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东秦岭秦岭群中榴辉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最近我们在河南卢氏五里川—官坡一带秦岭变质地层中发现了榴辉岩,与它共生的岩石有榴闪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和含石榴石、白色云母的长英质片岩,组成一个较稳定的岩石组合.据现掌握的资料,这个组合呈似层状和/或透镜状产出,单...  相似文献   

2.
八百里秦川福地,亿万年造化神功。在我国大陆版图的正中央,自西向东矗立着一座巍峨而壮丽的山脉,这座山脉就是秦岭。它气势雄浑、亘古无双,孕育出辽阔而肥沃的渭河平原,造就出层峦叠嶂、飞瀑流泉、奇峰异洞等众多的自然美景。然而,它别具匠心、情有独钟,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山脉的东段——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3.
窦贤 《国土资源》2008,(3):56-59
故乡在陕西眉县太白山下。儿时不知太白山的名气有多大,只知道是我见到的最高的山。及至离乡求学,方知太白山是如巨龙般横亘于八百里秦川中的秦岭的主峰。秦岭是中国最著名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自古被誉为"九州之名阻,天下之险峻"。而主峰太白山,最高处海拔3767.2米,是中国大陆东经105度以东地区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层发育总面貌、沉积类型、古生物组合、变质作用以及地壳运动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河南地层区划可分为华北区和秦岭区两个一级区。其间以栾川—确山—固始深断裂带为界。本文所述北秦岭地层分区,北界与一级区一致,南界为内乡—桐柏—商城深断裂带。秦岭区内由于地质构造复杂,以往在不同区段划分的地层,划分方案各异,地层名称众多,很不统一。这对于研究秦岭地层、认识秦岭地质构造,造成很大困难。笔者等通过近年大区域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秦岭区地层统一划分方案。本文在该方案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北秦岭地层分区前寒武系的划分,供深入研究秦岭地质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印支期南秦岭勉略洋盆闭合,华南和华北两大块体最终拼贴、构成中国大陆的基本轮廓。普遍认为这一洋陆转换、碰撞造山发生在三叠纪,但具体时间和空间过程仍存在较多争议。秭归盆地位于秦岭逆冲褶皱带东段南缘,是扬子北缘前陆盆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在沉积序列和碎屑来源上与秦岭印支期造山作用密切相关。该盆地经历早中三叠世滨-浅海相到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三角洲-河流相的沉积转变,中三叠统巴东组和上三叠统九里岗组之间发育平行不整合。不整合面之上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砂岩在碎屑组分上不仅含有泥岩、粉砂岩等沉积岩岩屑和千枚岩、板岩和片岩等中-低级变质岩岩屑,而且还见有中酸性火山岩岩屑。结合碎屑锆石颗粒U-Pb定年和古流向数据,这些火山岩岩屑揭示北部的秦岭造山带源区在晚三叠世(225~200 Ma)存在火山活动,与同期的花岗质侵入岩一起反映秦岭印支期的同碰撞造山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6.
对西秦岭吴家山群4件样品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研究,限定地层沉积时代并示踪沉积物源。锆石U-Pb年龄介于(399±3)~(2 858±43)Ma,主要集中分布在0.40~0.50、0.70~1.05Ga两个年龄段,少量分布在1.10~1.40、1.45~1.85、2.35~2.65Ga等年龄区间。其中两粒锆石的最小年龄为399 Ma和401 Ma,限定了吴家山群地层沉积的最大年龄约为400Ma,由此推断沉积地层形成于早—中泥盆世。吴家山群碎屑锆石U-Pb年龄谱与北秦岭地体、华北地块、南秦岭地体、华南(扬子)地块岩浆活动U-Pb年龄对比结果表明:0.40~0.50Ga锆石碎屑源区应主要为北秦岭地体;0.70~1.05Ga锆石主体应来自北秦岭地体,有少量南秦岭地体或扬子地块物质的加入;1.10~1.85Ga锆石应来自北秦岭地体;而2.35~2.65Ga锆石来自南秦岭地体或扬子地块,也可能来自华北地块。总体来看,吴家山群源区主要为北秦岭地体,少量来自南秦岭地体或扬子地块。结合吴家山群地层时代及陆源物质源区的示踪结果,秦岭早古生代洋盆在西秦岭地区闭合时间应不晚于泥盆纪。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位于东秦岭南坡的河南省淅川县,内乡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昆仑秦岭地槽,秦岭褶皱系。长期以来,不少生物地层工作者将秦岭作为划分我国生物地层分区的天然界线。为此,对该区进行生物地层研究,在解决生物地层、生物地理分区的理论问题及指导普查找矿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首批国家资源危机矿山之一秦岭金矿深部找矿取得突破。经过近两年的探矿施工,该矿初步探明深部资源,现已控制经济基础储量6.15吨,333类资源量20吨。秦岭金矿深部资源的突破,证实了小秦岭深部存在着第二个富集带,对整个小秦岭地区深部找矿开发具有指导意义。秦岭金矿经过近40年的开采,截至2004年末,矿山保有地质储量为1.9吨,仅可供开采一年半。秦岭金矿深部还有没有资源?此前,中国黄金集团公司虽然已经投入资金,由1660米下掘竖井及平巷工程控制了1340米以上区域,但深部资源特别是1340米中段以下尚未控制。2005年秋,秦岭金矿成为第一批国家危…  相似文献   

