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化龙山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维管植物1 977种,隶属186科815属.化龙山是陕西省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共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2科30属33种,其中属一级保护1种,二级保护11种,三级保护21种;属濒危2种,稀有14种,渐危17种.珍稀濒危植物古老成分较多,并以第三纪孑遗成分为主,单少型属和中国特有属分别是16属和10属(占53.3%和33.3%).在分析了化龙山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现状及濒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托陕西省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加强就地保护,积极开展迁地保护,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科学地进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卧龙是四川省珍稀濒危植物最丰富的地区,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4种,隶属18科,20属,其中一有保护2种,二级保护11种,三组保护11种。本文论述了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特点、类型及地理分布,以及这些植物的一些利用价值及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天目山是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最丰富的地区,共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5科、34属、37种,其中属二级保护13种,三级保护24种.论述了天目山珍稀濒危植物的区系特点、类型及地理分布,列举了它们的一些利用价值,最后提出了保护天目山珍稀濒危植物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藏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保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朱万泽  范建容 《山地学报》2003,21(Z1):31-39
西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拥有较多的珍稀濒危植物。综合《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西藏有珍稀濒危植物33科48属54种,在对其区系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区系成分特点及地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藏珍稀濒危植物具有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温带性质较热带性质明显,特有属少而特有种类较多,水平和垂直分布不均匀等特征。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浙江山区的珍稀濒危植物较为丰富,有67科、108属、125种.论述了当地珍稀濒危植物的特点、地理分布、属和种的地理成分,探讨了珍稀濒危植物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  相似文献   

6.
广西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先琨 《热带地理》1995,15(2):147-154
广西自然分布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124种,是我国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本文论述了广西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系统分析了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保护与开发利用战略。  相似文献   

7.
秦岭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分布着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42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1种,二级保护15种,三级保护26种.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在医药、木材、花卉、化工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广西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查统计,广西自然分布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121种,是我国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本文论述了广西珍稀濒危植物地理分布、资源特点,系统分析了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保护现状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珍稀植物资源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为厘清云南省湿地珍稀濒危野生维管植物名录,根据文献资料统计分析其濒危等级、生活型与生态型、区系和资源植物。结果表明:云南省湿地共有珍稀濒危野生维管植物50科96属157种,其中被《国家重点野生保护植物名录(2021版)》收录37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收录108种,被《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收录115种,被《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收录4种,被IUCN物种红色名录收录102种;生活型划分为多年生草本138种、一年生草本13种、灌木5种、乔木1种;生态型划分为湿生植物118种、沼生植物15种、沉水植物11种、挺水植物9种、浮叶植物4种;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划分为12种类型和8种变型,温带性质明显,热带性质是其重要组成,中国特有分布突出;从资源多样性来看,可划分为观赏植物、药用植物、食用植物等8类。提出云南省湿地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建议,以期为该区湿地植物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共有高等陆生植物6088种,珍稀濒危植物56种,其中Ⅰ级保护物种4种,Ⅱ级保护物种23种,Ⅲ级保护物种29种,处于濒危状态的7种,渐危状态的27种,稀有状态的22种。在分析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组成、地理成分、现状分布的基础上,探讨了库区珍稀濒危植物致危原因及目前所采取的保护措施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丁俊祥  范连连  李彦  唐立松 《中国沙漠》2016,36(5):1323-1330
选取古尔班通古特沙漠6种优势草本(2种短命植物,2种类短命植物,2种一年生长营养期植物),对比分析了生物量分配及相关生长关系的异同。结果表明:(1)粗柄独尾草(Eremurus inderiensis)和细叶鸦葱(Scorzonera pusilla)的地下生物量较高,根冠比分别为1.412、2.751;小花荆芥(Nepeta micrantha)、琉苞菊(Hyalea pulchella)和雾冰藜(Eremurus inderiensis)、角果藜(Scorzonera pusilla)的地下生物量均较小,根冠比无显著差异,分别为0.150,0.184,0.144,0.101;2种类短命植物具有相似的叶片生物量分配比例,但其余4种植物的叶片生物量分配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2)6种植物的根冠比随个体增大均呈异速减小,而叶片生物量分配比例与植株大小的关系不一致,表现为异速减少(如细叶鸦葱)或保持恒定(如粗柄独尾草)的趋势。(3)小花荆芥和琉苞菊的地下与地上生物量间为等速生长关系,而粗柄独尾草、细叶鸦葱、角果藜以及雾冰藜则呈现出个体越大地下生物量分配比例越少的格局(异速生长);6种植物的地下与叶片生物量间均为等速生长关系,且具有共同的相关生长指数(1.035)。6种植物的根冠比和叶片生物量分配比例的差异不仅与物种自身的遗传特性有关,还受个体大小的影响;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分配存在等速和异速生长的差异;叶片与地下生物量间具有相同的生物量分配速率,表现出对干旱荒漠环境的趋同适应。  相似文献   

