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元谋发现的猿人牙齿化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是世界上人类化石极其丰富的国家之一,继北京猿人和蓝田猿人之后。又在我国南方云南元谋发现了一个新的猿人化石产地。 1965年5月1日,原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钱方同志等,于云南元谋上那蚌西北,在“元谋组”褐色粘土层中采到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和两颗猿人的牙齿。动物化石经程政武同志初步鉴定如下:  相似文献   

2.
1980年我队进行地层断代总结时对原测“北石门子—泉脑沟山—旱峡”剖面重新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在原划为志留纪中统的泉脑沟山群之灰岩中系统采集了牙形刺样品,在其底部采得腕足类化石,部分层位中采集到了珊瑚化石。牙形刺样品经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分离后,有两个样品含牙形刺,一个样品含鱼牙化石。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倪世钊和新疆石油局赵治信分别对这两个样品所含牙形刺进行了鉴定,他们都认为原剖面31层所含的牙形刺为晚志留世的分子;笔者又根据《祁连山地质志》四卷三分册所列泉脑沟山剖面,对所采珊瑚化石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泉腺沟山群的上部(q_3段)时代应属晚志留世。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质》创刊于1964年,原名为《西北地质科技情报》,1980年更名为《西北地质》。1964~1999年共出版刊物32卷,总131期。创刊初期,《西北地质》为原地矿部信息研究院情报网西北分网网刊,由原地质矿产部主管,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在原陕西地矿局、甘肃地矿局、新疆地矿局、青海地矿局、宁夏地矿局及西安地质学院(现与西安工程学院)等六家合办,主要介绍西北地区的地质矿产工作成果和经验,推广新技术与新方法、报道国内外地质科技动态及情报信息等。《西北地质》在西北地区设有广泛的通讯…  相似文献   

4.
宜兴芳桥太阳山的地层长期以来为地质工作者所关注,江苏区调队(1962)(?)万常州幅地质调查时,由于未发现化石,仅根据其岩性认为是三叠系青龙群;而后,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曾发现有三叶虫化石碎片,因而认为该地层可能为奥陶系:俞剑华(1979)在(?)处作了较为详细的工作.采到了牙形刺化石,认为其时代应归为早奥陶世红花园期为宜。由于岩性与红花园组不同而取名为芳桥组。笔者等于1985年在该地重新测制剖面,采到了完整的三叶虫化石,对该组地层的时代又有了一个新认识现将剖面介绍如下(图1)  相似文献   

5.
1992年10月5日在陕西省地质矿产局召开了《陕西地质》编辑委员会全委会议。会议总结了《陕西地质》创刊十年来取得的成绩,重点研究了今后如何进一步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办好《陕西地质》,为我局地质找矿和矿产应用开发及开拓地质市场服务的问题;同时还评选出了十年来我局中青年科技人员在《陕西地质》发表的优秀论文14篇。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局领导杜志乐、毛建华、谢龙长同志,编委会主任尚瑞钧同志及14名编委,阎廉泉、姚鸿春等同志也应邀参加,会议由编委会副主任、主编方永安同志主持。会上,尚瑞钧同志代表编委会对《陕西地质》创刊十年来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陕西地质》是陕西省地质矿产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内容包括地质学各专业,着重刊载陕西地矿局及地矿系统单位在陕取得的地质研究新成果和新的地质技术、方法。目的是通过报导、交流和讨论,提高地质理论研究水平和地质队伍素质、促进地质科学的发展,推进我省地质找矿及矿产应用开发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陕西地质》1983年创刊,每年出刊两期,公开出版发行。1992年为创刊十周年,连同增刊已出20期。除国内发行和交换外,国外订阅和交换刊物的已有近四十个地学单位。十年来,《陕西地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地矿部系统省局级刊物中被认为是较好的刊物之一。这与积极为《陕西地质》撰稿的作者和关心、支持本刊的广大读者是分不开的。在此,《陕西地质》编辑部谨向作者和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7.
白银地区火山岩分布广泛,发育较好,而与其它变质岩系界线甚不明显,关系不清,加之,过去未采到化石,所以对其时代各说纷云。最早把青海门源以东包括甘肃天祝、白银和青海大通地区的寒武、奥陶、志留、泥盆纪地层笼统称为“南山系”。后在“南山系”的上部层位一祁连山西部东大窑附近的砂岩层中采到志留纪化石,在“古浪灰岩”中采到腕足类、头足类化石,鉴定为奥陶纪产物。分布在白银厂及其周围地区的火山岩,1958年以前在该区的地质工作者,都把它定为志  相似文献   

