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营西沟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中银,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主要有银锑黝铜矿、硫铜银矿、辉银矿等,自然银很少。银矿物呈它形粒状同脉石矿物及其它金属矿物镶嵌在一起或呈显微、超显微及胶状包嵌在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等矿物中,其中与方铅矿的关系更为密切。本文通过研究银的赋存状态,为选矿方法实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南熊耳山沙沟矿床是新探明的一个大型银铅锌矿床。文章首次对其矿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大量矿石光薄片观察、等离子质谱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具有工业意义的硫化物主要有方铅矿、贫铁闪锌矿、黄铜矿,银矿物主要有自然银、深红银矿、辉银矿、硫锑铜银矿、含银黝铜矿,它们与硫化物共生,多沿方铅矿、贫铁闪锌矿等颗粒间或者裂隙产出。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矿化作用过程,而且为矿床评价、组分综合利用和选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银的赋存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银的赋存特征研究表明,银主要以伴,共生形式存在于有色金属矿床中,银主要呈独立矿物产业,少量呈离子吸附银,类质同象银或非晶态银产生;银矿物的粒度与嵌布特征与矿床成因有密切关系,铅,锌,铜的硫化物是银的主要载体矿物,银在矿石中的分配银矿化强度,银矿物粒度,嵌布特征和矿化组织类型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硫化物矿物对银的表面吸附作用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大清  彭金莲 《地球化学》1996,25(4):372-378
通过硫化物矿物对银离子的吸附实验研究表明,在50℃时,硫化物矿物对溶液中银离子的等温饱和吸附量大小顺序是:方铅矿>黄铜矿>辉锑矿>闪锌矿;当温度超过70℃时,这个顺序变为:辉锑矿>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这与天然多金属矿床中硫化物矿物银的含量顺序是一致的。实验证明,硫化物具有把溶液中的银富集到固体(矿物中)达106量级以上的能力。这些结果极好地解释了多金属矿床中银在普通硫化物中含量大小的顺序及锑和银在矿床和矿物上密切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双尖子山铅锌银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尖子山铅锌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以银为主的超大型矿床。根据野外穿插关系和矿相学研究,成矿过程分为4个阶段:(Ⅰ)石英闪锌矿阶段;(Ⅱ)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阶段;(Ⅲ)石英银矿物阶段;(Ⅳ)黄铁碳酸盐阶段。除第Ⅳ阶段以外,其余3个成矿阶段均发育银矿化,以第Ⅱ、Ⅲ阶段为主。第Ⅰ、Ⅱ阶段银矿化与方铅矿密切共生,主要以珠滴状或不规则状赋存于方铅矿内部和边部,少量呈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方铅矿中。而第Ⅲ阶段的银矿化则截然不同,绝大部分银矿物充填于石英颗粒之间,抑或被石英颗粒所包裹。银矿物种类主要包括硫锑铜银矿、硫银锡矿、辉硒银矿、深红银矿、黝锑银矿、辉银矿、金银矿和自然银。纵观整个矿化过程,银矿物具有由早期复杂硫盐类矿物演化至晚期简单硫化物、自然银的趋势。其中第Ⅲ阶段银矿物粒度细小且包裹在石英颗粒内部或颗粒裂隙间,平均粒径小于30 μm,即使在磨矿细度200目以下占90%的条件下也难使银矿物单体完全解离,成为制约提高银回收率的最主要因素。建议矿山采用浮选氰化联合工艺,既提高了银的回收率,又顺带回收矿石中少量的金矿物。同时,在研究银的赋存状态和银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还对银铅共生关系的原因和机制开展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石景冲银矿床的热液成矿作用可分为三个阶段:①硫化物成矿前的石英—碳酸盐阶段;②石英、毒砂、黄铁矿阶段;③银铅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银主要以银矿物的形式产于第三阶段,与铅锌流化物密切共生,研究确定了四种银矿物:银黝铜矿、螺状硫银矿、深红银矿和自然银。据估算,银黝铜矿中的银占整个银矿床含银量的81.3%,其余以类质同像替代的形式存在于方铅矿为主的硫化物中。  相似文献   

7.
海南乐东抱伦金矿金矿物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对海南乐东抱伦金矿金矿物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其次为黄铜矿、闪锌矿、毒砂、和方铅矿等;而脉石矿物则主要为石英、白云母和绢云母,其次为方解石、绿泥石和伊利石等。矿石中的金主要以自然金矿物形式产出,颗粒大小在1μm~35μm之间,多呈孤岛状及其他不规则形状,充填在石英以及黄铁矿等硫化物矿物颗粒之间,少量以包裹体形式包裹在硫化物、石英矿物晶体之中。金矿物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金的质量分数均在92%以上,其他元素含量甚微,其成色在942~978之间。根据自然金矿物的高成色特征可以推断,金矿物形成于较深的部位。此外,在与自然金矿物共生的黄铁矿中,含有较高的微量元素Co和Ni,且Co/Ni比值多大于1,说明成矿物质与深部岩浆作用有关。成矿物质与硫化物、二氧化硅等一同向上运移,当流体物理化学条件(如温度、压力)发生变化时而沉积富集,石英的结晶稍早于硫化物矿物,而硫化物矿物与金矿物的结晶基本上是同时的。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东天山维权银矿中呈脉状、浸染状分布的自然铋和含铋矿物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对维权矿床中含铋的银矿石中的矿物进行了矿相学、电子探针和能谱分析及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维权银矿床中铋矿物与银矿物共生,铋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属(自然铋)、硫化物(辉铋矿)及硫盐矿物(硫铋银矿)等类型;维权矿床的热液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Ⅰ)石英-氧化物阶段,主要矿物组合为毒砂-黄铁矿-磁铁矿,流体温度为376~289℃;(Ⅱ)铋矿物-碳酸盐阶段,主要矿物组合为自然铋-硫铋银矿,其流体温度低于271℃;(Ⅲ)银矿物-硫化物阶段,以自然银-方解石-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为主,流体温度为200~160℃。  相似文献   

