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琦 《地球》2009,(3):86-89
我常常梦见我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挥鞭策马驰骋,在佛塔旁聆听天籁之音,在帐篷外的篝火边伴着藏族兄妹那原声质朴高亢的歌声跳着美妙的锅庄…… 一方圣洁的雪域、一片神奇的土地、一个质朴的民族、一幅绚丽的画卷,那就是我相思的阿坝。  相似文献   

2.
王琦 《地球》2009,(4):42-45
地质学业知识于我来说,那就是一部天书。对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已经度过了大约46亿年的漫长岁月之历史,我更是知之甚少。翻开那尘封的地质历史“史卷”,我似乎进入了阿里巴巴的宝藏洞。眼前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3.
声音     
《地球》2011,(3):16-16
温家宝:我还有信心 “我还有信心。如果我没有信心,不去努力,那就是失职,就是对人民不负责。我不仅要做这样的表态,而且要付诸实际行动。”温家宝2月27日上午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针对网友抛出是否有信心抑制房价的问题,温家宅这样同答。  相似文献   

4.
一个由日本、欧洲和美国科学家新组成的国际地震研究小组验证了地球物理学家的一个想法,那就是一次大地震能量释放过程中,在断裂带邻近的周边区域不是应力减轻而可能是应力增加。  相似文献   

5.
聚"焦"地质     
赵洪山 《地球》2012,(6):100-103
说起地质摄影,一开始我并不怎么理解,但当我走进这个领域时,突然发现里面有着无穷的魅力。现在,我对地质摄影情有独衷,一发而不可收。那些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地质公园成了我追逐的目标。那一处处极具科学价值的地质奇观使我对大自然的魅力惊叹不已。在我几十年的摄影生涯中,我一向认为,地球上出露的各种地质形态就是奇丽风光的展示,所以我很喜欢风光摄影。有很多时候,我为了拍到一张理想的作品而早出晚归,爬冰卧雪,去寻找日出日落的感觉,聚焦光  相似文献   

6.
YRY-4型钻孔应变仪观测的P波和S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孔应变仪与传统地震仪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地震仪观测的是一个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而应变仪观测的是位移的空间导数随时间的变化.当然,进一步还要说明,早就有所谓应变地震仪.但是那一直都不是主流,并且是基线式观测,而不是钻孔式观测.  相似文献   

7.
岩土工程界同仁又高兴地看到了一个新学科的出现,那就是《黄土动力学》,这本由王兰民教授创名出版的专著清晰地阐述了这一创新的学科,谨致祝贺!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1,(4):20-21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前两天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更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因为我身边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个活动,这样做是非常好的,那一小时我关掉了电脑,关掉了灯,就这样静静地休息了一个小时,我想对于像世界地球日这样的知识普及是很重要的,但是希望会有更多的活动形式,有更多的新意,  相似文献   

9.
秦岭龙之脉     
刘奎峰 《地球》2012,(9):90-93
我幻想有一天登上秦岭的最高峰太白山山顶,伸开双臂宣布,我的左手在中国的南方,我的左手在中国的北方。我也幻想有一天可以到秦岭的终南山,寻找那传说中终南山后的活死人墓,看看是否还有神雕大侠和小龙女的后人在练着玉女素心剑法。我更幻想如果可以"穿越",我要回到200万年前的秦岭,游走在那寒冷的第四冰川期,和我们的祖先一起在秦岭的南北间穿行。  相似文献   

10.
尹超 《地球》2015,(3):102-104
<正>庄严的故宫,红墙金瓦,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如果你问游客,除了红色和黄色外,还有哪种颜色能代表故宫,我想大部分人会选择白色。的确,除了那红墙金瓦的建筑外,那华丽的栏杆、台阶、台阶上的云龙石雕以及矗立在大殿前的华表,都是白色的。它们都是由一种白色的岩石雕刻而成,这就是"汉白玉"。在中国地质博物馆的矿物岩石展厅中,也有一块打磨剖光后的汉白玉白砖。那洁白的颜色,似白纸,但却  相似文献   

11.
王琦 《地球》2009,(1):102-105
当《成都晚报》的李平先生,痴迷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我描述那金川的“情人海”时。马上让我想到西班牙塞班岛的爱情海。李平对那“情人海”美丽的描绘如同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般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情人海”,一个浪漫而温馨的名字,一个令人绝对遐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9,(12)
正2013年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一位96岁的学者在中国地质博物馆百年讲堂上讲述着他与一批国宝70多年来从邂逅到诀别的往事。他的讲述就像一张张历史影像的胶片,在听众的脑海中如走马灯一样不断轮流地放映着。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古生物学者胡承志研究员,而那一批国宝正是从90年前起陆续出土,又在78年前丢失的北京人头盖骨。或许年岁已高,他的语调并非那  相似文献   