9.
在河南卢氏狮子坪地区的秦岭群中出露一套变质地层,其组成特点与各地已知的秦岭群明显不同,主要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岩、透辉斜长变粒岩和含石墨大理岩。在构造迭置关系上这套变质地层位于秦岭群条带状长英质片麻岩层和云母片岩层之上,原始接触关系已不明朗,内部也难以逐层恢复层序,但内部三部分的迭置关系是明确的。作者提出这套变质地层应当作为一个独立的填图单位,进而建立岩组,并认为这可能是一套迭置于秦岭群之上的较新地层,但曾与秦岭群一道遭受了变质变形改造。  相似文献   

10.
近日,《小秦岭金矿田深部及外围金矿整装勘查区综合研究与深部验证》项目在小秦岭金矿田深部验证中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1.
前人已经对秦岭造山带西部、中部、邻区以及东大别地区进行了大量中新生代隆升-剥露的研究工作,但对东秦岭地区的研究工作很少,东秦岭中新生代期间的隆升-剥露过程是否具有均一性,目前仍没有确切的认识。为了获得东秦岭地区中生代以来的隆升-剥露信息,对商丹断裂带两侧的洛南、山阳盆地碎屑颗粒磷灰石进行了裂变径迹的热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根据地温梯度计算得到洛南盆地的物源区宽坪群、陶湾群在白垩纪(104.4~68 Ma)期间的平均剥露冷却率为4.05℃/Ma,平均剥露速率为0.18 km/Ma;山阳盆地的物源区刘岭群在白垩纪到古新世(129.6~64 Ma)期间的平均剥露冷却率为2.95℃/Ma,平均剥露速率为0.12 km/Ma,反映出当时南北秦岭的剥蚀-隆升具有不均一性,北秦岭剥露速率要比南秦岭高。   相似文献   

12.
根据北秦岭地层新知,讨论它的地质演化史。元古亩到古生代,它是陆内裂陷环境,经加里东期特别是海西期的转折,至中、新生代结束了陆内造山阶段。迄今未在北秦岭找到洋壳存在的确凿证据,板块构造机制应用于北秦岭,必须解释己知的地质事实。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构造—地层法”,在分析秦岭群构造变形和变质史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建造和同位素年龄,探讨秦岭群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栾川县地处中国中央造山系秦岭造山带后陆逆冲褶皱带北秦岭构造带复合部位,八百里伏牛山腹地。亿万年前的造山运动不仅赐予了栾川50多种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源矿产,使栾川成为了名噪海内外的"中国钼都",而且还向栾川馈赠了30余种观赏石资源,使栾川"工矿强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锦上添花,为栾川矿业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栾川观赏石资源的现状栾川县国土面积为2477平方公里,境内有黄蜡石、伊  相似文献   