8.
辉木属(Psaronius Cotta 1832)是莲座蕨目星囊蕨科(Asterotheceae)的一种树蕨茎干化石,在世界上分布广泛,在我国则较少发现,过去仅报道过贵州威宁的中国辉木(P. sinensis Sze 1942)、水城汪家寨煤矿的辉木属未定种(Psaronius sp.)和四川的六角辉木(P. hexagonus Gu et Zhi 1974)。 1980年6月6日,笔者与云南省地矿局测试中心以及云南省轻工厅的同志一道在昆明东郊进行地质调查时,李志德同志采到一块硅化植物茎干化石。同年7月20日,笔者同本馆肖永福同志再次到化石标本产地进行调查,在化石产地附近的玄武岩中找到含植物化石的硅质  相似文献   

9.
《秦巴地区花岗岩类及其含矿性研究》是地质矿产部《秦巴地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主要矿产成矿规律研究》项目下设的一个二级课题.该课题第一阶段(1975~1976年)由陕西地矿局负责,具体任务由陕西地矿局区调队花岗岩研究室承担.下面对第一阶段的进展作一简要报导.1.首次对察巴地区花岗岩类岩石进行了区域上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据陕西省地质矿产局1992年9月16日发文通知,因工作需要,增补乔僖同志为《陕西地质》编委会副主任;增补郑延力、陈如意、弥建勇、董映碧、刘生辉五同志为《陕西地质》编委常委;增补刘生辉、卫旭辰、佟永贺、刘俊岭、王明加、黄建坤、李谷林七同志为《陕西地质》编委;刘生辉同  相似文献   

11.
“七五”期间,地矿部组织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地矿局对秦巴地区基础地质、矿产、物化探进行了科研攻关,取得了大量成果。为了消化吸收、转化应用这些成果,陕西地矿局组织区调队、六队、物化探队搜集了已提交的涉及陕西秦巴地区的科研报告及有关资料近百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整理归纳,并提出了初步转化应用的意见。五月十一至十二日,在陕西地矿局召开了陕西秦巴“七五”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汇报会。有关队分别汇报了基础地质、金矿和铅锌矿及物化探科研成果消化吸收、转化应用的情况和建  相似文献   

12.
县岩湾乡邓家台合麻长石砂岩中采到鱼化石。经西北大学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薛样照教授鉴定,为硬骨鱼纲刺鳍鱼亚纳之全骨鱼次纲(Holostei)。以前陕西白星系中有关鱼化石的报导多产于志丹群,计有Lycopterawoodwardi,Lycopterasp,Stinamiazdanskyi等。六盘山群在省内虽未发现鱼化石,但在邻区的甘肃、宁夏等地却含有丰富的鱼化石LycoPtera。而东河群的生物化石多为汉壳类、腹足类、介形虫及植物等,这次鱼化石的发现,尚属首次,从而丰富了东河群中的生物种类。东河群首次发现鱼化石@孙民生$陕西省地矿局区调队@赵选社$陕西省地矿局区调…  相似文献   

