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詹滨秋 《海洋科学》1987,11(6):57-61
海洋污染和微量元素在海洋及河口天然循环研究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准确测定多年来一直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为了估价环境的污染程度,研究微量金属分布和变化特征以及迁移过程,准确测定海洋中微量金属的背景值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解沿岸河口区痕量金属浓度及形态变化,是研究河口水化学及河口环境化学的重要课题,对进一步了解微量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过程更有重要意义,关于锌等四种痕量金属在海洋中的存在形态及其研究,国外已有不少报道[1,2],随着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研究我国海湾及河口海区的痕量金属存在形态和转移机理,是当前普遍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海水中微量金属与固体粒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目前海洋化学中的重要课题,它对了解微量金属在海洋中的含量、分布和变化规律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一般认为,海水中悬浮物包括水合氧化物、粘土矿物和有机质三大类。据报道,在海水悬浮物中,水  相似文献   

4.
海水中微量金属与固体粒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目前海洋化学中的重要课题,它对了解微量金属在海洋巾的含量、分布和变化规律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一般认为,海水中悬浮物包括水合氧化物、粘土矿物和有机质三大类。据报道,在海水悬浮物中,水合氧化物的吸附量最大。海水中的水合氧化锰主要以δ-MnO2、水锰矿、γ-MnOOH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秋季黄海和东海海域沉降颗粒物及其地球化学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中的颗粒物对于海水中物质的迁移有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海水中溶解态元素和颗粒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在海洋中的分布[1].虽然近岸水体只占全球海洋表面的小部分,但河流搬运的陆源物质最终将通过近岸水体进入外海,目前普遍认为海岸带在物质迁移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过滤器作用[2~3].黄海和东海作为具有宽阔陆架的边缘海,每年大量来自陆地的物质在这里沉积、迁移,其海域内的沉降颗粒物不仅是陆源入海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活动入海污染物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6.
李力  王保栋 《海洋科学》2013,37(1):119-125
1研究意义痕量金属(trace metal),又称为痕量元素(trace element),是指在海水中浓度低于100μmol/kg的元素。痕量金属几乎参与了海洋生命的方方面面,从初级生产力中细胞质的形成到蛋白质的合成,几乎都离不开痕量金属。一些痕量金属,尤其是一些过渡金属,例如Mn、Fe、Ni、Co、Cu和Zn,对有机体的生长至关重要[1]。因此,海洋无机生物学家继对有机  相似文献   

7.
THEQUANTITATIVETREATMENTOFEXCHANGEADSORPTIONISOTHERMSOFSURFACELAYERSEDIMENTFROMTHESOUTHCHINASEA海水中液-固界面间的交换吸附对微量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分布及生物可给性起着决定作用,具有广大表面的海底沉积物对微量金属的交换吸附已被广泛认为是使微量金属在海水中保持痕量浓度的主要原因。国内外也有不少对沉积物界面特性的研究报道[1~9]。但大多从人工混合物、河流湖泊沉积物、河口及港湾沉积物对微量元素的交换反应总结得到,有关深海大洋的沉积物的化学研究还较少,尤其对于南沙海域这样…  相似文献   

8.
海洋中铁、锰、铜等过渡金属元素的光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莉  杨桂朋 《海洋科学》2000,24(10):33-36
近年来光化学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纵观国内外研究发现 ,对有机光化学物质 ,如石油、污染物、天然有机物等的研究较多[1 ,2 ,5] ,而对无机物的光化学研究相对较少 ,尤其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仍几乎为空白。海水中存在许多过渡金属元素 ,它们及其有机络合物的电子容易转移 ,并在近紫外区和可见区有光吸收带 ,具有显著的光化学活性 ,故光氧化还原过程对过渡金属元素在海水中的存在状态和迁移变化规律影响显著[3]。近年来研究最多的是铁、锰、铜等元素的光化学过程。1铁的光化学过程铁是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须的一种微量元素 ,它…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溶解氧赤潮预报简易模式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在海洋浮游生物中,有很多单细胞微小生物,由于异常地急剧繁殖,并高度密集在一起,从而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称谓“赤潮”.目前,普遍认为赤潮的发生与海水中磷、氮等营养盐、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某些有机化合物的大量增加有关[l];另外,还与水体的停滞和气象条件密切联系[2,3].赤潮的发生意味着生态平衡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卜文瑞  石学法 《海洋科学》2001,25(11):13-15
生物在大洋多金属结核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早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Greenslate1974年;Dugolinsky等1977年已注意到生物参与了多金属结核的生长。在大洋铁锰矿床形成过程中 ,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死亡浮游生物在下沉过程中的氧化分解为海底铁锰成矿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是成矿金属元素向海底富集的重要机制。生物的有机分解作用不仅向海底沉积物提供大量的微量金属元素 ,从而改变沉积物及孔隙水中微量元素的组成和浓度 ,而且改变了海底的沉积环境 ,特别是氧化还原环境 [1]。好氧和厌氧细菌的活动营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