化,变化分两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1987.3—1988.2):在观测方面,除了三小时一次全圆盘观测外,还有一小时一次半圆盘观测(10°N—北极),测风增加到一天四次,其中两次为全国盘,两次北半圆盘范围。 在用户能得到的传真图播发方面,HR-FAX和现在比较没有变化,LR-FAX将把全圆盘分成4个扇形分区来取代现在的7个分区,每3小时一次,现用的以日本为中心的远东区域图将以极射投影来代替,每小时发一次。 第二阶段(1988.2—1989年秋以后):在观测方面,一小时一次观测范围扩展到整个北半圆盘,一天四次测风都对全圆盘进行。 在传真图播发方面,最大变化是停发HR-FAX,而以展宽数字云图来代替,每次观测都准实时地播发展宽数字云图,用户可以得到每小时一幅数字云图。LR-FAX继续播发,与第一阶段相同。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卫星地面站,最初是收日本地球同步卫星GMS上的HR—FAX(高分辨)和LR-FAX(低分辨)模拟图像信号。这两种信号是由GMS上的VISSR(即可见光红外自旋扫描辐射仪)每隔3小时作一次观测,并由日本卫星中心处理后生成的。这有两个缺点:1.地面站只能得到模拟云图,不能提取用户需要的气象要素,不能进行自己需要的数字处理;2.观测  相似文献   

4.
杨国弘  徐建平 《气象》2003,29(4):37-39
叙述了日本和中国在GMS 5卫星停止运行后的应急对策。我国将集中接收和分发美国GOES 9卫星 ( 15 5°E)和欧洲Meteosat 5 ( 63°E)卫星资料 ;各地在FY 2卫星可工作时段也可直接接收其展宽数字资料  相似文献   

5.
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自1995年8月份起处理、上网GMS—5卫星云图,给各网络用户提供三个通道、二种投影共五类云图图象产品,即红外兰勃脱图、红外麦考托图、可见光麦考托图、水汽兰勃脱图和未投影的可见光图.本文介绍了卫星图象产品的特点、接收情况及各种云图的观测原理,供大家参考.1 新卫星与GMS—4卫星的不同点及接收简况GMS—5卫星是1995年3月份日本发射的静止卫星,它与GMS—4相比作了一些改进,将GMS—4的红外探测通道波段10.5~12.5μm分割为两个通道,红外1:10.5~11.5μm,红外2:11.5~12.5μm并增加了红外3为水汽通道,波段为6.5~7.0μm,可见光波段从0.55~0.75μm改为0.55~0.90μm.  相似文献   

6.
从气象卫星资料揭示的青藏高原夏季对流云系的日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文中利用日本静止气象卫星观测的1981~1994年1天8次的TBB观测值和1978~1994年NOAA卫星观测的1天2次OLR观测值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区夏季对流云系季节变化以及对流云的日变化及其东西向移动规律,并对1994年的资料进行了个例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夏季对流云有极为明显的日变化,以00~05SUTC为最弱,15~17UTC最强。在季风雨爆发后的7月中旬到8月上旬在高原中部(30~32°N,90°E)、东部(30°N,97°E)和西部(30°N,85~87°E)有3个TBB低值中心,多年月平均对流中心区云顶高度可达9.6km,而旬对流中心个别地区平均可达13km。对流云区开始发展于东部地区,随后对流云中心逐步向西移动,并于7月中下旬达到最西,此时西部地区从多年平均而言可以有短暂的强对流发展。  相似文献   

7.
“0911”华北暴雪的数值模拟及云微物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伟  邓莲堂  王式功 《气象》2011,37(8):991-998
采用国家气象中心的T639全球格点资料,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09年11月9—11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强降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此次强降雪过程降水雨雪带的分布。诊断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700 hPa西南低空急流对水汽的输送使得华北地区成为很强的湿度区,为强降雪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由于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导致上升运动加强以及低层正涡度中心的产生和维持,由此产生的垂直方向上水汽凝结是此次暴雪的形成机制。借助新型卫星CloudSat的星载云廓线雷达(CPR)资料对比分析模拟的雪水和冰水含量表明,在中纬地区(39.9°N、11 7.3°E~33.7°N、115.5°E),分布形态与卫星观测的冰水含量对应相似,但量级比卫星观测偏小,而在低纬度(30.6°N、114.6°E~24.2°N、112.7°E)模式对冰水含量则完全没有模拟出来。  相似文献   

8.
徐建平 《气象》1987,13(2):55-57
一、引言 日本GMS卫星可探测西太平洋及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是天气预报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由于GMS卫星资料的高分辨率传真HR-FAX和低分辨率传真LR-FAX播发方式存在一些缺点,因此日本将于1988年播发展宽数字资料以取代HR-FAX,但仍播发LR-FAX。目前日本正在GMS-3卫星上试验播发展宽数字资料。  相似文献   