13.
“你是我暗夜里见到的一缕阳光”,这是我在身体极度欠佳时的一个念头,我想到的就是我当时作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时的导师、我国著名地震工程学家胡聿贤院士。那时我就想将来一定要把自己对胡先生的这种感恩之情写出来。本来我的认识也不多,但却是最真实的。当  相似文献   

14.
赵洪山 《地球》2019,(9):74-77
在地球上,有一个神秘的地方,就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谷”,那犹如波浪般红白相间的纹路,如时光岁月的痕迹,让人欲罢不能。那里是闻名于世的印第安人领地,美国政府为了保护“波浪谷”这个世界仅有的的特殊地貌,不公开对外进行旅游宣传,想去游览必须获得许可,每天只有20个人的名额。  相似文献   

15.
来信节选     
《地球》2015,(3)
<正>《地球》杂志的记者编辑们,你们好,在这里请允许我讲一个关于我跟我父亲的一段真实的故事:我父亲是一个农民,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出过远门,他走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离我们村几公里以外的小县城。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李建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红遍了大江南北,那时我正上小学,整天嚷着要父亲带我去看。当时我们家庭条件并不好,在家里我是家里的老大,另外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4个孩子都要靠父亲、母亲种地得来  相似文献   

16.
徐迅 《地球》2012,(12):88-89
库尔勒的秋色实际上是胡杨林点染的金黄——秋天到来,万木萧瑟,许多的树叶都在秋风里无声地飘落,沙漠上只有胡杨林一树繁华,黄得像花,黄得灿烂绚丽至极。远远望去,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胡杨林在阳光里火焰一般地燃烧,如凤凰涅槃,尽情地升华着自己的生命。又仿佛在用无比华丽的金色,把它生命的最后一刻演绎得热烈而辉煌,即便躯干佝偻,或斜或倒卧的,那枝头金色的叶片依然保持一种生命的激情。这时候,我突然感觉面前的胡杨林不是一棵棵树,而是徘徊在沙漠上的一个个神灵。如果没有胡杨林,我想库尔勒的秋天一定是荒凉的。这个因出产香梨而著  相似文献   

17.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编辑部的同志,让我就刊物的内容和发行写一点感想。恰好,近1—2年我到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辽宁等地,接触到不少这个刊物的读者,我想把他们的意见归纳一下,权且成文,作为我的看法吧。去年我与林云松同志到山东菏泽台进行深井爆破观测。工作中遇到一个问题,台上同志立即拿出这个刊物,翻到需要的页码。在那篇文章上已加注不少点点线线,可见台上同志对这个刊物多么熟悉又是多么用心阅读。其它地区的台站,也几乎订了这份刊物。他们的评价是:很实用,很解决问题。这使我想到一个刊物的办刊宗旨,一定要针对自己的读者,给他  相似文献   

18.
郭娅 《地球》2021,(1):44-47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是您听说过“水往高处流”的倒流湖吗?我国确实有这样一个奇妙的“倒流”湖,它闻名遐迩,那就是滇池。滇池位于我国云南省昆明市西南侧,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第六大的淡水湖,有着“高原明珠”的美誉。滇池现有面积311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5米,湖面海拔1886米。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地震学会将该奖授予我,使我有幸成为该会的奖章获得者,这给了我极高的荣誉。对此我探表谢意。对于这种料想不到的礼物,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以分享的方式将他传承下去。因此,我愿将这枚学会授予给我、给我以极大鼓励的奖章献给我早先的各位恩师,我工程地震学的知识,有很多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我非常荣幸能和学会的许多会员共事多年,在此对他们在我自己多学科的奋斗中所起的作用表示感谢。多年来,我从野外工作和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很多乐趣。对于任何一个真正从事工程地震学的人,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清楚:破坏性地震的所在地是一个全方面的实验…  相似文献   

20.
尹超  张育萍 《地球》2014,(2):109-110
在中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河畔,有一个古老而又宁静的小县——嘉荫县。这里是我国东北麦豆的主产区之一,也是集“山奇、林茂、水秀、潭幽”于一体的世外桃源。然而就是这个边陲小镇,它在中国恐龙研究的历史上怕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故事。它既见证着中国第一条恐龙的出土,也记录着恐龙时代结束时那悲壮和凄凉的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