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王娟  高飞  杜琳  孙丽丽 《地下水》2010,32(4):108-109
作为全国五大灌区之一的位山灌区,不仅为聊城市农业、生态、电力工业和城市环境提供了水源保障,而且还承担了引黄济津、引黄济冀(入卫)跨流域调水任务,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针对灌区泥沙堆积严重、水利用率低、灌溉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及管理体制不合理等问题,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在水量调度、泥沙分配、渠道衬砌和建设"数字灌区"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研究探讨引黄工程的输水损失是为制定中长期调水规划、合理配水调度及水费稽征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河北省1997-2015年近20 a的引黄入冀水文监测资料的分析,选用适宜的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分析输水河道单位河长损失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和规律,运用计算公式和分析成果,进行引黄工程各市受水区缴费水量的实际计算,为今后的引黄、引江等跨流域调水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引黄工程更好的为输水区创造效益。  相似文献   

3.
胡铁军 《地下水》2023,(3):119-122
甘肃省金昌市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远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是全国108个重点缺水城市之一和13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一,跨流域调水是缓解金昌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引硫济金工程作为解决金昌市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有效调蓄调度利用水资源对满足金昌市水资源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引硫济金输水工程沿线五个关键控制点用水组成和输水效率进行分析,采用水量平衡原理和数理统计的计算方法确定引硫济金工程综合输水效率,提出水资源优化利用相关措施。结果表明:引硫济金工程综合输水效率为0.635,可通过加强对地表水、泉水、地下水及外调水等多种水源的联合运用、引导全社会节水并鼓励污水循环和重复利用、加强输水渠道的管理维护、减少跑冒滴漏及区间损失、调整产业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规范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等多种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对缓解金昌市水资源短缺矛盾十分重要。分析结论为金昌市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董雯  崔保山 《冰川冻土》2012,34(5):1236-1240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流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及由此所带来的社会、 经济和生态效应, 使得新疆精河流域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危机. 为此, 实施跨流域调水是解决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措施, 精河上游支流是跨流域引入外水的唯一捷径河流. 根据前期研究计算的年径流量系列, 在经过论证的流域现状水平(Cv=0.12, Cs/Cv=2.00)的基础上, 采用水文频率分析方法, 设计并预测了流域规划的近期和远期目标情景下的年径流量情势. 结果显示: 为了使保证率p=75%, 近期目标要求流域的输水量为8.62×108 m3, 远期目标为14.39×108 m3. 跨流域调水可以满足流域多方面的实际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跨流域水库群供水优化调度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芳  周进  原文林 《水科学进展》2016,27(3):448-457
针对大规模跨流域供水水库群联合调度中调水、引水、供水三者之间的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在二层规划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博弈论原理,建立跨流域水库群供水调度规则的三层规划模型,提出调水规则、引水规则和供水规则相结合的跨流域水库群优化调度规则,从深层次揭示跨流域供水水库群之间的主从递阶层次的独立性及相互关联性;并应用基于免疫进化的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分层优化求解。以滦河下游跨流域水库群为对象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① 减少了水量损失,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② 提高了供水区唐山、天津的供水保证率,降低了缺水破坏深度。  相似文献   

6.
宋中海  安波 《地下水》2012,(4):106-10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出现连续5年干淀现象,为解决白洋淀干淀,通过调用上游王快、西大洋、安格庄三座水库水量,以及通过"引岳济淀"、"引黄济淀"保证了白洋淀正常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本文通过对引用水源地、引水沿途损失进行分析,提出化解白洋淀水源危机措施,为调水济淀提供了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7.
白洋淀入淀水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春霄 《地下水》2010,32(2):110-112
白洋淀入淀水量的多少是其存亡的重要因素。从70年代起,本流域入淀水量急剧减少.白洋淀开始出现干淀现象,到80年代初出现连续干涸达5年之久,使淀区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88年重新蓄水后,加强了调水、用水的宏观调控及微观管理,才避免了再次出现连续长年干涸现象。利用双累积曲线法对1960—2008年白洋淀入淀水量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入淀水量主要受人类活动和天然降水的影响,且人类天然活动的影响程度在加剧;白洋淀自身调蓄能力很差,“引黄济淀”仍是当前保证白洋淀不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朱承中 《水科学进展》2000,11(2):227-228
科普读物《中国南水北调》来到我手边之后,引起我很大兴趣.首先是因为我的职业和经历使我对有关南水北调的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再则是因为近年来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一些有悖于科学、民主决策的状况,非常需要能够有较为客观的出版物作切合实际的论述,为社会广大读者正确认识南水北调服务.《中国南水北调》面世,是符合这一需要的.《中国南水北调》作为科普读物,给读者介绍了大量的相关知识:水文水资源的基本知识;缺水现象的生成和造成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等问题;什么是跨流域调水和为什么要搞跨流域调水;跨流域调水的历史和现状;南水北调的提出和基本设想等.  相似文献   