15.
数字地球是21世纪的重大技术工程。在分析数字地球的概念、内容及其构成的基础上,依据我国数字地球的建设现状,提出构建数字秦岭,并对数字秦岭的内容、目标、意义、关键技术及实现步骤进行了论述及探讨。认为建设数字秦岭是开发大西北和实现秦岭及其邻区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必由之路,同时它也可以推动“中国数字地球计划”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渭河盆地新生代构造及演化特征。结合秦岭北缘断裂的断层分段性研究发现,口镇-关山断裂与秦岭北缘断裂强烈活动的断层段具有很好的空间对应关系。利用有限元模拟研究作为渭河盆地主控断裂的秦岭北缘断裂和华山山前断裂在伸展作用下对口镇-关山断裂和渭河盆地北缘断裂带其他断层的影响。结果显示,口镇-关山断裂的断层活动是秦岭北缘断裂东段作为秦岭北缘断裂中活动性较强的断层段伸展作用的构造响应,同时口镇-关山断裂作为先存构造加剧了上述影响,使其成为渭河北缘断裂带中活动强烈的断层。  相似文献   

17.
在豫西从事金矿地质研究而测制地质一地球化学剖面工作中,对本区几个主要地层单元做了些工作,现根据野外观察并结合前人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对本区几个地层问题提出如下看法: 一、关于狭义“秦岭地轴”上的地层半个世纪以前,由赵亚曾和黄汲清二位老先生提出的“秦岭地轴”,系指北秦岭东西走向的前寒武纪地块,并作为划分中国南北海浸界限的地障。后来,人们称此为广义的“秦岭地轴”。五十年代,秦岭区测队填制1/20万栾川幅地质图时,将朱阳关——夏馆断裂  相似文献   

18.
根据遥感影像的纹理结构及其相对应的地球物理场特征,秦岭地区可自然分割出四个构造景观单元。即:东秦岭盆岭构造区、西秦岭隆凹构造区、南秦岭叠覆构造区和镇淅盆隆构造区。构造影像单元的拼接组合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北板块、扬子板块、松潘—甘孜地块、秦岭—大别地块构造域的地质演化史。即:晋宁—加里东构造旋回期,扬子板块与外来地块(秦岭—大别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实现对接形成南中国联合大陆板块;自海西构造运动开始,华北板块向南推进,从东向西先后与南中国板块的前锋俯冲碰撞,随后进入陆内造山阶段。燕山运动末期,秦岭地区造山活动结束,伸展拉张作用由北向南展开。  相似文献   

19.
秦巴造山带是夹持在华北古陆与扬子古陆之间的印支期陆内造山带。其内部自北而南可分为北秦岭变质-构造-岩浆岩构造带、中秦岭褶皱构造带及南秦岭伸展-滑脱构造带等三大不同构造面貌及演化过程、不同物质建造差异的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20.
利用GRACE卫星数据改正GPS连续站垂向位移时间序列中的周期变化,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消除区域共模噪声误差,计算获取西秦岭地区GPS连续站的垂直运动速率,并将其作为速率参考基准,联合水准观测资料基于线性动态平差模型,处理得到西秦岭地区现今地壳垂直运动速度场。结果显示,西秦岭整体处于差异性的快速隆升,主要是由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壳缩短作用所致。六盘山和天水南侧均以3 mm/a速率抬升,是本区上升最快的地方;其次是陇西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南部,分别以2 mm/a和1 mm/a的速率上升;秦岭造山带和渭河盆地的西部表现为下沉,但渭河盆地下沉最快。西秦岭现今地壳垂直运动可能暗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现今横向逃逸运动通道已从早期的西秦岭-秦岭地块向北转移到六盘山构造带、鄂尔多斯地块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