12.
横断山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为,植物种类多,古老植物多,特有植物多,地理成分复杂,各地理成分联系复杂,植物分化强烈。  相似文献   

13.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plant calcium fractions in the desert.To addres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alcium fractions of desert plants,we collected 25 plant species in Tengger Desert,observed the calcium crystals using an optical microscope and determined water soluble calcium,acetic acid soluble calcium,and hydrochloric acid soluble calcium.To do so,we used sequential fractionation procedures to prob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different growth forms,or different successional stag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sammophyte,the late successional plants,and the drought-resistant shrub and semi-shrub all held considerable calcium oxalate crystal compared to the grassland plants,the early successional plants,and the perennial herb.With the proceeding succession,the acetic acid soluble calcium decreased gradually,and the hydrochloric acid soluble calcium increased gradually.The perennial herb had more water soluble calcium,while shrub held greater hydrochloric acid soluble calcium.The grassland plants held more water soluble calcium,while psammophyte had greater hydrochloric acid soluble calcium.This implies that the plants that are relatively sensitive to drought hold more calcium ion,while the drought-resistance plants hold more calcium oxalate.Thus,the plant calcium components are in close relation to plant drought-resistance,and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plant physiology of the desert.  相似文献   

14.
方精云 《山地学报》1999,17(1):34-39
以水青冈属为例,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原理,借助计算机作图软件,实现了植物分布在综合气候因素中的直观表达,使不同物种的气候生态位的比较成为可能,应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和原理,在计算机空间分析软件和作图功能的支持下,实现了植物三维空间分布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共有48科90属187种水生维管束植物.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复杂,具有较明显温带性质.48科植物可以划分6个分布型和1个变型,世界分布34科,热带分布6科,温带分布8科;90属被划分为10个分布型和6个变型,世界分布35属,热带分布22属,温带分布33属;184种野生种可以归并...  相似文献   