9.
日本管区气象台是气象厅和地方气象台之间的一级气象机构,在业务上起着承上启下、协调、指导作用(参阅〈气象科技动态〉1982年第3期)。日本气象厅下设东京、大阪、札幌、仙台、福冈5个管区气象台。现以福冈管区气象台为例介绍其预报业务上不同时次、不同预报对象所用的资料和制做的过程,以供参考。其中所用时间是当地时间,即135°E 地方标准时。我们用的北京时(120°E 地方标准时)与它相差一小时。一、早晨6时的天气预报1.分析用的资料图表(1)手工绘制的1)700mb 高空图(21时)2)850mb 高空图(21时)3)地面天气图(03时)4)地区气象观测系统(AMeDAS)府县(福冈、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日本GMS卫星云图播发体制的改变,作者研制了GMS卫星展宽数字资料接收和实时图象系统。本文分析了展宽数字资料信息格式的特点,并介绍了研制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对利用FY2和GMS静止气象卫星建立的东亚地区气候数据集(EAGSCDR FY2 and GMS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Climate Data Record over East Asia)进行了检验和评估,使用的检验源数据包括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与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 D2月平均云量数据集.对由上述3种不同观测手段得到的多年平均总云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3种资料的总云量分布形势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在40°N以北地区,ISCCP和EAGSCDR得到的总云量在量值上高于地面观测值.用地面观测资料检验华南及长江流域EAGSCDR的云检测产品的结果表明,总的准确率为82.10%,总漏判率6.85%,总误判率为11.05%,秋冬季节准确率偏低.EAGSCDR与ISCCP云量都是由卫星资料处理得到的,二者差异主要来自算法的不同,检验结果表明,EAGSCDR中的云量产品精度优于ISCCP云量,并且其时间分辨率可达到1 h,空间分辨率达到5 km,由此可见,EAGSCDR的云产品比ISCCP云产品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肖稳安  荆其一 《气象》1978,4(4):22-25
1977年7月14日,日本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这颗卫星是按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的要求而发射的。世界气象组织计划在七十年代共发射五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加上已在工作的两颗极地轨道卫星,构成对全球大气的观测网(图1)。到目前为止,已有四颗卫星进入轨道。这四颗卫星是:同步气象卫星(SMS-1)和(SMS-2);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GOES-1)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前三颗卫星是由美国在1974年5月,1975年2月,1975年12月发射的。其中SMS-2和GOES  相似文献   

13.
GMS-5卫星估计中国西部地区月降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气候降水数据集中, 中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数据精度一直偏低, 如全球降水气候项目数据集(GPCP)数据1998年年平均相对误差在100°E以西达到100%以上, 由于这一地区人烟稀少, 缺少足够的地面雨量站, 极轨卫星时间覆盖率低, GMS静止卫星高度角偏低, 给这一地区的降水测量和估计带来困难.本文尝试将GOES卫星降水指数(GPI)算法拓展应用到这一区域, 同时, 为了消除卫星高度角偏低造成的影响, 利用当地气候资料, 引入相对湿度修正因子.结果表明, 用GMS静止卫星云图结合气候资料, 可以有效估计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福卫二号卫星(FORMOSAT-2)搭载的高空大气闪电影像仪(Imager of Sprites and Upper Atmospheric Lightnings, ISUAL)于2004~2015年期间获得的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南麓地区(22°~30°N, 86°~98°E)观测到的多例红色精灵事件。通过与全球闪电定位网(World Wide Lightning Location Network,WWLLN)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在分析了17次个例后发现对于大部分红色精灵事件,ISUAL给出的定位效果较好,与WWLLN的闪电定位结果偏差一般小于50 km,这与在北美及其邻近地区得到的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风云二号卫星的云顶亮温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南麓地区红色精灵的母体雷暴特征,发现在青藏高原南麓地区除了中尺度对流系统外,小尺度对流系统也是这个地区产生红色精灵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和更好地进行环境保护,日本着手建立人造卫星地球资源观测系统;海洋观测卫星1号(MOS-1∶Marine Observation Satellite-1)是此观测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日本靠自己的技术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观测卫星。预计1987年1~2月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种子岛宇宙中心用N-II型火箭(2级火箭)发射MOS-1。  相似文献   

16.
低纬高原地区多元信息综合变分分析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旭  王曼  张杰  许美玲 《高原气象》2010,29(3):712-718
利用高分辨率雷达、卫星降水反演数据和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建立联合降水估算场并对其进行变分订正,得到0.1°×0.1°细网格降水同化场。同化资料包括2008年6~8月逐日4次FY-2卫星和CINRAD/CC雷达降水估算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观测资料,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变分方法对卫星及雷达联合降水估算场进行同化后,所得结果既较真实地反映了地面观测网天气尺度信息,也对低纬高原地区降水离散性分布特征的描述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资料等,对2013年7月21—22日发生在陕西中西部地区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长波槽的稳定维持为此次区域性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低涡切变、低空急流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辐合、对流层顶强烈辐散是形成暴雨的主要动力因子;FY-2E卫星TBB逐时演变与强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造成强降水的对流云团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18.
印度的多功能卫星INSAT-1是三轴稳定的地球同步卫星,由美国福特公司为其研制。除具有国内通信、直接电视广播功能外,还具有气象观测及气象数据收集与中继功能。它是世界上第一颗三轴稳定的静止气象卫星。原计划发射两颗:INSAT-1A和INSAT-1B,分别定点于74°E和94°E。  相似文献   

19.
徐建平 《气象》1991,17(12):43-47
本文叙述日本GMS卫星展宽数字资料详细信息格式,并对各段信息特别是文件码的使用进行了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20.
静止气象卫星 GMS—1号是一九七七年七月发射的,于1978年4月正式开始观测(投入业务使用,译者注)。经过发射三年来,1号能够继续运行的保证率到今年末已低于50%了。作为代替1号卫星的 GMS—2号卫星于今年(81年8月11日)发射成功。“GMS”资料数据的利用涉及许多方面,这里介绍的是大家最关心的利用来提高天气预报方面的情况。GMS—1号首要的条件是以提高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