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边坡沉降监测为例,对电子水准仪在自动化沉降监测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了电子水准仪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组成和测量模式,探讨了电子水准仪在二维自动化沉降监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以其精度高、自动化、实时测量等优点,在隧道、大坝等大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中被广泛应用。但它在工民建项目沉降监测中使用较少。结合实例,对静力水准自动化系统的监测原理、方法和过程作了介绍,通过静力水准自动化在高层建筑沉降进行连续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表明,利用静力水准自动化系统提高了观测精度,降低了人工成本,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快速、简便、高效、安全的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康向阳 《北京测绘》2017,(4):73-75,98
近景摄影测量可以快速、自动地获取监测对象的点云数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等特点。本文在阐述Lensphoto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的原理和监测流程基础上,采用该系统对矿区开采沉陷区进行变形监测,获取了沉陷区不同阶段的地表移动变形值。监测结果表明: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应用在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中是可行的,相对于全站仪测量,具有获取沉降数据丰富、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是一种高精密液位量测系统,用于测量基础和建筑物各个测点的相对沉降。通过静力水准在某深基坑工程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实例,充分体现静力水准监测系统的实用性和优越性;但是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受气压、温度、施工振动等因素的影响,静力水准系统不同连通器液体密度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系统精度大大降低。分析压力、温度、振动等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总结静力水准系统的应用经验,提出不同影响因素的误差修正方法。静力水准具有自动化性能好、精度高、数据量丰富等优点,在工程监测中将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路基表面沉降和动位移光学测量方法,具有自动标定等优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无线网络传输铁路路基关键参数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路基动位移自动测量、表面沉降自动测量、路基动应力与含水量自动测量以及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等部分组成。监测系统经实验室验证后,分别在大秦重载铁路大同路段以及茶坞路段进行了现场安装调试和实验,实现了对路基含水量、动应力、动位移和沉降的长时间自动远程监测。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大型工程对自动化变形监测的需求,利用测量机器人能自动完成目标精确照准、读数的特点,研发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文中详细介绍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组成、功能模块以及工作流程,通过工程测试验证该系统架构和相关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地铁保护区因其特殊性,通常人工测量在测量精度、监测频率等方面无法满足地铁隧道实时监测的要求。高精度的测量机器人可实现24 h的自动化监测,受地铁运营影响较小,在地铁隧道保护区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杭州地铁1号线某隧道保护区监测为例,介绍了由Leica TM30全站仪组成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对该系统的精度及可靠性进行了探讨。二、自动化监测系统为实时监控临近基坑对地铁隧道的影响,本工程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施工而导致运营隧道结构变形的问题,利用全站仪构建自动化监测系统,对施工期间运营隧道关键节点典型断面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精度评定。本次盾构下穿期间,运营隧道道床沉降整体呈现抬升趋势,管片收敛呈现扩张趋势,道床位移呈现向盾构推进方向运动的趋势。通过人工复核对自动监测系统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自动化监测与人工复核整体偏差在1 mm内,全站仪自动化监测系统为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测量技术支撑,通过某地铁盾构隧道施工监测的数据分析,验证了全站仪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的原理和方法。结合某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实例,介绍了运营期地铁隧道结构多方位、实时化的信息获取技术,并将自动化静力水准测控系统获取的沉降数据与自动化全站仪测控系统获取的水平位移数据结合人工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自动化静力水准测控系统获得的沉降数据与自动化全站仪测控系统获得的数据均有较高精度,满足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的要求,具有良好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以自动化全站仪为基础组成的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监测系统,并叙述了该系统差分测量的原理,探讨了差分测量的精度。实际应用表明,监测系统组成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测量精度能达到亚毫米。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工作效率低、监测精度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等弊端,主要研究了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的测量机器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该系统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远程控制和RTU技术,实现了对观测点(含监测点和基准点)的周期性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工作。本研究实现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连续跟踪测量,具有良好自动化周期数据采集储存展示的能力,对地铁隧道这种特殊环境下高精度变形监测的连续测量技术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测量机器人工程控制网网观测自动化系统Geo_Net和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Geo_Def的主要功能、特点和设计思想,介绍了该系列软件的应用情况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具有精度高、自动化性能好、可实时监测等特点,在自动化监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项目的应用实践,对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测量原理、现场安装方法、系统调试、数据采集与分析及监测精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从工程的完成情况及数据反映来看,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可以较稳定地替代人工进行施工期内的隧道监测。  相似文献   

14.
传统人工测量方法进行地铁变形监测具有低效率、时间滞后性等缺点。为了实时掌握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并对变形趋势进行分析预报、辅助决策,结合传感器式液体静力水准仪、测量机器人ATR功能、无线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针对地铁保护区监测项目,设计出比较智能的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研究表明,该系统自动化监测精度较高,能准确反映隧道结构变形特征,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获取、传输、分析、预测、成果输出等一系列功能,是一个较为成功的自动化监测平台。  相似文献   

15.
以国内正在建设的特大型悬索桥虎门二桥坭洲水道桥索塔实时自动变形监测系统为例,详细论述了基于Leica TS50智能型测量机器人实时自动变形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实现方法。实践证明,虎门二桥坭洲水道桥索塔实时自动变形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智能型测量机器人的在线控制、实时测量和数据处理、实时查看和显示变形信息。该系统可适应现代工程变形监测实时性、持续性、自动化的发展要求,对多种类型的工程自动化变形监测项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沉降监测是工程变形监测的重要项目之一。应用精密工程测量与计算机技术开发的嵌入式沉降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可提供监测点高程测量计算、变形分析预报与数据远程传输等功能。本文在详细阐述系统设计的基础上,对系统实现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实践工程验证了系统的便捷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程光冉  姚国文  杨帆 《测绘科学》2013,38(1):144-145,149
针对沉降监测中普通水准观测方法无法实施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与误差来源的分析,研究了中间设站式三角高程测量实施沉降监测的方法,分析了观测精度及可行性。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待监测体的沉降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测量精度达到了建筑变形测量等级二级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基坑变形的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目的,拟开发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C#语言,使用GeoCOM接口技术通过串口操控测量机器人自动测量,同时计算机实时荻取测量机器人的测量数据,并通过监测系统进行数据的智能处理、分析及输出,实现测量内外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TS30/TM30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Leica新型Ts30/TM30系列测量机器人开发了变形监测系统,该系统由内置软件和后处理软件组成,内置软件能够完成控制网自动化观测、变形点自动化观测和持续变形观测等任务,后处理软件能够利用网络远程获取测量数据,具有监测数据的管理、处理及输出等功能。经过实验测试,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多用途的特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地铁隧道结构沉降主要采用水准仪进行人工测量。该监测方法不仅作业效率低、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并且无法实现全天候监测。针对传统人工监测无法满足地铁运营期间的实时监测需求的问题,本文引入静力水准自动测量技术,通过在地铁隧道道床布设静力水准仪,在远程采集端实时获取监测点数据,实现隧道结构保护区在施工时全程监测,为施工期隧道结构安全提供保障。最后结合实际工程应用案例对工程中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现了地铁隧道自动化水准测量,为地铁运营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