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壮甫 《气象》1993,19(5):56-56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讲:日极值的挑取,最高、最低气温从当日最高、最低气温和各定时气温中挑取。从日常观测中发现,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挑取当日的极端最高气温就不一定正确,特别是三次观测站,每天20时观测一次,观测后调整温度表。有时因人身的接  相似文献   

2.
潢川县气象局属3次观测夜间不守班的一般站,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最高、最低气温从当日最高、最低气温和各定时观测气温中挑取.天气正常时,挑取的最高气温是准确的;在特殊情况下,挑取的当日最高气温不一定准确.  相似文献   

3.
陈辉 《气象》1977,3(2):29-29
一、挑那个更妥当些?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日最高、最低气温挑自前一日20时到当日20时(包括两个20时)的定时观测和发报观测的记录中。一般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日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但有时在某天气系统的影响下,气温日极值却出现在前一日20时。这时,如果是挑最高气温,最高温度表的读数往往比前一日20时干球读数高出零  相似文献   

4.
利用菏泽1998—2017年20a逐日平均气温和最高、最低气温数据,统计分析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月、旬变化特征,以每2℃为一个区间,按月统计分析逐日最高、最低气温以及当日与翌日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幅在各区间的样本及出现频率。结果表明:夏、冬季日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分布区间跨度小,气温变化较稳定;春、秋季日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分布区间跨度大,气温变化不稳定。各月最高、最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出现频率在均值附近最大,随后向两侧递减;近年冬季有缩短的倾向,严寒天气减少,夏季酷暑天气增多;春季到夏季、秋季到冬季各有两次气温快速升降期。  相似文献   

5.
AHDM 4 .1 1程序投入业务使用以来 ,对地面气象测报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业务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 ,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软件。但是 ,AHDM4 .1 1程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夜间不守班的 3次观测站 ,在特殊情况下容易挑错日最低地面温度。规范规定 3次观测站 0 2时地面温度由前一日 2 0时地面温度和当日最低地面温度平均而得 ;同时还规定用加权平均法求得的定时温度值不参加日极值的挑取。通常情况下 ,当日观测到的最低地面温度低于前一天 2 0时的地面温度 ,相应计算出的 0 2时地面温度高于当日地面最低温度 ,程序在挑取日极值时…  相似文献   

6.
《规范》规定地面最高温度表于每日20时观测一次,并随即进行调整。调整的目的,是使该支温度表能感应出当日20时观测后至次日20时观测之间的地面最高温度来。有些观测员由于不注意调整或调整不恰当,致使记录缺测失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常遇见的有下列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小建议     
《规范》规定,最高(最低)气温日极值的挑选应从当日最高(最低)气温和各定时记录中挑取;《规范》新旧规定对照表中也提到不包括补充定时观测(05、11、17、23)的气温值。而地面天气报告电码在挑取过去24小时内最高(最低)气温时又规定,补充定时观测记录参加过去24小时最高(最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地膜西瓜在封丘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地膜西瓜 3月底至 4月初播种 ,4月中、下旬瓜苗长出两片真叶时需破膜放风 ,不然遇高温天气会造成烧苗。若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破膜后的西瓜又可能遭受霜冻危害。通过对地膜内、外温度观测统计分析 ,找出了西瓜受害的农业气象指标 :在放风之前 ,日最高气温达到 30℃时 ,膜内温度可达 5 0℃以上 ,可发生烧苗 ;在放风之后 ,当日最低气温低于 3℃时 ,膜内温度可达 0℃以下 ,可发生冻害。根据烧苗和冻害气温指标 ,普查我县 1971~ 2 0 0 0年气象资料 ,30年中 4月中、下旬达到烧苗气温指标的有 7年 ,约…  相似文献   

9.
地面气象加密报发报规定,2SnTnTnTn组中最低值应从前一日17、20、23时和当日02、05、08、11、14时气温观测资料以及前一日20时和本次14时的最低气温观测资料中,挑选最低的数值编报。本站2003年7月3日08时中2SnTnTnTn组编发值与当日02时值略偏高0.2℃。若按上述规定,部分同志认为应判误渎,记发报错。  相似文献   

