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间:民国三十二年七月廿二日九时地点:气象研究所图书馆出席者:朱炳海 张宝堃 吕 炯 涂长望 胡焕庸(朱炳海代) 庐鋈(吕炯代)郑子政主席:公推吕炯先生担任 陈时纪录 徐延煦 一、经出席理事一致同意,决将本届理事人数,由九人增至十 一人。其不足之数,得由候补理事递补之。  相似文献   

2.
南京测云,自1929至1936年,凡历八年之久。其纪录之完整,中国殆无其匹。本文之作,厥在草一较有系统之报告,从性质的及数量的罗举若干事实,间或略作初步之讨论。至原始纪录,见诸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印行之气象月刊,至第二卷起以迄第九卷止。  相似文献   

3.
殷墟甲骨文中,近年以来,颇多气象纪录之发见,殊堪珍异。去冬气象研究所曾请甲骨文专家董作宝(彦堂)先生讲述殷代之气候,颇饶兴趣;因商请董先生写一短文。此处僅示气象卜辞一版,觕述厓略,未窥全豹,他日或可商请董先生再作一详尽之论述。此版纪录据董先生考证,当为纪元前一二一七年之记载,实为世界上最古之气象纪录矣。  相似文献   

4.
气象消息     
朱允明 《气象学报》1938,(4):164-165
中国之气温统计资料将于本志逐期登载民国二十七年三月份中国之气温统计材料,为中国气候资料最重要之一部份,亦将为气象研究所重要出版品之一种。原稿图表繁多,正在估价待印,现由本志编辑同人商请气象研究所将该书原稿中之重要纪录,先行惠登本志,以供关心氧象工作者之能考,承该所慨允赐登,殊深感  相似文献   

5.
气象消息     
《气象学报》1936,12(11):633-636
民国二十五年十月份国内中央气象研究所施放采空气球再造新纪录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自本年七月份以来,每月中旬施放采空大气球一次,详细成绩,迭载本志本卷前此各期,本月十五日下午该所循例又曾施放一次,降落于江苏泰县第五区姜埝,测算结果得该球升空高度达23,531公尺,  相似文献   

6.
南京之高空     
卢鋈 《气象学报》1937,13(1):1-23
本篇所用材料,以飞机记录为限,测风气球纪录已由竺可桢朱文荣诸氏整理成篇读者可参观竺氏中国气流运行(气象研究所集刊第四号),朱氏南京高层气流观测(气象杂志十二卷P.20—30)。关于气团分析,赵九章氏中国东部空气团之分析(气象研究所集刊第六号)及朱炳海氏太平洋及其隣近之气团(象杂志十一卷P.178—183)两文,均有精详之讨论,为避免工作重复起见,本文亦未列入,文中气压与温度之相关系数,系由薛铁虎先生代为计算,谨此致谢。  相似文献   

7.
《气象学报》1936,12(4):217-220
国内中央气象研究所施放探空气球首次成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施放探空大气球,携带自记仪器,测候高空气象,已有数年,均以降落俊,无人送回,或竟向东飘落海中,亦未可知,故皆未有结果。本年三月十六日及十九日,该所循国际气象学会高空测候组之请,又曾两度施放,悬赏徵收,业经先後于南通如皋乡间寻获,升空高度,第一次达一万七千七百余公尺,第二次达一万四千九百余公尺。由自记弧线获得高空各层之气压温度湿度等详细纪录。实为东亚  相似文献   

8.
KarlO.Lange 《气象学报》1936,12(6):327-339
1.无线电气象仪器之发展现状无线电气象仪器,所以测量高空中之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者也。在地位方便之测候所固可收受纪录,即人迹难於接近之处,亦得听取其气象报告。此种仪器,本可以飞机携之上升,以作探测,而迅速报  相似文献   

9.
气象消息     
《气象学报》1936,12(2):107-108
兰州气象测候所恢复测候民国二十五年一月份国内兰州气象测候所,于去年十月间因火药库爆炸,房屋仪器被毁,多年纪录,乃告中断。现经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捐助仪器装置完竣,业已于本年元旦起恢复测候矣。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之雨量     
竺可桢涂长望张宝堃著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出版。是书计604页,图13幅,搜罗之纪录,至民国二十二年为止, 集全国雨量纪录之大成,具精美新颖之图表。我国幅员之广,三十七倍于意大利,四十四倍于英吉利,血全国雨量站之设置,只近千数,以视英伦三岛之有雨量站五千三百余,意之有三千六百站者,诚瞠乎其後。且此近千数之雨量站中,大多数无精密之仪器,故整理之结果,于此近千站中,择其纪录年代较长而可靠者,列为两表,一为历年逐月雨量表计353站;一为历年逐月降水  相似文献   