9.
方生  孙雪峰 《地下水》1995,17(2):47-50,52
中国北方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已引起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污染等严重水环境问题。缓解地下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是:1)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依法管水,制订水的长期供求计划;2)合理调控利用当地水资源,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开发微咸水灌溉;3)节约用水,包括农业节水灌溉和工业水重复利用;4)跨流域调水补源,即引黄、引江,实施南水北调。  相似文献   

10.
引黄输水工程管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洁 《地下水》2012,(4):105-105
天津市水资源短缺,旧引水线路不能满足引黄沿线新增的用水需求。2010年引黄济津新增潘庄输水线路,对南运河水利管理工作是一次好的机遇。对于输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引黄管理工作才是引黄济津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从全球变化演化历史、发展趋势及其对地球多圈层的影响出发,总结、分析了中国白垩纪以来全球变化的演化过程,认为青藏高原是全球变化的发动机、东亚水循环的心脏,气候带快速漂变是当前全球变化的特点,南旱北湿是中国全球变化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全球变化风险,认为在青藏高原腹地兴建调水工程不是跨流域调水而是跨源区调水,可能导致人类难以应对的全球变化,建议放弃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计划,规避由此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2.
张硕 《地下水》2014,(4):166-166
介绍了2012~2013年引黄济冀输水工作的意义、输水线路、受水区监测站点接收水量情况;同时对此次引黄济冀输水工作的特点和输水河段的损失率、输水率及输水期间的泥沙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针对现有水源地保护中暴露出的问题,结合地下水资源简要分析提出:结合流域性自然生态恢复与保护,对地下水、地表水水源地实施流域性保护区划分,以保证水源地利用的永久性和持续性,杜绝污染水体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资源总量利用率。在未来社会中,甘肃省地下水资源衰减与短缺需依赖于加大拦蓄地表水以下渗补给,城市集中式供水结构普遍转向以地下水、地表水供水并举,或以地表水供水为主,减少地下水开采,不排除跨流域调水补充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唐永良 《水文》2005,25(4):39-41
通过对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水质、水量的实测,以同步监测所得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其对水境的影响程度,阐述了引江济太对锡澄东部地区的利与弊,提出了引江济太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水文》2000,(6)
2000年10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率水利部部长汪恕诚等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天津市李盛霖、孙海麟等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到天津市九宣闸了解引黄济津工程的前期准备情况,并专门到九宣闸水文站视察工作。 温家宝副总理一行详细听取了天津市关于引黄济津工作的汇报,不断点头表示赞许并指出,目前北方地区严重缺水,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十分关心。这次引黄济津时间紧、任务重,三省市顾大局、讲风格,广大干部群众连续奋战一个多月,确保了引黄济津工程建设按时完成。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6.
张俊杰 《地下水》2010,32(6):178-179
针对沧州市水资源严重匮乏,为维持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大量超采地下水,引发了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地下水漏斗扩展、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缓解沧州水资源危机的根本途径是实施跨流域调水。  相似文献   

17.
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大辛  谭炳卿 《水文》1989,(5):61-64
一、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人类活动对水文情势的影响,从其影响途径可分为直接与间接两大类。直接影响是指人类活动使水文要素的量、质和时空分布直接发生变化,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农作物灌溉、城镇供水及污废水处理等,都直接使水资源系统不断发生变化;间接影响则指人类经济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状况及局地气候,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6,(6)
平山水源是葫芦岛市唯一的主水源,其水源主要由宫山咀水库的跨流域调水、马道子水库、六股河区间汇流三部分水源组成,因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系列的经营活动,这对建昌经济以及建昌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严重的制约与影响。综合考虑环境建设与建昌经济发展,对平山水源工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田园 《地下水》1997,19(4):148-150
解决北方地区农业用水的问题,不能把跨流域远距离调水作为主要措施,也不能只着眼于在田块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要按流域把地表水、地下水都管起来,统一调配,控制利用。应针对不同地区的水源条件,制定不同的节水指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5,(5)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湖。衡水湖近年来主要靠引蓄黄河水作为补充水源,以满足当地工农业、生态需水量。分析认为通过引黄入冀跨流域补水生态应急调水工程,缓解了水匮乏危机,对水质、水生植物、鱼类、候鸟迁徙、防洪调蓄、局地气候、生态旅游都产生了积极作用,改善了衡水湖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