9.
自然金与自然铋以及与铋碲化物的共生,广泛出露在热液金-硫化物、金-碲化物、金-铋黄铁矿类等不同成因类型矿床中.在东外贝加尔、中亚、亚美尼亚等地的矿床中,金与铋、碲矿物的共生就是一个实例.金与铋碲化物的联系是最典型的.自然金和铋碲化物结晶作用在时间上的接近以及作为金沉淀剂的碲、铋矿物的作用决定了这种联系.但是金与这些矿物相关的原因仍旧研究得不够.关于这一问题的实验数据为数很少.  相似文献   

10.
金赋存状态的研究,不仅可为金矿选冶提供技术参数,还有成因和化探等方面的意义。通过玲珑金矿大开头矿区金及主要矿石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显示出金只以独立金矿物相形式;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和含银自然金;金矿物以裂隙金、粒问金和包体金存在于黄铁矿或石英等颗粒中,但主要是存在于黄铁矿的裂隙中和硫化物与石英之间的晶体间隙中。金矿形态有极细的脉状、角砾状、麦粒状、浑圆粒状和不规则粒状等;粒状金矿物粒度细小、多在10μm左右;细脉状金的脉宽多在1-5μm之间。以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化学成分中几乎不舍金,金仅呈独立金矿物相。根据金与硫化物和石英的相嵌关系,探讨了本区金成矿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1.
潼关金矿田中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次为银金矿,少见黑铋金矿。金以包体金、晶隙金和裂隙金三种形式赋存于以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矿物中。黄铁矿分三个世代,从Ⅰ至Ⅲ世代,破碎程度加强,粒度变细,矿物共生组合由简单变复杂,含金性随之变好。载金矿物除黄铁矿外,还有方铅矿、黄铜矿和石英等。  相似文献   

12.
湖北大悟大坡顶金矿床金矿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薄片的显微观察、X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以及等离子光谱分析等方法,对湖北大悟大坡顶金矿床矿石中金的矿物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以银金矿的形式产出,金矿物颗粒的大小多在5~150μm间;银金矿物颗粒一般呈液滴状或其他的不规则形状充填于黄铁矿、石英颗粒的裂隙或这些矿物颗粒的闻隙,少量被包裹在硫化物矿物、石英颗粒之中.金矿物成色较低,最低为736,最高为860,平均金矿物成色为784,金矿物的低成色特征说明这些金矿物形成干浅部;共生黄铁矿中含有较高的Co和较低的Ni指示成矿物质与深部岩浆作用有关,而从大别群变质岩围岩具有较高的金的背景值指示成矿元素金可能来源于岩浆活动造成的金的活化迁移.  相似文献   

13.
张家口赤城县万全寺银金矿床为冀北地区在成矿作用上与火山期后热液活动有关的代表性矿床。银金矿物主要以包裹体形式嵌布于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等硫化物中,硫化物是银、金的主要载体,硫化物的形成时间可代表银金矿床的成矿时间。本研究采用Rb-Sr法对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这三种共生硫化物矿物进行了测定,获得Rb-Sr等时线年龄为(144.1±4.0)Ma(MSWD=3.3,n=6),认为该年龄代表万全寺银金矿的成矿年龄。该年龄与区内已知的其他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接近,也与区内北东向上黄旗—乌龙沟构造-岩浆岩带的主要活动时期相吻合,表明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张家口地区存在一次强烈的与中酸性岩浆活动相关的贵金属与多金属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图古日格金矿床是兴蒙造山带内的一个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床的矿化与矿区内的钙碱性花岗质岩浆活动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与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富碲金矿床比较少见;具有富碲特征的金矿床,在兴蒙造山带内也鲜有报道。本次研究通过矿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在图古日格金矿床矿石中发现了大量碲化物,包括碲金矿、六方碲银矿、碲金银矿和自然碲等,矿床中金的赋存形式主要为碲化物,其次为自然金和银金矿。图古日格金矿床的主成矿阶段(Ⅱ, 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从早到晚可划分为Ⅱ1、Ⅱ2和Ⅱ3三个亚阶段。Ⅱ1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粗粒黄铁矿+六方碲银矿+碲金银矿+自然碲+粒状方铅矿;Ⅱ2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细粒黄铁矿+碲金矿+碲金银矿+碲铅矿;Ⅱ3阶段的矿物组合为自然金+银金矿+脉状方铅矿。碲化物和硫化物共生组合显示,Ⅱ1阶段成矿流体的lgfS2为-13. 5 ~-10. 9,lgfTe2为-10. 5 ~-9. 4;Ⅱ2阶段成矿流体的lgfS2为-16. 7 ~-12. 4,lgfTe2为-11. 2~-9. 4。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的沸腾作用及含H2Te气相流体的冷凝作用是诱发该矿床大量金、银碲化物从成矿流体中沉淀并富集的主要机制,也是造成该矿床成矿流体中的碲含量不均匀,并且出现自然碲+硫化物等不平衡矿物组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分散元素简介(一)锗(Ge)锗的独立矿物有:1.锗石Cu_3(Ge、Ga、Fe、Zn)S_4,含锗6~10%、镓2%,它与黄铁矿、砷黝铜矿、硫化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共生,主要为铜和锗的硫化物,处一种赤褐色的、不透明的矿物,在结晶构造方面与斑铜矿类似.2.硫银锗矿(Ag_8GeS_6)它号菱铁矿、黝铜矿、白铁矿、闪锌矿、脆银矿、辉银矿及硫锑钼银矿等共生,含锗6.13~6.93%.3.黑硫银锡矿(Ag_8SnS_6),与石英、菱锰矿、方铅矿和淡红银矿在一起,含锗1.82%.4.硫银  相似文献   