13.
牙形刺是奥陶纪地层划分的主导化石门类,目前已建立了可以全球对比的牙形刺生物化石带,但还缺乏对洲际尺度牙形刺生物带对比资料,特别缺乏精细年代控制的牙形刺生物地层资料。以研究程度较高的亚洲地区为例,梳理了亚洲内部奥陶纪牙形刺生物地层研究资料,初步建立了亚洲地区牙形刺生物地层对比格架,结合国际地质年表研究进展,提出了亚洲地区奥陶纪牙形刺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以目前执行的IGCP 652项目中国工作组研究任务为依托,开展我国鄂尔多斯西南缘奥陶系多重地层研究,有望获得高精度年代控制的奥陶纪牙形刺生物地层资料。  相似文献   

14.
锡铁山铅锌矿床含矿绿岩系的时代,五十年代曾划为前震旦纪,六十年代已先后有人划为早古生代和奥陶—志留纪等,但由于没有化石资料或缺乏地质年龄依据,在地层时代划分上认识不一,各持已见。笔者在参加1981年锡铁山铅锌矿床调研和1982年课题(微体古生物化石样品待处理)工作中,于Ⅰ矿带五坑六穿脉(北穿脉)两矿体间的灰色条带状大理岩(81SBl66)和Ⅰ矿带北部含硅泥质大理岩夹层中(81SB69)采集到了牙形刺化石样品,室内处理后,经我所二室李晋僧同志鉴定81SB166为牙形刺化石碎片;81SB69为Ambalodus  相似文献   

15.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陕西地质》面世已经10年了。在她诞生10年的喜庆时刻,我为她的茁壮成长而高兴,为她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做出的贡献而欢呼。 10年来,《陕西地质》在我局党政领导的支持和全局系统广大科技人员的关注下,经过《陕西地质》编辑委员会和编辑部全体工作同志的共同努力,在整个编辑发行过程中,编委们遵循原定办刊宗旨和方针任务,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思想方法,坚决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科技民主,实事求是,不断吸取国内外办刊经验。使《陕西地质》这个综合性地质科技的学术刊物,由草创到逐步改进完善。现今不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和进步,获得了读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1980年我队进行地层断代总结时对原测“北石门子—泉脑沟山—旱峡”剖面重新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在原划为志留纪中统的泉脑沟山群之灰岩中系统采集了牙形刺样品,在其底部采得腕足类化石,部分层位中采集到了珊瑚化石。牙形刺样品经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分  相似文献   

17.
山东济宁煤田(东区)本溪组和太原组牙形刺生物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济宁煤田 (东区 )本溪组和太原组牙形刺动物群的系统研究 ,共鉴定出牙形刺化石 7属 2 0种。根据牙形刺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的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了两个牙形刺组合 : .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组合和 .Idiognathodus magnificus- I.delicatus组合。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 ,本区本溪组和太原组中牙形刺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应分别为晚石炭世晚期 (组合 )和早二叠世早期 (组合 ) ,本区 C/ P界线应置于第十一层灰岩之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东肥城煤田本溪组和太原组牙形刺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牙形刺化石6属14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牙形刺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了两个牙形刺组合:Ⅱ.Streptognathodus barskovi组合和Ⅰ.Streptognathodus parvus-Idiognothodus magnificus组合。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本区本溪组和太原组中牙形刺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应分别为晚石炭世晚期(组合Ⅰ)和早二叠世早期(组合Ⅱ),本区C—P界线应在四灰之底。  相似文献   

19.
牙形刺(牙形石,Conodont)是一门重要的微体化石.它和孢粉、介形虫和藻类等微古生物一起,在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国际上对牙形剌的地质意义给予很高的评价,称它为最准确的"地质计时器".南京古生物所展出的牙形刺化石标本,一般只有0.2~0.3毫米那么大,最大的不过2~3毫米,肉眼勉强可见(见图).  相似文献   

20.
《安徽地质》2008,18(2):F0003-F0003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颁布后,安徽省地矿局新一届领导班子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确立了“地质立局,强队富民,找矿立功,服务安徽”发展战略,通过两年多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