16.
C4植物水分利用效率高于C3植物,CAM植物具有最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在我国荒漠地区,CAM植物稀少,C4植物,特别是C4木本植物在荒漠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国荒漠地区有C4木本植物45种,包括半木本植物,占我国荒漠植物总种数的6%,集中在藜科和蓼科,分别为19种和26种。C4草本植物共计107种,其中单子叶植物48种,双子叶植物59种。C4木本植物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以西的西北干旱荒漠区。C4草本植物的耐旱性和抗旱能力不如C4木本植物,主要分布在荒漠地区潜水埋深较浅,水分条件较好的区域,在绿洲边缘广泛分布。C4木本植物丰度与干旱紧密相关,C4草本植物丰度随湿润条件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河滨湿地不同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暖温带河滨湿地植被以草本植物群落为主。以黄河下游河滨湿地的河漫滩和背河洼地的15个草本植物群落为调查对象,研究河滨湿地不同草本植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5个草本植物群落中共有31科73属94种植物,包括2科蕨类植物门植物和29科被子植物门植物,其中,禾本科植物最多(12属17种);丰富度最高的是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群落;15个草本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介于0.22~2.07之间,人工群落荷花(Nelumbo nucifera)的Shannon-wiener指数最低,仅0.22,而另一人工群落水稻(Oryza sativa)的Shan-non-wiener指数却最大,达到2.07;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较高,如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水烛(Typha angustifolia)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都大于0.6;Simpson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荷花群落,而最低的是水稻群落;15个群落中,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在各群落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河滨湿地自然草本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人工草本植物群落,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则是前者低于后者,但人工草本植物群落与自然草本植物群落间4个多样性指数的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广西刁江流域有色金属矿区尾砂库植物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周兴  宋书巧  吴欢 《热带地理》2003,23(3):226-230
调查了广西刁江流域有色金属矿区废弃尾砂库自然生长的植物种类,有维管束植物26科58属63种;分析了尾砂库土壤和20种在尾砂库分布较多而且生长较好的植物的Cu、Cd、Pb、As、Sb、Zn、Sn 等重金属含量.研究表明,在废弃尾砂库上自然定居的植物,如禾本科的芦竹、类芦、五节芒、芒、班茅、白茅、粘人草、狗牙根,莎草科的黑莎草、飘拂草,菊科的三叶鬼针草,风尾蕨科的蜈蚣蕨,木贼科的纤细木贼等草本植物,能吸收重金属,对有色金属矿区尾砂库这种恶劣环境具有较强的忍耐能力,可作为有色金属矿区尾砂库植被重建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19.
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对封育的响应机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植物种和植物功能类群两个水平系统探讨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对短期封育管理响应机理的研究尚不多。以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退化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样方法对禁牧6 a的封育区及与其相邻的自由放牧草地的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物群落的物种密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草本植物群落被区分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非禾本科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3个主要功能类群。利用测定数据,分析研究了短期禁牧封育对土壤种子库和地上群落不同植物种和各植物功能类群的生态恢复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是:①短期封育显著促进了退化沙质草地植被的生态恢复,但发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对禁牧的响应模式和机理存在明显差异,短期禁牧使土壤种子库中所有3个植物功能类群的密度均得到显著提高,而仅提高了地上植被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和多年生植物两个类群的密度;相反,禁牧显著提高了地上植被所有3个功能类群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仅提高了土壤种子库中多年生植物类群的物种多样性。②短期禁牧显著增加了地上植物群落组成中可食和优良牧草的比例,提高了草地的经济利用价值。主要结论是:短期禁牧封育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退化沙质草地植被多样性、生产力及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草地品质进行优化调控和改良的重要草地管理手段。研究建议,今后应重点开展不同禁牧时间下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多样性、生产力及其物种组成变化影响的长期生态学控制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民勤荒漠区几种主要固沙植物群落的水分平衡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在自然状态下植物群落的自然稀疏密度、水分营养面积和耗水量等水分平衡特性,选择民勤荒漠几种典型植物群落,运用连续4 a的样方观测资料,分析了天然沙蒿、天然麻黄和人工梭梭林群落在自然降水条件下植物群落的自然稀疏密度、水分营养面积和耗水量等水分平衡特性。结果表明:天然沙蒿、天然麻黄和人工梭梭林群落在当地的自然稀疏密度相对稳定。群落中成年梭梭林的年耗水量与他人在同一地区用蒸渗仪且地下水位控制在1.4 m时测定的3 a幼苗的耗水量相当,梭梭密度较他人用降水量和蒸腾量、蒸发量推算的密度偏小。实验条件下单株植物的耗水量并不等于群落中个体的平均耗水量,在自然状态下研究得到的单株耗水量较在实验条件的下结论更为真实。植物蒸腾耗水量方面研究的真正有意义的是其在接近凋萎时的蒸腾耗水量,而不是特定供水条件下的几个特定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