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74年有连续的太阳软X射线辐射观测以来,AR5395是X射线耀斑产率最高的活动区,过日面13天内共产生106个X射线耀斑,其中X级耀斑就有11个,平均一天发生一次X级耀斑。用S.G.D.资料,对X射线峰值流量Fx,X射线耀斑出现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AR5395的射电发射特征作了初步分析,发现AR5395的射电发射有如下特征: 1.AR5395的缓变分量有着足够的流量水平和猛烈的增长率,意味着AR5395是个强活动区;另外,约80%的X级的X-射线事件产生在缓变分量的上升相期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列表给出了乌鲁木齐天文站1989年3月对活动区AR5395观测到的1级以上色球耀斑及5M级以上X射线耀斑相对应的色球耀斑数据,并选登了3月9日—18日活动区AR5395的演化及3月10日冲浪后色球耀斑相对应的色球照片。本文还对活动区AR5395及3月10日、13日两次耀斑活动形态作了初步分析。本工作得到了中国科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超级活动区AR5395的特征,爆发太阳耀斑的概况以及地球物理效应。这个活动区在所有方面都是引人注目的。它位于高纬,面积罕见,密集,发展变化快,磁结构异常复杂,较大的几个后随极性本影被许多前导极性本影汇围成“U”字形。它通过日面期间,耀斑爆发频繁,其位置远离赤道,许多耀斑都伴随着物质抛射,共产生11个X级、48个M级X射线耀斑事件,引起了两次三级质子事件,其持续时间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989年3月15日发生在AR5395活动区的3B级耀斑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耀班开始前,本活动区附近的暗条就激活起来,直致消失。(2)在耀斑发生过程中,耀斑区域的暗条变得更加复杂。(3)主耀斑块始终发生在大黑子群西侧,并不断向南面扩张,形成一条非常漂亮的带子。(4)耀斑的X射线辐射引起电离层3级扰  相似文献   

6.
云南天文台用18cmHα色球望远镜取得AR5629活动区(S17,L75)的资料。 这个活动区出现在日面南半球。12天中均为麦金托什分类中的复杂型;8天黑子群面积均超过1000单位以上。在此期间总计产生135个光学耀斑(其中1级26个,2级2个,3级1个),产生X射线耀斑54个(其中M级17个,X级5个)。在15、16、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AR5395的微波观测结果。1989年3月6日至19日,云南天文台三波段快速采样射电望远镜(4.00GHz,2.84GHz和1.42GHz) 的加强观测、获得每日的完整流量值。10.6cm流量在3月6日前,日流量值均不超过190s.f.u.。6日AR5395活动区出现在日面东边缘、流量密度超过200s.f.u.,随着黑子面积的发展流量在变化。最小  相似文献   

8.
在1988年和1989年的6次日地事件联测期内,云南天文台新建的26cm高分辨真空太阳光球色球望远镜对规定的联测目标活动区均进行了照相监测,特别着重摄取目标活动区黑子群的细节和发生的耀斑。这些照相资料将用于黑子群演化和耀斑细节定位研究。 本文列表给出第Ⅲ次联测(1988年6月24日-7月7日)、第Ⅳ次联测(1988年12月15日-25日)、第Ⅴ次联测(1989年1月11日-19日)、第Ⅵ次联测(1989年3月8日-19日)4次联测期内AR5047、AR5060、AR5278、AR5312、AR5395等5个目标活动区内观测到的1级以上的光学耀斑。 本文选刊AR5278和AR5312两个活动区的Hα和偏带的色球照片以及AR5395大活动区的黑子群和色球的高分辨照片。AR5047和AR5060两个活动区的光球色球照片在本刊另文中登刊。本文对目标活动区及其耀斑活动的特点作简要叙述。这些资料将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AR5060是No.Ⅳ联测期中的第二个目标活动区。它从1988年6月25日东边缘初现到7月8日转出西边缘消失的14天中,黑子群一直保持最复杂的FKC、EKC型和最复杂的BGD磁型。6月29日黑子群面积发展到3000面积单位,是第22周以来第一群最大的黑子(更大的是1989年3月的AR5395,面积达3600单位)。该活动区的黑子群发生过强烈的运动和磁性重联。似乎具备发生强烈大耀斑的位形特征和动力学条件,可是在这期间,全球耀斑监测所观测到的120多个耀斑(据SGD)中,亚耀斑占81%,1级耀斑占15%,2级耀斑只有3个占4%,而且这3个2级耀斑的X射线级别只达到M6.5,M9.2,M3.9,没有一个达到X级。 在AR5060活动区耀斑活动高峰期的6月28日,29日,30日和7月1日这四天中,云南天文台26CM太阳望远镜观测到其中一个2B/M6.5耀斑(1988年6月29日0737UT)、几个1级耀斑和其它许多亚耀斑。从黑子群和色球单色照片上作耀斑发生点同黑子相对位置的比较,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在结构复杂、运动剧烈的黑子群内部发生的都是小耀斑,而3个2B/M级耀斑都发生在黑子群以外只有卫星黑子浮现和消失的时期和地点。  相似文献   

