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锋勾针联合火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 例顽固性面瘫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 例。对照组采用火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锋勾针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面神经功能评分及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18/20),对照组为75.00%(15/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及FDI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锋勾针联合火针治疗可加快顽固性面瘫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囊肿型痤疮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火针治疗法,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观察比较2组皮损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4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皮损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囊肿型痤疮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减联合地红霉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寻常性痤疮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地红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2、4、6周后的皮损减少率,3个月后随访,观察2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4、6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30/45)、80.00%(36/45)、95.56%(43/45),对照组分别为35.56%(16/45)、55.56%(25/45)、86.67%(39/4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减联合地红霉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较好,可降低复发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例。对照1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2组服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皮损与症状积分、皮疹分级情况、VAS评分。结果:愈显率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93.34%、73.33%、50.00%,治疗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96.67%、93.33%、86.67%,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皮损、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皮疹分级情况、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药结合能有效治疗轻中度痤疮,改善皮损类型及数量、症状,降低痤疮严重等级,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热消痤汤配合挑治放血拔罐疗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探讨睾酮(T)水平与痤疮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20例门诊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清热消痤汤配合挑治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单用清热消痤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T值。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男性和女性T值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T值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消痤汤配合挑治放血拔罐疗法治疗痤疮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桑芎胶囊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痤疮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桑芎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酮胶囊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和痤疮皮损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64.29%,对照组为37.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皮损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芎胶囊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优于丹参酮胶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面部五脏分区对应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根据面部五脏分区理论和痤疮皮损部位选择对应的背俞穴进行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大椎穴刺络拔罐治疗。观察皮损积分,并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皮损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痤疮生长部位与对应的五脏背俞穴关系密切,根据面部五脏分区理论选择相应背俞穴刺络拔罐是治疗痤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耳穴埋针配合体针治疗冲任失调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冲任失调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埋针配合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及随访1个月的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24/30),对照组为76.7%(23/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痤疮GAG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随访1个月组内比较及随访1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耳穴埋针配合体针能有效改善冲任失调型痤疮患者皮损程度及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克癀胶囊联合火针治疗湿热夹瘀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夹瘀型痤疮患者64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 例。对照组予火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克癀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皮损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29/32),高于对照组的68.7%(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的皮损积分均有下降,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癀胶囊联合火针治疗湿热夹瘀型痤疮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血疗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采用自血疗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和外用阿达帕林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皮损消退情况,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血疗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痤疮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洞穴式清创术合透脓散治疗亚急性期肉芽肿性乳腺炎(GL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 例亚急性期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 例。治疗组予洞穴式清创术合透脓散治疗,对照组予切开排脓术合透脓散治疗。2组治疗后进行6 个月随访,观察比较2组乳房外形、疼痛、功能等情况并进行评分,比较2组病程,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乳房外形、疼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洞穴式清创术合透脓散治疗亚急性期肉芽肿性乳腺炎,能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痛苦,保留较好的乳房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走罐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将56 例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 例。治疗组采用走罐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及综合疗效,并记录与报告不良事件。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6%(26/28),对照组为71.43%(20/2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走罐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消痤汤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瘀热互结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瘀热互结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内服消痤汤、外用红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予以内服多西环素和西咪替丁、外用0.1%阿达帕林凝胶外涂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皮疹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及4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5%(27/40)、9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22/40)、75.0%(3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皮损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的积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2.5%(1/40),对照组为10.0%(4/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痤汤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瘀热互结型痤疮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对肛周脓肿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接受肛周脓肿术治疗的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治疗组采取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肉芽状况、疼痛度、生活质量水平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1%(57/59),对照组为81.35%(48/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肉芽状况、疼痛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对于肛周脓肿术后的恢复效果有较大提升,对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也有较大改善,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放血联合推拿治疗哺乳期早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 例哺乳期早期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放血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头孢克洛胶囊治疗。治疗3 d后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和血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占比(NEU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3%(32/35),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WBC、NEUT和CR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放血联合推拿治疗哺乳期乳腺炎早期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壮腰通痹胶囊联合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治疗组采用壮腰通痹胶囊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洛索洛芬钠胶囊联合推拿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45/45),对照组为97.8%(44/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综合疗效中“优”率为75.6%(34/45),对照组为15.6%(7/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ODI、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壮腰通痹胶囊联合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优于洛索洛芬钠胶囊联合推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烧棉法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治疗组采用烧棉法结合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7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止疱时间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烧棉法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面部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采用自血注射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积分、面部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ol-Acne)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86%(26/28)。患者各项皮损积分、Qol-Acne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血疗法能减轻痤疮患者的皮损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外培育牛黄配合龙珠软膏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90 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治疗组采用体外培育牛黄配合龙珠软膏换药治疗,对照组单用龙珠软膏换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渗出液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42/45),对照组为82.22%(37/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2组第7、14、21天创面渗出液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体外培育牛黄配合龙珠软膏能有效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减少渗出液,缓解肛周潮湿感,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 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益气活血法治疗。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等心功能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42/45),对照组为73.3%(33/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DD、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CO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益气活血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