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几个主要方面谈了科技档案的管理方法。科学、规范化地管理科技档案是高效利用档案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科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地震文书档案、科技档案、财会档案等不同类别的防震减灾档案的概况 ;总结了山西防震减灾档案在收集整理、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 ;叙述了加强防震减灾档案依法管理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编写检索工具 ,提高编研质量 ,建立大震专题档案 ,创立山西地震档案文献信息系统 ,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地震科研、防震减灾工作中产生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特点与区别进行了分析,电子档案的管理在归档形式、保管方式、管理方法等方面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区别,同时对不可相互替代的两种档案提出了如何配套管理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档案建立与管理是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项目顺利实施和运维的重要保障。由于重大工程项目往往系统复杂,建设单位多,实施周期长,档案材料类型多,因而对如何有效开展档案建立与管理,值得认真研究。探讨了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科技档案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整理归档的内容与方法,叙述了"十二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项目"及其科技档案的建立与管理,重点描述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建设项目材料归档情况。最后依据该项目档案实际完成情况对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建立与管理的经验与不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结合青海省地震局文书档案纸质管理环境相对困难的现状,详细阐述了建立文书档案信息化对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以及加强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6.
从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特点及其在一定时期并存的必然性的角度,论述今后最大可能地实现纸质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和电子信息的档案化管理,档案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对地震科技档案目前在收集、接收等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认为,只有实现了档案材料形成积累和收集整理过程的一体化,才可保障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实现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8.
结合本单位承担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和工程建设项目,详细阐述了项目档案的收集管理及规范组卷工作以及在档案整理过程中要遵守的档案规范、完善管理等相关制度。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主动介入、全面收集、合理组卷,进一步实现项目档案管理标准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地震观测数字化使地震观测资料的载体发生了根本转变。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的归档与管理就成为科技档案部门目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应加强档案法规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归档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确定归档管理运行机制、收集原则、收集范围、分类编号方法、保管、利用等现代管理方法,对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建立地震科技档案的重要性,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地震科技档案归档的范围,并从加强法制意识、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科研人员认识、正确处理科研管理与科技归档的关系以及加强制度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了做好地震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白家疃地震台为实验点,于2008年3月21日完成对该台"九五"前兆仪器针对"十五"台网进行整合改造。通过为期13个月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出,其改造方案成本低,技术可行,产出数据可靠,为"九五"前兆台站整体接入"十五"管理系统提供了低成本、高效可靠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震前兆串口通讯设备的网络接入方案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震前兆台网在不同时期项目建设时的技术限制,对前兆台网技术系统进行整合,在全国开展“九五”及模拟观测系统整体并人“十五”系统的改造升级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台站网络改造和“九五”仪器接人改造两部分。对于具有仪器改造任务而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台站进行网络通讯改造;通过增加地震前兆通信协议转换器和升级数据采集器两种方式进行“九五”仪器的接人改造改造后的仪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观测数据的汇集,从而实现前兆台网统一的运行监控、采集数据、存储、交换、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对《地震档案分类表》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汶川“5•12”震害探求房屋“大震不倒”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大震不倒”主题,对汶川“5.12”特大地震震害进行了分析探究。文中涉及“大震不倒”设防目标、研究方法、房屋倒塌的震害特点等问题;对倒塌房屋分为薄弱层垮塌、沿开问垮塌、不规则体型垮塌3种类型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垮塌的原因并提出了看法;同时还对“强梁弱柱”现象做了分析。最后,扼要对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提出“大震不倒”的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回顾和总结了从1997年至2001年,《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核心刊物以年度增刊的形式连载五期的地震预报专集。对其中发表的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单手段地震趋势分析研究报告、地震预测研究相关的研究报告或综述文章,以及年度趋势研究报告主要内容,产出过程,预测意义和参考价值等,进行了相应的论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中强地震空间分布“X”图像及其含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西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下俯冲产生的推挤,造成黑龙江亚板块地下的地幔物质上涌,使其上覆岩石圈受到垂直方向上涌力的作用。通过分析"X"节理的形成、与断层的关系、火山群"X"型断裂构造的特点,对黑龙江亚板块1999年以来中强地震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呈网格化特征分布。根据构造类比法和历史地震比拟法,网格化交汇处缺震区未来几年或更长时间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背景,即内蒙古扎兰屯,通辽和黑龙江五大连池,绥化历史老震区;尤其是2008年6月10日内蒙古扎兰屯附近(阿荣旗境内)发生M 5.2地震后该地区可能再次成为未来地震的危险区。本文研究结果对区域地震危险区的判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T14:28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2008年5月13日T5:00江苏省发生滨海ML3.8地震。滨海地震是否是由汶川地震触发的、可指示滨海附近中短期内将发生中强地震的"诱发前震"?基于此,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①统计南北地震带及中国台湾7.3级以上、日本7.5级以上大地震;②统计①中大震发生后3天时间(72 h)内,华北中南部地区发生的M_L 3以上地震;③统计大震发生后1年内在M_L 3地震附近地区(距震中350 km以内)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④对上述3组地震是否存在链式关系进行统计研究,即研究特定条件下的A—F—B链式地震现象在华北中南部的预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目前所拥有的统计资料,无法确定2008年5月13日滨海M_L 3.8地震是由汶川8级地震诱发的"前兆地震"。  相似文献   

18.
夏帝发七年“泰山震”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对今本《竹书纪年》夏帝发"七年,陟。泰山震"这条记载的各种见解和涉及的今本《竹书纪年》的争鸣等;分析了这条史料的关键字"陟"、"震"在古文中的字义和在《竹书纪年》中的特定含义,结合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等,认为对夏帝发"七年,陟。泰山震"的确切解读是:夏帝发于在位的第七年(约公元前1652年)崩亡;这一年泰山发生地震或受到地震的影响,地震发生的时间比此前推算的公元前1831年推后了179年,但无法确定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级。  相似文献   

19.
福建台网应用JOPENS系统常用地震定位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十五”JOPENS系统提供的多种地震定位方法,对福建台网记录的网内、网缘、中国台湾地震分别进行定位、分析,对地震定位方法的选择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虚拟测震台网”技术在广西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虚拟测震台网”技术在广西地区的应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广西“十五”数字测震台网建设的显著成效。地震观测技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不仅提高了广西的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研究水平,也为市县地震局和地震台站完善其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带来了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