10.
AR5395及AR6659的贮能释能周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了AR5395和AR6659的X射线耀斑活动周期性,耀斑强度周期的存在表明活动区的能量积累和释放过程具有可重复性,包括贮存的能量大小也具可重复性,计算得出AR5395的耀风强度周期为24.49小时,而AR6659的周期为57.39小时,耀斑指数按周期的分布证明在一个贮能周期中活动区贮存的能量大致相同,周期内的平均耀斑指数代表能量积累效率,AR6659较之AR5395有较长的能量积累周期和较高的能量积累效率.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耀斑事件出现的周期.这种周期的长短代表活动区磁结构对于耀斑出现的稳定程度,并且,当活动区处于较高能量状态(即相对势场状态的偏离较大)时,出现耀斑不稳定性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Solar active region 5395 (AR5395) in March 1989 is introduced briefly in this paper. And the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geomagnetic disturbances, atmospheric effects and cosmic ray storms caused by AR5395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1.Introduction Active Region 5395 (hereafter AR5395) was a flare productive region which ap-peared on 6 March at the east limb of the disk and went out from the west limb on 19March. 11 X class and 48 M class flares were observed during its disk passage. Of these  相似文献   

13.
AR5047活动区是第3次联测期(1988年6月24日-7月7日)的第1个目标。该活动区在22日前只发生过一些级别很低的小耀斑,但是在23日和24日接连爆发4个X级的X射线耀斑,其中23日0923UT的1B/X1.6耀斑和24日0422UT的2B/X1.3耀斑均被云南天文台26CM太阳望远镜观测到。特别是24日的2B/X1.3耀斑除用Hα线心之外。还用±0.5A;±0.75A;±1.0A的偏带作高时间分辨(~5秒拍摄1画幅)的观测。 本文刊载该耀斑的Hα和偏带时间发展系列照片和耀斑开始时的白光黑子群精细结构照片。 从系列的耀斑像上清楚看出该耀斑有好几个初始亮点在不同时间发亮并到达其亮度和面积极大。比对Hα和偏带单色像以及白光黑子群的精细结构指出,耀斑主要亮块发生在黑子群的破裂处,并遮盖主要黑子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14.
1989年3月太阳上出现的超级活动区5395产生了一系列的大耀斑,其中2级以上的Hα耀斑23个,包括11个X级耀斑,48个M级耀斑。这些活动对宇宙线强度变化产生了巨大的调制,其中以3月10日大耀斑X4.5/3B所引起的宇宙线暴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15.
1989年8月12日至19日,AR5629活动区产生了一系列的射电爆发。以8月15日0300.0UT发生在日面西边缘(S20,W81)的微波爆发为最大。该微波事件有X1.0/SF的太阳X射线耀斑相伴随,并产生了射电Ⅳ型大爆发,引起了一系列的地球物理效应。然而,这次射电大爆发并没有毫秒级尖峰辐射相伴随。本文分析这次微波事  相似文献   

16.
1989年3月8日到19日,观测到AR5395活动区中许多物质抛射,它们在空间位置上或发生时间上与耀斑有密切的联系。本文选出五个这种事件予以报导,并对它们与  相似文献   

17.
Active Region (AR) 5395 transited the solar disk from March 6 to March 20, 1989,and returned April 2 as AR5440, an area of spotless plage.  相似文献   

18.
AR5629的太阳活动区于8月17日转到日背面(S16W109),约于0104UT在其上空出现了一大环状耀斑,同时伴随有X2.9级的X—射线爆和射电10厘米流量达到5600流量单位的射电爆。我们取得该耀斑的几个时段的二维光谱Hα和Hβ两波段  相似文献   

19.
Five segments of sheared magnetic polarity inversion lines with their positions relative to the main spots in AR 5395 are indentified. The observational' results of fine structure of sunspots and the chromospheric fila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identified sheared ineversion lines show that (1) magnetic shear is intimately tied to 5 spot and spiral spots, (2) the sheared field over the inversion line usually contains a chromospheric filament, (3) orientation of fibrils in the filament lying over a sheared inversion line are often evidently not perpendicular to the inversion line, (4) twisting sometimes occurs in some filaments tracing sheared lines. The inverstigation of the flares in AR 5395 observed with 26cm solar telescope during 9-16 March shows that (1) all of the flares with optical importance≥ 1 or X-ray class≥M1 occur quite near the sheared inversion lines, (2) a 3N/ X1.2 flare on 13 March, the largest one, occur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egment A, the longest and most complicated sheared inversi  相似文献   

20.
1980年6月10—12日,当太阳活动区AR2490出现强活动性以后,按照国际科联(ICSU)下属的天-地-空五大国际科学组织共同制定的第21周太阳活动峰年国际联合观测A项计划(The SMY-FBS Project),世界一些著名的大型仪器,在射电、光学、X射线到紫外线波段上都进行了观测。这些仪器是:美国甚大阵(VLA)、荷兰Wester-bork综合孔径(WSRT)、Sacramento峰真空太阳塔的光学观测以及太阳极大使命卫星(SMM)上的X射线多色仪(XRP)和紫外线分光偏振仪(UVSP)两个仪器。取得的观测结果已由Drago等人在Solar Physics第80卷(1982)上的“Multi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