10.
1999年12月19日,某站出现一次地面最高温度读数偏高0.8℃现象,经检查发现是由于值班员调整不当所致。 18日21日至19日20时,该测站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持续的降温天气过程,全天以阴雨天气为主,没有日照。19日日最高气温读数与18日20时干球读数相同,根据温度变化规律,当日的地面最高温度应该与前日20时0cm地温读数接近。  相似文献   

11.
气象仪器仪表按技术规定调整的好坏直接影响气象资料准确性。我在多年的预审工作中发现,因仪器仪表调整不规范造成记录矛盾和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就这种情况探讨如下:1最高最低温度表调整不到位1.1表现为日最高气温(包括地面)比实况明显偏高(特别是冷空气影响前后),当预审员询问值班员,记录是否会读措或没进行调整,值班员一口咬定无误。追查原因,大部分是因20时调整不到位造成。地面观测规范中规定,最高温度每天20时观测一次,观测后须调整温度表,绝大部分观测员都能及时调整,关键是疏忽了调整后的细心对比(特别是新同志…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选取了2010—2015年贵州省贵阳站的逐日最高气温、总云量、降水量、湿度等资料,统计不同天空状况下的日最高气温的变化特点,并采用SPSS逐步回归筛选出影响最高气温的关键因子,建立回归模型。得出:①贵阳站阴雨天气出现频率要远多于晴和多云天气,尤其是冬春季,晴和多云天气多出现在夏秋季。在同一月份,晴好天气下和阴雨天气下,平均日最高气温有较大的差异,冬春季差异最大,平均最高相差15℃;②影响因子中前1 d日最高、最低气温及地面最高、最低温度与日最高气温的相关性较高,其中相关性最高的因子为前1 d日最高气温,相关性最高的季节为秋季;③在晴和多云天气下时,前1 d日最高气温对日最高气温的影响最大,而在阴天和雨天天气下时,则是前1 d日最低气温的影响最大。在不同的天空状况下,晴天天气下的拟合效果最好,估计误差值都在2℃以内,从季节上来看,夏季的拟合效果最好,平均估计误差值为1.6℃。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晴好天气条件下对地面最高温度表读数与14时0厘米地面温度表读数进行对比观测,分析其误差原因,以便提高仪器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14.
广州国家基本站新旧址气象要素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亭亭  罗聪  王四化  张东 《广东气象》2011,33(4):57-59,62
利用差值分析方法对广州国家基本站新旧址的常规同步观测气象要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萝岗新站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小于五山旧站,年平均气温差值为0.9℃,年平均最高气温差值为0.4℃,年平均最低气温差值为1.1℃。(2)萝岗新站的平均风速明显大于五山旧站,萝岗新站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其中春夏季节的偏南风也占一定的比例,风向的季节变化不明显。(3)高温天气过程的最高气温差异不明显,风速较大时,最大差异为0.6℃。冷空气过程中,平流降温占主导地位时,新旧测站的最低气温差异约0.7℃;平均最低气温差异随晴空辐射加强而增大,平均差异达-2.7℃,极端差异达4.2℃。(4)萝岗新址2010年观测到极端最低气温-1.2℃,破了广州市极端最低气温0℃的记录。  相似文献   