16.
铊在自然界中主要呈分散狀态存在,在各种地質体內它的含量一般为十万分之几至百万分之几。铊的矿物在自然界中发現非常少:如紅铊矿TlAsS_2、輝铊锑矿(TlAs_2SbS_5)、硫砷坨鉛矿(Pb,Tl)(Cu,Ag)As_5S_(10)和硒铊銀銅矿(Cu,Tl,Ag)_2Se。前两种矿物常与砷、銻的硫化物及鉄的胶狀二硫化物共生,硫砷蛇鉛矿則与各种硫砷化物和硫輝銻矿以及铅、鋅和砷的硫化物共生。对少数铊矿物的共生組合研究后指  相似文献   

17.
礼县上坝金矿床是甘肃省近年来在南秦岭微板块发现的矿体规模较大、主要赋矿岩石为硅质岩、氧化带深度大、矿石可浸出性好、金成色高的岩金矿床。通过对上坝金矿床矿石组构、矿物共生组合及载金矿物特征研究发现: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金银矿。载金矿物主要为石英。褐铁矿、粘土矿物和少量碳质矿物也含金。金的赋存形式为粒间金和裂隙金。金矿物的形成富集与硅化一硫化物交代充填作用关系密切,矿床成因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吉林六批叶沟金矿石及金矿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六批叶沟金矿石属少硫化物类型,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绿泥石、长石、绢云母为主;矿石常具晶质结构、压碎结构、交代结构以及浸染状、角砾状、细脉网脉状等构造.金矿物以银金矿、含银自然金为主,其形态以不规则状、尖角粒状、角粒状等居多,以中-细粒者常见;嵌布状态以粒间金为主,其次是包裹金和裂隙金.自然金中除Ag含量较高外,尚含有少量的Fe、Ni、Co、Cu、S等杂质,其成色为769.4‰,属自然元素类金-银系列矿物.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技术以及电子探针分析技术,针对四川甘孜江浪矿田里伍铜矿床和黑牛洞铜矿床中伴生金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分布在两个矿床的致密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条带状-网脉状矿石及黑色电气石黄铜矿矿石中,围岩中不含Au。且Au在矿石中质量分数变化大,其范围为0.1×10~(-6)~5.5×10~(-6)。Au以独立矿物银金矿和金银矿的形式赋存。银金矿颗粒较大,仅在里伍铜矿床的尾矿中发现,约90μm,银金矿中金含量为68.12%~70.79%。金银矿的粒径变化范围大,为:0.01μm~25μm,金银矿中金的含量范围大,为:5.14%~40.81%。金银矿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主要为以下3种:(1)与铋矿物(自然铋和铋银矿)共生;(2)包裹在金属硫化物中或嵌布在金属硫化物的粒间;(3)沿金属硫化物粒间充填。第一种金银矿的形成主要经历了温度高于400℃的体系,成矿流体中的Au,Bi均以氯络合物的形式运移,在温度降低的过程中,Au和Bi同时沉淀,从而形成金银矿与铋矿物的共生结构;第二种金银矿为温度降低过程中,随着硫化物的沉淀,Au-S络合物分解,使得Au沉淀;第三种金银矿应为主成矿期后的含Au,Ag的热液充填裂隙沉淀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在贵州省西南部安龙县戈塘乡一带的黄钾铁矾化交代石英岩中,发现了极其罕见的天然矿物——自然铝。 本自然铝主要分布在黄钾铁矾的端点、边缘或充填在空洞中,少数分布在石英颗粒间。自然铝常与自然铜、自然硫等密切伴生,并交代黄钾铁矾。 本文详细介绍了自然铝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矿物共生组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