11.
《气象学报》1936,12(12):694-701
各地气象通信,以每月十五日以前收到为限,过期排印不及,惠稿务希从早。南甯:本月天气,异常晴爽。雨量仅得3.5mm.;雨日仅有一日;云量少而日照多。此均为历年罕有之现象。据现时有纪录可稽者,仅1924与1931两年之十—月份,雨泽毫无,其馀各年,十一月份雨量,大半且均数倍於3.5mm.之数也。月中多东南风。气温最高32.2℃(五日),最低为 7.2℃(二十三日),均较去岁为高——去年十一月最高  相似文献   

12.
气象消息     
《气象学报》1937,13(1):63-67
中央气象研究所施放探空气球第八次纪录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于本月十五日清晨施放探空气球一次,该球降落於泰兴县地方,当经派员提回,测算结果,探录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书报介绍     
《气象学报》1936,12(3):140-140
竺可桢涂长望张宝堃著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出版.是书计604页,图13幅,搜罗之纪录,至民国二十二年为止, 集全国雨量纪录之大成,具精美新颖之图表.我国幅员之广,三十七倍于意大利,四十四倍于英吉利,血全国雨量站之设置,只近千数,以视英伦三岛之有雨量站五千三百余,意之有三千六百站者,诚瞠乎其後.  相似文献   

14.
南京每小时雨量纪录始于民国十七年岁首,终于二十六年十二月,为期不足十年,而民国十七年一年之中,观测地点尝有迁移,实际完整之纪录仅八年,今为统计方便计,断自十九年,迄于二十三年, 虽为期甚短不规则之变化,未能尽行消除,然高低之所在,已跃然于纸上矣。以五年各小时平均总量而论,最高点在下午六时,次高点在上午八时;最低点在正午,次低点在子夜后一时,二低点雨量之差甚微,最高点与次高点则相差22粍之多,全日较差即最高点与次高点之差为44粍,各季平均之雨量日变化大致亦与年平均者相似,惟最高与最低  相似文献   

15.
卢鋈 《气象学报》1938,(4):146-151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而测候事业历史甚短,纪录为数既少,年代复长短不齐,观测又精粗不一,欲持此以论雷雨之分布,诚非易事;然若先就以往之纪录,加以整理,虽云疏陋,要亦可藉以略知其梗概。本文纪录,多取自南京气象研究所出版之月刊与年报,  相似文献   

16.
气象消息     
《气象学报》1938,(5):228-231
民国二十七年四月份川省首次高空纪录气象研究所於四月十四日午後二时三十分,在重庆曾家岩所址,施放高空测风气球,升空至八千零十公尺高度(合市尺二万四千尺)。据云:自地面向上,风力极微,乃系山地之影响,自地面向上由南风渐转为西风。此种结果,於航空与天气预报极有关系,是项高空观测,在川省尚属初次。详细  相似文献   

17.
刘治华 《气象学报》1930,6(5):41-64
凡欲尝试一区域之天气预报者,必先知本区内地方天气变化之特殊情形,欲知地方天气之特殊情形,则非有当地之长期气象纪录及同时期内邻近各地之气压分布状况及其变动性质(即天气图)以为根据不可。查长江下游地近海滨,天气当受海洋之影响。今欲试  相似文献   

18.
气象消息     
《气象学报》1935,11(6):305-308
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份国内航空气象会议纪略我国航空事业,日渐发达,而飞行安全,全恃有详密之气象报告,故航空与气象,实有密切联络之必要。本月三十日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应交通部与航空委员会之请,召集航空气象会议,出席代表,除该部会外,尚有欧亚中国两航空公司。公推竺可桢所长为主席。议决要案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朱文荣 《气象学报》1936,12(1):20-30
本文取材于南京气象研究所出版之高层气流观测纪录第一,二,三卷。稿成後,复承所长竺师藕舫评为校阅,颇多指正,书此志谢。作者附识.高空测候之方法,种类繁多,所用器械计有七类: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旧站2010年1、4、7、10月平行观测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和全年风向风速资料,采用差值分析法和t检验,分析了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和风向风速在迁站前后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4个月份中,新站的定时观测气温、气压以及月平均气压、平均气温比旧站偏低;相对湿度7月份比旧站偏高,其他月份比旧站偏低;全年平均风速新站比旧站偏高,主导风向新旧站有差异;迁站前后气压和风速存在显著性差异。造成新旧站气象资料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探测环境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