15.
精细化的逐时气象资料是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基础,本文利用河南省5个气象观测站逐日4次定时气温观测资料及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基于分段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模拟计算逐时气温,并以2006—2015年郑州气象观测站气温观测资料为例分析观测气温与模拟气温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分段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可以有效模拟实际气温的变化特征,但考虑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后,"六点"插值法模拟效果优于"四点"插值法,2006—2015年郑州气象观测站模拟气温与观测气温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99,n=73 040);特别是在气温要素没有连续跃变时,利用分段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可以使4次气温观测资料有效转换为逐时气温资料,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也适宜于其他连续性变化的气象要素(如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风速等)的逐时模拟,且模拟效果基本不受地域影响;从郑州气象观测站模拟气温与观测气温之间的偏差及其变化幅度来看,计算结果可以满足气候可行性论证对气象要素时间精度的要求和气候应用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测站附近微环境条件对地面气温观测记录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本文对2010年漠河国家基准气候站地面观测对比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年平均地面气温近障碍物点低于标准观测场内,但1、6月的月平均气温近障碍物点偏高;(2)06:00—17:00和21:00,近障碍物地点的气温偏低;18:00至次日05:00(除21:00),近障碍物点气温偏高;(3)春季各时次近障碍物点地面气温均偏低;夏季06:00—17:00近障碍物点气温偏低,18:00至次日05:00相反;秋季仅01:00、03:00、19:00、23:00近障碍物点气温偏高,其他时次相反;冬季07:00—19:00近障碍物点气温偏低,20:00至次日06:00相反。冷季近障碍物点气温偏低;暖季昼间近障碍物点气温偏低,夜间相反;(4)日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不同地点大体相同,最高气温近障碍物点偏低,最低气温近障碍物点偏高,但最高气温偏低绝对值大于最低气温偏高绝对值;(5)有雾情况下近障碍物地点的气温偏高几率大;雨雪多云天气近障碍物地点气温均偏低;晴朗的白天近障碍物地点的气温偏低,有风天气更明显;而晴朗的夜间近障碍物地点气温偏高,无风天气更明显;晴朗天气条件下,无风时近障碍物地点与观测场内气温差值大于有风时。结果表明,地面气温观测记录对台站观测场附近微环境改变十分敏感,微环境条件的变化将导致地面气温观测出现明显不连续性,对气候变化分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徐福兴 《气象》1990,16(7):18-18
地面观测规范在地温一章中规定:地面最低温度表于每日20时观测一次。夏季高温日子里,为防止地面最低温度表失效,应在早上温度上升后观测一次,并记入观测薄08时栏,同时应收回室内。若遇雷雨天气,因可能有显著降温,应提前放回原处,以免漏测最低地温。又在规范107页无自记仪器项目中规定:2时地面温度用1/2(当日地面最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ECMWF细网格模式2 m温度预报产品,使用三次多项式差值方法内插到站点,并用中短期天气预报检验方法,对南疆西部12个国家站与15个区域自动站共27个站的最高、最低气温未来24 h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ECMWF细网格模式2 m温度预报产品对南疆西部非山区站未来24 h最高、最低气温的预报能力较好,对山区站未来24 h预报效果差;对南疆西部最高、最低气温的预报效果随季节变化,夏季预报准确率高于冬季,秋季预报准确率最低;模式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在降雪、高温天气时较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在降雨时较高,在高温过程中较低;模式对于降雨、降雪、大风/沙尘等天气最高气温预报偏低,高温事件中最高气温预报偏高。最低气温预报在降雨、高温天气中偏高,降雪时偏低,大风/沙尘天气最低气温预报偏东地区偏高、偏北地区偏低。降雪、高温天气预报相对降雨、大风/沙尘天气预报效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上讲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应高于 1 4时地面温度 ,然而在实际观测中常出现地面最高温度表示值低于 1 4时地面温度的现象 ,尤其晴天时更为突出。测量气温和地温的温度表结构是一样的 ,既然在气温观测中没有类似情况 ,那么就不是温度表的结构问题。笔者认为是地面温度观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按要求 ,地温观测的场地应当平整、疏松 ,温度表一半密贴地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 ,在实际安装操作中是用人眼估计的 ,加上最高温度表每天都要调整移动 ,这样就很难达到最佳的安装要求 ,易造成温度表的受热情况有所差异 ,这就是造成地面最高温度表示…  相似文献   

20.
在使用机制程报表序预审月报表时 ,微机经常显示“浅层5~ 2 0cm地温、空气温度是否误读”的信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利用判别式可以判断机审信息的正误。空气温度正误判别式为[(tg td) /2 ]-t式中 ,tg 为当日最高气温 , td 为最低气温 ,t为日平均气温。把当日实测值代入上式 ,计算结果在 2 .0~ - 1.0℃之间时 ,一般可确定各定时及最高、最低气温无误读 5℃或 10℃。但上式不适用于寒潮、大风及降水天气。5、10、15cm和 10、15、2 0cm地温正误的判别式分别为[(t5 t1 5 ) /2 ]-t1 0[(t1 0 t2 0 ) /2 ]-t1 5式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